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延安时期,张闻天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泛认同奠定了思想基础;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前提;要求把共产国际指示和别国经验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组织工作中国化"等具体主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是立足中国国情、分析中国实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实现途径。这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及其被广泛认同乃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在全党范围的兴起都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实际的不了解和对共产国际的迷信二者结合 ,使王明一直未能走出“左”倾错误误区  相似文献   

3.
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宏观指挥、领导及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领导者的决定———即对国民党的扶持和对共产党的限制这两个大的方面 ,论述了共产国际是大革命时期的宏观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的对策,指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对策有着紧密的关系,共产国际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列宁领导建立了共产国际,并为共产国际农民问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列宁是共产国际二大上发表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初稿》及土地问题提纲》,成为共产国际农民理论形成的关键文件,为共产国际农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共产国际随即运用其初步形成的农民理论,综合从多种渠道得来的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信息,逐渐形成了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早期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大革命运动中,共产国际曾经给予中国革命以宝贵的援助和指导,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问题上也犯了一系列的严重错误。在国共关系问题上,过分倚重国民党即是其重要表现。究其原因,乃是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实用主义态度所造成。就此问题,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外关系史等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以国民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就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态度和认识做一比较研究,从中分析这种认识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及对中国革命发展轨迹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共产国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即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它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承担一定的历史责任,苏联的国家利益是共产国际制定策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迄今,海内外有关学者主要从毛泽东的个人文化背景和早期文化观,新启蒙运动、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中共与苏共、共产国际的关系及党内教条主义错误,党内斗争等几个角度,对于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进行了探讨。对这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立体地认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内涵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迄今,海内外有关学者主要从毛泽东的个人文化背景和早期文化观,新启蒙运动、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中共与苏共、共产国际的关系及党内教条主义错误,党内斗争等几个角度,对于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进行了探讨。对这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立体地认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内涵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瞿秋白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由来已久的中国留苏学生中间的派别纷争愈演愈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瞿秋白对学生中的派别争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留苏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质疑,从而与共产国际产生了意见分歧。在随后展开的联共(布)清党运动中,瞿秋白受到强烈冲击,并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问题是历史科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上在清算党内错误路线时,不能涉及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问题事实上不能进行研究。到了六十年代,上述问题本已不再存在,应当加强研究,可是林彪、“四人帮”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设置禁区,其中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又成了一个大的禁区,这一问题几乎成了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战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很多分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抵制了来自共产国际的消极影响,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运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所犯错误是违背了共产国际的路线,还是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某些错误指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陈独秀错误的理论基础的产生、政策的形成和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发展过程中,剖析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政策的错误,以探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与共产国际决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课题。共产国际从诞生到解散,也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始到发展的时期。毛泽东认为共产国际是两头好、中间差。两头好,也有一些问题;中间差,也不是一无是处。苏联利益中心与实力思想无论是两头还是中间始终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以来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党的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通过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的梳理,旨在了解在哪些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共产国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倾向又有所不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汲取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有益思想,又逐步摆脱其控制,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中,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以往在史学界,人们主要注意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然而,在大革命的酝酿及初期,共产国际在中国国民党身上投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濒临瓦解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