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何谓知性?所谓知性就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从事物的总的联系中抛出某一方面,而暂时撇开其他方面,在区别和分离中考察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或思维过程。它是思维或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它的特点是坚持对象的分离和固定的界限,具有“僵化”、“片面性”和“有限性”。何谓形而上学?所谓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反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的特点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相似文献   

2.
杨世宏 《齐鲁学刊》2007,2(5):126-130
形而上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品格,是人类"本能式的思维",它映现了思维的本质特征,它的终极关怀情结有利于解决人类的安身立命难题。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具有的孤立、静止和片面的思维方法,是人类认识所必需的,具有合理性。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与感知方法、辩证方法共同构成了认识方法体系,成为认识发展过程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严国萍  李恒威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04-110,117,159,160
科学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在解释“人之现象”特别是现象意识中的身-心关系时,似乎陷入了困境.这一困境源自近代科学关于事物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及其方法论.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重构形而上学.基于怀特海、德日进、威尔伯等人的努力,扩展了的“一体两面论”可以成为解释“人之现象”的新形而上学,它的核心是,任何事物既有外在性一面也有内在性一面,或者说,它既有第一人称视角体验的一面也有被第三人称视角观察的一面,而这两个面向在事物演化进程中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4.
近来在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一种肯定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其现实意义,它不仅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创立,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  相似文献   

5.
关于知性思维方法,自从辩证思维方法产生以来,似乎被人们遗忘了。有的人认为,有了辩证思维方法,知性思维方法就可以进博物馆了。还有的人把知性思维方法当作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予以批判和抛弃。笔者认为,知性思维方法并不等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它在认识中具有重大作用,不能否定它。现就知性思维方法的特点,知性思维方法和其它思维方法的关系以及知性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知性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及其特点 什么叫知性思维方法?所谓知性思维方法,就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僵化”、“孤立化”、“拆碎”,“分开”,然后逐一地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象辩证思维方法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反映一样,知性思维方法也有其客观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最大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但是,世界上的事物又千差万别,每一个事物又都有自己的特点;客观世界处于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复杂性的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客观性;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复杂性。从复杂性问题的角度来分析辩证法的特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辩证法的实质,不断丰富辩证法的内容。一、形而上学是关于简单性的哲学辩证法为什么比形而上学科学、合理、高明?因为形而上学把世界过于简单化了,而在认识复杂性的道路上,辩证法却比形而上学前进了一大步。形而上学成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近代。按照恩格斯的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在早期普遍采用的是静止、孤立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当时不仅是必要的,而…  相似文献   

7.
传统哲学的世界观以预设的本体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借助于形而上学的抽象思维而确立。然而,内在于意识之中的哲学所信守的那种不变的世界观解释,在面对意识之外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时,客观上必然引发哲学的世界观发生变化。马克思新世界观超越了传统世界观哲学的局限,它从人的自身生存活动中去寻求人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的根据的理论尝试,是对人与世界存在与变化的现实的、科学的、历史的回答,它实质上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了。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领域,至今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在十七、十八世纪“机械的自然科学”发展时期,它曾是“正确的”和“进步的”。持这种观点的人的主要依据是所谓“科学史事实”:十七、十八世纪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是形而上学的头脑,他们运用形而上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伟大成果。尤以牛顿为典型,认为牛顿力学是形而上学思维登峰造极的成果。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既不符合真正的科学史事实,更不符合恩格斯关于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的基本理论,对于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贯彻唯物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极为有害的。为了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本文试图就有关十七、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方法论问题谈点初浅的看法,以表明笔者的观点。 一、关于“形而上学”概念的历史复杂性 “形而上学”这个基本哲学范畴,在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使用得极为混乱,不同的哲学派别常常赋予这个概念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涵义。认真注意“形而上学”这个概念的全部历史复杂性,对于我们所论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形而上学”是作为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统一的意义来使用的。但是,  相似文献   

9.
关于何为形而上学的追问其实是一个形而上学思维的问题.在西方形而上学史上,对于形而上学的思考表现为两种类型:二分法思维与非二分法思维.康德与海德格尔分别为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集大成者.从二分法思维出发,康德解决了"一即一切"何以可能的形而上学问题;从非二分法思维出发,海德格尔思考了"一切即一"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中观思维分别从二分法与非二分法思维的角度来看待与处理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观形而上学是康德与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合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密切配合.然而学术界极少谈及微观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微观角度看,整体直观思维、形而上学思维等旧思维包含着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旧思维中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内容以书籍等形式传承下来,引起一些人世界观的扭曲以及思维的片面化、机械化、绝对化;实践的不充分也造成旧思维的复生,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障碍.因此,个体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在实践中培养马克思主义思维,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维水准.  相似文献   

