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春天,在我国农村还存在无限供给农业劳动力的条件下,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吸纳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产业部门支付民工的工资偏低,这使西方古典和新古典二元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已不适应我国国情。我们由此建立的非完全古典假设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认为,利用工资的激励职能,即通过提高工资可实现工资与利润的共同增长,从而保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进行,直到我国完成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实现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工资问题关系整个城镇化进程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运用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分析中国农民工工资现状,探析农民工工资较低的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能够通过专业化分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扩大就业门路,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它还作为现代农业和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枢纽,通过产品加工促进工业化,间接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交易机制促进市场化,间接驱动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从而保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和有效性.据估算,1996-20016年农业产业化年均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人数为1740.93万人,约占同一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规模的11.32%.  相似文献   

4.
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对呼和浩特市农村转移劳动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问题.调研发现,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逐年减少,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总体水平低,克扣和拖欠工资现象比较突出.制度匮乏、政府行为不当、企业垄断及农村劳动力自身禀赋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合理分配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富士康职工跳楼事件和广州本田南海工厂的罢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农民工工资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劳动力的半商品性质决定了其价格表现为结构缺失性廉价工资——主要是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仅含少量赡养家属和教育培训的费用。结构缺失性廉价工资之所以能够存在并被农民工所接受,原因在于赡养家属及教育培训费用主要依靠农民工的农业收入来补充和保障。农民工的结构缺失性廉价工资造成了深刻的劳资矛盾,必须从社会整体和企业两个层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受政策缺位、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业转移劳动力并未能够真正融入城市,而是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人口,农业劳动力转移未能向深层次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增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意味着,学界争论已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拐点"时刻即将到来,这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容小觑。要继续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就必须深化对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而构建起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将成为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意愿、稳定已有转移成果以及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易斯模型把乡一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化、农民工非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以及返乡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三农”与城市化,是事关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构想,我们绝对不可能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的转移,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的转变。农民人口多,农村土地广,这是我们的现实国情。我们只有在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同时,开辟广大农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无限转移,并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最终解决二元向一元转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济学享乐主义工资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农民工职业伤害的深层原因,揭示了农民工职业安全困境的根源——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补偿性工资的缺失导致企业在维护农民工职业安全上的"内在动力"不足;认为我国特有的非正式规则使得政府干预的执行效果较差,这也是企业降低职业伤害"外部拉力"不够的原因。并且主要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市场化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结构和我国投资结构的非农业化安合祥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会由农业向工业,然后又向第三次产业顺次转移。结构经济学的前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与各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审美:尺度、属性、规律、价值、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世纪之交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讨论,集中表现在内在尺度、审美属性、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和审美关系五大问题上的分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克服旧的直观机械的唯物主义,运用感性对象性的实践理论和对象化的方法,从关系中去探讨美,才能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美·爱·自由·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意义上,美学是信仰之学。美的绝对性与永恒性构成了信仰的核心部分。信仰本质上是从此岸的、经验的世界向彼岸的、超验世界的超越。信仰的终极指向是真、善、美,真是存在的本体,善是存在的趋向,美是存在的表征。美作为表征既包含了真,也包含了善,既包含了存在的统一、完整、坚实,也包含了存在的秩序、节奏、和谐。人们可以从不同途径通向信仰,但必须从对美的体验开始并最终形成美的意境或境界。美从直觉之美到想象之美,到生命体验之美,内在地存在着一种秩序,这个秩序与人自身的爱的秩序是相互对应的。这种秩序是信仰之所以存在,所以可能,并成为人的基本情结的原因。信仰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调节、自我解放、自我完善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界关于儒家亲情伦理的争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儒家伦理的评价问题,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不同心态上;第二层次则是儒家伦理有无普遍性蕴涵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其分歧主要在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智慧形态与研究进路上.此外,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取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则既构成了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这一争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骆长捷 《北方论丛》2011,(1):129-133
关于重大哲学问题所产生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在哲学史上屡见不鲜。随着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兴起,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也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近年来,一种"准实在论"观点悄然兴起。这种准实在论试图在综合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优点的同时,避免双方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新的理论引起英美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招致了一些批评和反驳,另一方面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喜欢张洁小说,是因为她有独特的女性视角,女性写女性让人感到真实鲜活,不像传统文学中有的男性作家揣摩女性心理而作有男权之嫌。而且,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对女性的解放和独立的关注有着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思考是严肃而深沉的。《方舟》中的三位女性都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既没有前一代人的自信,也没有后一代人那么悲观,足见其是属于坚强一类。她们是离了婚或形同离婚的独立女性,荆华是理论工作者,梁倩是电影导演,柳泉是外贸部门的翻译,她们是当时凤毛麟角的高级知识分子,然而,她们在走出家庭寻求在社会上的立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王小章 《学术论坛》2005,1(7):106-110
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经典社会理论是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知识反应;从经典社会理论的现代性话语中浮现出了三个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即共同体问题、自由问题、正当性问题.这三个问题同时也是没有被所谓的后现代性以及全球化所终结的、在今天依然具有核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大视野看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对策 ,一是开放 :实现国际化 ,加快市场化 ,突出个性化 ;二是多元 :办学主体多元化 ,资金筹措多元化 ,办学模式多元化 ;三是足量 :推进大众化 ,促进社会化 ,发展多样化 ;四是均衡 :与经济发展均衡 ,与国民需求均衡 ,布局层次均衡 ,学科结构均衡 ;五是优质 :优化管理体制 ,优化资源质量 ,优化运行水平。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促进小康目标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领导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领导力作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其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学术界对领导力的研究从未间断。回顾了大量有关领导力的研究文献,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关领导力的定义和内涵的研究;二是有关领导力开发的研究。以此分类为线索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仍有显著的差距。聚焦于领导力的研究有助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家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评论等其他文学研究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本分析主要以优秀文学作品即文学经典为分析的对象。文学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性地存在,是文本分析的可能空间。文本分析的路径为由果溯因的诗歌学模式即语言学模式。文本分析需要采用方法,方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功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运用方法进入文本分析,能够产生比较机制。方法论一般原理是文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具体操作为走综合的路子,即各种方法对应于文本不同的层面,并且进入文本后互相结合和转换。文本分析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于叙事性文体诸如小说的见解;是文学史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担当文化传承和文学理论传承的作用;是文学理论概括和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读者文学阅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毛泽东的领袖素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