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其昀是竺可桢在东南大学地学系培养出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在学术思想上深受竺可桢的影响,师生之间情谊深厚. 1935年,浙江大学师生强烈要求驱逐校长郭任远,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迫于压力,最后选定竺可桢出任浙大校长.而竺可桢最终同意出任浙大校长,陈布雷、张其昀等人的游说功不可没.时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竺可桢倾心于学术研究,无心政治,自认"不善伺候部长,委员长等,且亦不屑为之"(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6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未注明者皆出自此文献),对出任浙大校长一职不为所动.任教于当时中央大学的张其昀知悉后,竭力劝说竺可桢执掌浙大并协助解决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2.
1936年4月25日,竺可桢正式接任浙大校长一职,并做《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演讲。他在演讲中强调:"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  相似文献   

3.
1988年12月与次年4月,我曾先后赴南通、苏州两地,就王国维(1877—1927)于本世纪初,在我国最早的两所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校”与“江苏师范学堂”)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访问调查。一则追蹑先贤遗踪,以此增进对王国维这位学术大师、近代教育家生平之了解;二则也为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创史,试作一番小小的回顾。兹将访查所得,记述如下。一 1903年,王国维在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一年。这是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据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罗先生(按,罗振玉)是岁有粤东之行,会通州师范学校欲聘  相似文献   

4.
儒学与经典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马一浮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约至该校为学生讲论国学,后集为《泰和会语》。在《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中说: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似文献   

5.
论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与"求是"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凡世界著名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气质,竺可桢主持浙江大学后,也全力打造反映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精神.他在继承求是书院成立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汲取世界一流大学精华的基础上,于1938年的校务会议上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的校训,并对其基本涵义作了多次明确的阐述,认为这两个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西方近代科学的真谛,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把握住这个共同点.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求是"精神切实贯穿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之中,使之成为全校师生所追求的共同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 张嘉谋是近代我省著名的教育家和修志家。张嘉谋,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南阳人。生于1874年5月14日(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逝于1941年8月5日。他早年曾就学于开封明道书院,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中选拔贡生,接着又中河南乡试举人。后曾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之丹江书院。继之主修南阳县志。后在故乡创办新学堂,任宛南中学堂总教习。光绪末年,在开封任河南学务公所议绅,曾先后与李敏修、许子猷、段厚甫、王欢喜等在开封创办中  相似文献   

7.
“求是”是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的院名 ,也是竺可桢校长 1 93 6年到校后制定的校训。这种源远流长的“求是”精神 ,伴随着学校成长壮大的历程而愈益发扬光大 ,已成为今天推动浙江大学探求真理、改革创新、忘我奋斗的一种精神力量。竺可桢校长到浙江大学任职后不久 ,在一次讲话时曾这样说 :“浙大的精神可以以‘诚’、‘勤’两字表示。”“学生不浮夸 ,做事很勤恳 ,在社会上的声誉亦很好。”为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校风 ,竺可桢于 1 93 8年在广西宣山定“求是”为校训。“求是”在当时的解释取的是王阳明所谓“君子之学 ,惟求其是”之意…  相似文献   

8.
一八九九年春,鲁迅离开了“鸟烟瘴气”的江南水师学堂,改入江南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直到一九○二年一月毕业。陆师学堂是一所“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军事学堂。鲁迅入学后,山阴人俞明震为第三任总办。俞明震(1860—1918年)字恪士,号觚庵,一八九○年中举,一八九四年调赴台湾,次年委全台  相似文献   

9.
竺可桢是推动中国近代地理学学科建制的关键人物。他于1913—1918年在哈佛大学研习地理学和气象学,归国后将哈佛地质学与地理学系的“双名词系科”移植于东南大学地学系,以“科学的地理学”改造传统地理,推动建立中国的新地学。然而地理学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学科的成长,在1925年竺可桢离校后,地质学后来居上,主导了地学系,地理学在人员聘任、经费分配、课程设置等方面发展都受到束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地理学蓬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因政治关切支持地理教育,推动中央大学地理学摆脱对历史学、地质学的附丽,寻求独立的学科建制。由于大学系科之争和地理学汇通文理的学科特征,地理系独立后在院属问题上又添波澜。竺可桢及其弟子熟悉欧美地理学的潮流和体制,坚持在理学院下建设独立的地理系,倡导融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新地学,中央大学地理系于1932年重回理学院。竺可桢对于东南大学地学系和中央大学地理系的学科构建,深刻地影响中国近代大学地理学系的创立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1895——1898年期间,伴随着西学的输入与传播,维新派提出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一批由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应运而生,而新式学堂的诞生,为更广泛地传播西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庆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该学堂改名为川东师范学校.1932年,该校设立乡村师范专修科.次年,专修科迁至沙坪坝磁器口,并先后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学堂是清末实行“新政”后,于1902年(农历壬寅年)创立的众多大学堂中的一所。随着1902年和1903年清政府先后制订和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多数大学堂因为不符合学制要求而相继改为高等学堂或夭折,壬寅年创办的大学堂中只有山西大学堂一所坚持了下来,并办出了鲜明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大学创办研究院的理想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名国立浙江大学)筹建之时,浙江省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决议筹备设立浙江大学研究院,并聘请张静江、李石曾、蔡元培、马叙伦、邵元冲、蒋梦麟、胡适、陈世璋、邵裴子等九人为筹备委员,后因研究院规模宏大,投入太多,决定暂缓设立,转而先办大学.此后随着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的成立,浙江大学创办研究院计划暂时搁置,直到14年后才重新得以提出,并在竺可桢校长反复努力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15.
邵力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 ( 1 90 7)在同于右任赴日本考察时 ,经于右任介绍 ,被聘为西北大学的前身陕西高等学堂教习 ,次年到堂讲授法文与西洋史课程 ,并兼任陕西师范学堂西洋史教习。他在高等学堂任教两年 ,待人接物 ,谦和热忱 ,师生们多愿与之交往。他一贯主张妇女解放 ,男女平享教育权 ,主张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清宣统二年 ( 1 91 0 ) ,辛亥革命前夕 ,陕西高等学堂的两名学监姚荣波和严肇卿 ,常与学生发生龃龉 ,以致在年终时酿成全体学生驱逐姚、严的风潮。由于学生的要求始终得不到满足 ,遂全体搬出学校 ,移住市内西大街桥梓口客栈内…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四所国立高师。从自强学堂演变至武昌高师,一所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18.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 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 (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使用历史心理学研究方法.以竺可桢为研究对象,运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测量其人格特质,对157份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竺可桢具有:敬业奉献、求真务实、抱志自励、坚贞爱国、勤奋笃学5个方面的人格特质.运用心理传记法对竺可桢人格的形成过程进行解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发现竺可桢的人格特质是在早期家庭环境和后期多元化教育环境中发展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竺可桢 ( 1890— 1974) ,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浙江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第一、二、三届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