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经济学界就社会主义农业扩大再生产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扩大再生产是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社会主义的农业扩大再生产,认识它的特点和规律性,一方面,会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安排农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将促进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组织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使得社会主义的生产能够高速度、按比例地向前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走上了更加健全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这就为农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有计划地扩大再生产是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社会的扩大再生产,有外延的和内含的两种形式。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含上扩大。”(《资本论》第2卷第192页)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指的是主要靠建新项目,铺新摊子,从无到有地增加生产场所,实行粗放经营,来扩大再生产,人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基本建设;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则主要依靠现有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科学使用技术装配,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行集约经营,从而使生产扩大。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术月刊》今年第五期发表了薛志贤同志的《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一文。作者说:“从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得不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结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这种提法值得商榷。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整个社会要顺利地实现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一重要原理。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丰富了这一原理。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下,列宁指出要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增长最快的应该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Ic],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再生产是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的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认识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在经济学界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探讨以下几个理论问题:一、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和扩大再生产公式Ⅰ(v m)>Ⅱc 的关系;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在两大部类之间和第一部类内部的表现;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界限。  相似文献   

5.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这种生产总是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扩大再生产包括外延和内涵两种形式,而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则将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搞好以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扩大再生产,不仅是当前改善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全面完成六五计划,迎接新的经济振兴,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一) 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改善企业素质、提高企业和社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相对于过去片面追求速度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转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说:“资本有一种节约的趋势,这种趋势教人类节约地花费自己的力量,用最少的资金来达到生产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第625页)所谓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符合社会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原理。这个原理揭示了在扩大再生产(伴随技术进步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说,在技术进步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要实现扩大的再生产,必须是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  相似文献   

7.
正确地划分和选择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类型,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提高经济效益,明确经济建设路子的实际问题。在此,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认识。 一 马克思谈到扩大再生产时指出:“所谓扩大再生产就是,规模扩大的生产。”这是扩大再生产质的规定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形成扩大再生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形式是有积累的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8.
上海机械工业应如何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心脏。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装备的状况和生产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和质量。无论是外延型或内含型的扩大再生产,都要靠机械工业提供技术装备。我国要走投资较少、收益较大、提高经济效果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路子,逼使我国的机械工业在结构和质量上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改变。这是因为:如果再不抓紧对机械工业的调整,要实现从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含型扩大再生产的转变是根本不可能的。从上海的经济状况发展来看,情况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把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划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这不仅对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和形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人们认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对认识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和规律,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内含扩大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外延的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的区分,目前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依靠增人、增资金、增设备、增投料、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的,叫作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提高活劳动和生产资料的效率扩大生产规模的,叫作内含的扩大再生产。我认为这样的看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它所具有的多种多样的比例关系,既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之间,也存在于这些领域内部。在这些比例关系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优越性。任何社会都有一个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问题。所谓积累,它不仅是扩大再生产的产物,同时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我们可以“把积累只看作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不仅都有简单再生产,而且都有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虽然程度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6页)社会主义生产同任何社会的生产一样,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扩大再生产,以满足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石油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能源产品,其生产也只有持续地扩大再生产,才能更有效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试就油田扩大再生产问题,谈点认识和构想。一、油田扩大再生产的特殊性 石油生产企业与一般产品生产企业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劳动对象不同。它的劳动对象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它指明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必须逐步地由过去以外延为主发展经济的路子转到以内含为主发展经济的路子上来。实行这个转变以后,我国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的增长对比关系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有的同志断言,今后要想使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是再不可能了。有的同志认为,走以内含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道路,即使是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也不会引起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马列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同我国走以内含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道路是不是对立的?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同大家讨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马克思和列宁早就有过论述。将这些论述归结起来是: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扩大再生产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指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即依靠增加投资、设备、人员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种是内含型扩大再生产,指依靠提高技术水  相似文献   

15.
任何经济体制都是由人来建构和运作的,这一浅显的道理启迪我们思考这样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由什么样的人来建构和运作?笔者的意见是:自觉历史主体。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人文主体发达的经济体制都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都需要具有这一人文精神的人作为体制主体。这是合乎逻辑和历史事实的。从逻辑上说,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都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有效地加快生产过程,将新增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生产积累,而不能全部用于生活消费。积累的比例与体制主体的人文精神有关。具有进步的、积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是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的普遍规律,也有人认为只是适用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个别规律,还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客观规律。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一、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客观性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引叙了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公式后说:“这个公式未予注意的正是技术进步。如马克思在《资木论》第一卷中所证明的,技术进步表现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v/c)逐渐缩小,而在这个公式中却是把这个比例当做不变的。”“显而易见,如果把这种变化纳入公式中,那一定是生产资料比消费品增长得更快。”(《列宁全集》第1卷69页)列宁把技术进步因素纳入扩大再生产公式,经过四年扩大再生产的计算,得出结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同上书,71页)  相似文献   

17.
我在1957年3月号“学术月刊”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同消费部分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问题。我的结论是:“积累增长的速度应快于消费增长的速度”,并认为这是“再生产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普遍适用的。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基本论据是:“只要承认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必然要求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划分标准问题有关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论述中,一般是以再生产的规模大小,作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划分标准。但是,究竟如何表明生产规模的简单重复或扩大呢?社会生产规模是否扩大,是指社会产品总量有无增加,还是指有无积累或基本建设投资?社会产品量应该用价值或反映价值量的现行价格来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为了自身的巩固和发展,进而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必须以比资本主义更大的累进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尤其是象我国这样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为紧迫。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资本论》第1卷559页)。因此,持续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进步的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在第一部类优先增长的同时,第一部类内部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比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也要增长得更快一些。这是列宁一再指出过的。不过,究竟为什么前者也要比后者增长更快,人们还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