11.
传统形而上学的建立需要两个基本的支柱:一是对普遍范畴的有效性、逻辑推论的有效性的坚认和论证;二是对目的论的世界观的认定。因为,形而上学总是以某种形式对古希腊的努斯精神、逻各斯精神的综合和再现,它总要以某种形式找到宇宙生命生生不息、和谐共存的同一性原理和内在根据,以一种最大包容性的形式实现生命的和谐。寻求宇宙生命的生生不息、和谐共存必然表现为一种目的论的眼光,表现为对表象思维和物质思维的超越;对表象思维和物质思维的超越也就是对经验的超越,思维必须从经验中超越出来才能获得自由和创造性,而要实现这种超越就必须…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理论是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展开的。在《小逻辑》一书中,他批评了哲学史上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三种态度,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己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看法。 第一种是指康德以前的旧形而上学,主要是指唯理论,这是一种“素朴的态度”。它虽然主张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坚持思想可以认识一切存在”,但是“它还没有意识到思想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信仰的对立;却相信,只靠反思作用即可以认识真理,即可以使客体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有限的单纯知性的思维”,它只是运用有限的、抽象的、“非此即彼”的概念去表达具体真理,因此,它对无限的、绝对的真理的认识是独断的、片面的。尽管黑格尔所说的无限真理或具体真理是指“灵魂”、“世界”和“上帝”,但是,他关于孤立的、片面的、无矛盾的观点不能把握“具体的同一性”的阐述,却闪耀着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至今仍可看作是批判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13.
"古典自然法学"在中国法学中一直是一个暧昧不明的范畴.海因里希·罗门的<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关于古典自然法传统的重要著作,它第一次将形而上学的古典自然法同唯理主义的近代自然法传统区分开来,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罗门认为摒弃形而上学传统的近代自然法最终导致了实证主义的胜利,而极权主义的出现是实证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唯有复兴古典的自然法传统、回归形而上学的思考,才可能对抗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反叛者和变革者,他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而西方哲学自柏拉图开始把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变成了“存在是什么”即对“存在者”的追问,本源化的思维变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主体性、对象化的思维,两千多年的西方传统思想史就是“存在”被遗忘的形而上学发展史.现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精神虚无化以及人为物役的异化现象,莫不是形而上学的迷误产生的恶果.因此,海德格尔决心变革传统,重返前苏格拉底时的本源性思维,无畏地担当追寻“存在”意义的重任.重新经历一番“思”的冒险.海德格尔的探险历程是十分虔诚而又艰辛的.用西方人赞扬舍斯托大“以流血的头撞击绝对理性的铁门”那句话来评价海德格尔.也似乎十分恰当.海德格尔与传统西方形而  相似文献   

15.
按亚里士多德的本意,"形而上学"恰恰是要扬弃存在的分离或者分裂,因而它本身是拒绝抽象的.可是,千百年来,形而上学却作为一种抽象形态扎根于人的头脑之中.其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形下的形上诉求,这是形而上学走向抽象形态的思维根源.以追求世界终极解释为旨趣的本体思维犹如一个蒸馏装置,会把一切现实的内容都过滤掉.二是人的矛盾性存在方式,这是形而上学走向抽象形态的生存论根源.人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存在,人的灵魂总不满足于有限性的束缚,企图超越肉体、"小我"以及有限性的约束而实现永恒.  相似文献   

16.
片面性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本特征之一,但它不仅仅属于形而上学,它与辩证法也是有缘份的。实际上,片面性也是辩证思维发展过程中的环节和因素。但这一点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就此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一直都在酝酿着对于柏拉图以来传统形而上学的突破,而 今的哲学文化,已被人们认为处于后形而上学的思维背景之下。近代以来的主体哲学在哲学形 态上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在后形而上学的思维背景下,20世纪的主体哲学式微,而代之的是交 互主体性的新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总是力求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本有"的提出则是海德格尔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及其概念运思方式的集中体现。"本有"高于存在与时间,人归属于"本有","本有"自行隐逸,它是不可言说的,且是西方形而上学没有被思考的,它不只是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也在"本有"的发生中,为"本有"所居有。  相似文献   

19.
一、范畴是什么?形而上学家眼中的世界,是无数乱杂的各自孤立现象底偶然堆积。他们认为现象之间没有任何规律性的联系,也没有基于自身矛盾发展所引起的运动,和本质的变化。形而上学所谓运动变化,不过是由外力所引起的位置变迁和数量增减,如此等等。这样的见解是远远落后于古代朴素的辩证宇宙观的。恩格斯底“反杜林论”提到关于古希腊自发的辩证法宇宙观曾说:如果我们留意考察自然、人类历史和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那么,我们首先见到种种联系及交互作用之无限错综的图画,在这中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革命工作的严重障碍。这种思想方法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懂得事物的相互联系,孤立地看問題;不懂得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靜止地看問題;不懂得事物多方面的錯綜关系,片面地看問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存在,往往是我們工作产生缺点和錯誤的重要原因。 現在,全國一片大好形势,学习毛主席著作,已經在各地成为風气。这对于广大干部和羣众掌握唯物辯証法,反对形而上学,显然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但是,形而上学作为一种陈旧的宇宙观,在人們中間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同时,真正掌握唯物辯証法,也需要一个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