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关系社会前途,儿童福利制度则是儿童生存发展的有效保障。由于家庭功能的变迁及乡村社区文化的衰落,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未能得到较好的满足,给留守儿童成长带来困扰。与此同时,由于留守儿童自身的表达能力较低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身的需求,留守儿童的福利诉求能力低,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福利服务的建立迫在眉睫。本文以儿童福利为视角,探讨如何构建多维度的福利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保障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困境儿童是由于儿童自身或家庭原因,父母存在不能监护、不宜监护、无力监护、无心监护,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或出现家庭暴力等严重侵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外界难以干预、监护也难以转移,长期处在困境中的儿童。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困境儿童概念的内涵,对困境儿童提供有效的福利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8年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标志中国现代、普惠性儿童福利时代来临。本文以国家福利责任和社会福利制度理论视角,界定儿童福利观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与制度灵魂角色,论述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儿童福利观、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之间的关系,描述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儿童福利制度范围内容、层次结构,探讨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观与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制度建设之间的内在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现代、普惠、广义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是:重构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制度建设的福利责任主体是国家;现代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主要制度途径是国家为本的政治责任与政治机制;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优先领域与战略重点是以现代家庭福利服务为基础的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4.
普遍主义是西方福利国家的思想原则。二战以后,根据这个原则西方国家创建了以北欧为代表的覆盖全体公民、综合各种福利项目的福利模式;同时西欧国家开创了如公民权、社会公正、社会进步的理念,其理念是普遍主义福利国家的形成的政治思想基础。几十年后,许多新福利思想已经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新时代。这些理论是否拓展和促进了福利国家及其原则?事实是,在西方,普遍主义已经被逐渐丢掉其核心价值,代之以更实用的、折中的、妥协的福利理论,这些已经远离普遍主义的宗旨;即使依据这些新的理论,西方国家也难以走出困境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刘继同 《人文杂志》2012,(5):145-154
2010年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与家庭福利元年,标志中国儿童福利运动,尤其是儿童世纪和儿童福利时代的来临,儿童福利概念成为核心概念。儿童福利概念内涵外延、界定取向、社会理解与社会建构成前提性基础理论与重大政策议题。本文首次概括中国儿童福利概念界定个体化、专业学科、模仿西方、职能部门化和行政管理化五种传统取向,率先提出学术理论研究、纵横交织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建构界定等方法,构建了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决定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以现代性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为基础,笔者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与服务体系,强调国家儿童福利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内容。最后,笔者简要讨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对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全球战略、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最高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长远和战略意义,强调国家是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设的责任主体,指出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最基础与最核心的部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最大和最优先的政治问题,当务之急是形成"社会福利共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绩效:基于流浪儿童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流浪儿童实施"保护性"的救助政策.流浪儿童救助政策的目标是要在临时救助流浪儿童的基础上,强制性地将他们护送回家.对流浪儿童的民族志调查发现,在没有致力于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保护性"救助政策未能切实满足流浪儿童的需要,不能有效救助流浪儿童.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革新,需要特别考虑流浪儿童自己的生存实际与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7.
8.
9.
社会福利是城市化的产物,城市福利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分析广义城市福利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福利的第四条供给渠道,即慈善捐赠。构建一个更为清晰的城市福利指标体系与供给框架,是理解城市福利结构与供给通道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提升城市福利供应策略,增进市民福利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21-227
当代美国联邦政府在促进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其表现主要有联邦政府逐步完善立法,促进社会公平;对儿童保护政策的制定向支持家庭功能倾斜;强化社会福利设施的服务性和教育性,不断满足儿童多元化的需求;实施政府为主导的福利服务质量监测,确保儿童福利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黄冠  乔东平 《河北学刊》2023,(2):172-179
当前,中国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的话语体系存在刘继同、尚晓援、彭华民三位不同类型的知识生产中心,其话语特点总体上形成了历史分析、政策分析、理论建构、制度建构、国际经验借鉴、社会工作干预研究等六种范式。从政策话语体系来看,主要是以民政部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为中心,多元主体的不同表达形式开始交融吸收,其“适度普惠”的理念显示出从关注孤儿到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变化,且在儿童保护的政策话语上有所突破。其学术与政策两个话语体系内部和彼此之间,在权力关系下积极进行知识生产,产生了一些“实用主义”和“隐性家庭主义”的取向。是故,推进中国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话语体系的构建,仍需继续发力。  相似文献   

12.
13.
参与式福利理念是在全球化的扩张和风险社会到来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一理念下把福利看成是一种资源和能力,注重公民及社会组织在福利体系建设中的参与性行动,以构筑"政府、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其他个体"的帮助网络来推动福利社会化建设;并强调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资,以解决能力贫困,促进公民能力的全面提升;还强化了公民的福利责任,主张变福利依赖为积极创造福利,变消极福利为积极、能动的福利。参与式福利理念的运作机制强调的是优势视角下的增权;助推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解放性实践与对话沟通;构建积极福利与发展福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目标,要求直面当前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断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推动其充分和均衡发展。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选取面向全体儿童的功能性活动指标维度,构建我国儿童福利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儿童福利水平的衡量和比较,再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集聚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儿童福利总体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儿童生活保障、教育状况及社会环境等具体指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呈现低水平集聚效应。因此,要聚焦儿童生活保障、教育状况、社会环境等关键领域,持续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同时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推进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流浪儿童福利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受到执政理念、国家政策、公共舆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流浪儿童福利发展已进入关键机遇期,需要动员各方资源,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俞贺楠  刘黎明 《理论界》2012,(12):145-147
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福利制度的主体构成部分,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福利性、公益性等特点,它是一项全民性的福利。本文通过对我国贫困儿童义务教育福利相关政策的回顾及其效果分析,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界定并客观剖析其原因,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福利政策和福利服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对大庆市流动儿童福利服务现状的认识,并在分析影响大庆市流动儿童福利服务水平提高的诸多因素基础上,从满足流动儿童发展性福利服务需求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构建以居住证统筹流动儿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顶层设计;构建流动儿童微观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服务体系;以职业化、可持续性为目标,构建非户籍流动儿童福利服务实施体系;确定按服务对象为核心分配资源,构建非户籍流动儿童福利资源的分配体系等完善大庆市流动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刘晓静  张继良 《河北学刊》2020,40(6):186-192
医疗卫生福利是中国儿童福利的重要内容。1949—1978年,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体系具有制度保障,也有相对系统的服务建设。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主要有儿童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组织;从内容来看,主要有儿童保健、儿童医疗、儿童卫生等。该时期,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基本上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尤其是合作医疗制度提升了儿童生活质量,提高了儿童保健公益性和可及性。它秉承积极预防的理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较充分发挥了基层卫生组织及相关人才的作用,对目前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当然,该体系也存在着制度保障发展不均衡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