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林林总总的有关近代欧洲崛起的研究中,民族主义与欧洲崛起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似嫌不足,尤其对于在民族主义影响下近代欧洲崛起中的各种特征的研究更显单薄。本文拟就此做一些粗略的研究和分析。一有关近代欧洲崛起的学术问题往往是与西方的兴起相关联的。在西方学术界乃至中国学术界,比较传统的看法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当然主要指西欧各国开始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新的世界[1](P50),西方于是自漫长的16世纪起通过建立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骤然兴起[2](P80)。有意思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不论是受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政治中,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总是和国家建构关联在一起。不同的精英主体有不同的共同体想象。不同的共同体想象,即关于民族不同的认知孕育不同的民族主义。精英主张的不同民族主义影响国家建构方式的选择。本文通过梳理既有文献指出,不同的精英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主张不同的民族主义,即排他性的族群民族主义和包容性的公民民族主义。在国家建构问题上,族群民族主义强调同一国家的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祖先;公民民族主义则强调包容,主张国家是所有公民的集体财产。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世界近代史上兴起的一种对全球社会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意识形态,截至目前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依然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的范式演变和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不无关系。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要经历了相沿承袭的三个演变范式:文化民族主义的印刷"机"缘范式、族裔民族主义的种族血缘范式和公民民族主义的领土地缘范式。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范式和与之相应的传播模式的梳理,以期厘清西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对全球社会历史的正反影响,进而透视其固有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4.
普什图民族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属印度。英属印度殖民地教育的发展、普什图人教育朝圣之旅的建构和抗英斗争的开展,以及南亚次大陆民族宗教矛盾的激化等因素催生了普什图民族主义,建构了普什图民族政治共同体的想象。印巴分治之后,普什图人的族群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巴基斯坦政府对普什图部落地区管理的缺失、普什图地区发展状况的落后及境外势力的支持进一步强化了普什图人构建政治共同体的想象,促成了普什图民族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族主义政治家言行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洪 《日本学刊》2002,(6):88-104
日本政治家历来讳言政治哲学 ,但政治家毕竟是要信奉某种政治哲学的。世纪之交 ,日本民族主义政治巨头提出了“奉公垂直伦理”、“自主性战略”等涉及国家发展道路的根本性问题 ,迎合了长期以来日本社会中泛滥的大国主义、新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政治家的迅速崛起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切 ,而他们构建中的“哲学理念”也应当给予必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超越民族国家,还是超越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隽鸿飞 《求是学刊》2002,29(2):16-20
全球化的实质并不在于超越民族国家 ,而在于超越民族文化。因为民族国家既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共同体 ,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共同体。全球化进程在消除了民族国家之间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之后 ,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就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在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全球文化 ,才能真正超越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以来 ,是世界政治风云骤变的时期。随着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维系了四十余年的世界冷战格局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迅速结束。同时 ,资本主义头号大国美国的实力也不断削弱。而号称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 ,以自身的雄厚经济基础 ,积极扩展其政治影响 ,以填补冷战结束后的权力真空。为此 ,在中曾根当政时提出的“政治大国战略”,得到了其后继者异乎寻常的重视 ,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 ,则表现为新民族主义的高涨。近代以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史 ,实际上是民族主义思潮和改革思潮交替行进、彼此消长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民族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仍然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辩证分析,为我们今日全面理解民族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宝贵启示。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对不同的民族主义要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并深刻把握其双刃剑的特质。当今中国,民族主义的客观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有效地调适民族主义的时代内蕴,构建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是一个关系重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欧原有的民族主义发生了变化。笔者试图运用后民族主义来概括这种呈现新动态的民族主义,而分析传统的西欧民族主义如何向后民族主义过渡是考察后民族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本文以事实为例证,重点考察了一体化视角下的西欧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从而论证西欧后民族主义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0.
张智 《浙江学刊》2007,8(3):78-84
法国旧制度后期民族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与高等法院之间的冲突的影响。在长期的冲突中,一些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话语得以形成。作为18世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运动则对这些话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它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至法国大革命前夕,在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相似文献   

11.
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呈现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交融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启蒙时期德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浓烈的民族情感。启蒙运动早期德国思想文化界的成就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自信;启蒙运动盛期,德意志民族意识更加浓烈,出现了文化民族主义倾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启蒙运动进入最后的“启蒙浪漫主义”阶段,文化民族主义形成一种思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跳出"冲击一回应"模式、"传统一近代"模式、帝国主义模式这三种西方中心主义诠释模式的影响,论证了王船山民族观已实现由传统的文化民族观向近代政治民族观转化,说明了船山的民族观具有政治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并强调这种政治民族主义思想萌芽体现在"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间之"的民族自决论、"彼无我侵,我无彼虞"的民族关系论、"天下交相灌输"的民族发展论三个方面,从而揭示了船山民族思想的近代意义以及与同时期欧洲近代思想的同质性,以思想历史的真实性证实中国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华夷之辨”或“夷夏大防”的观念。鸦片战争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民族主义的这三种观念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开始萌发出新的世界观念和民族意识,但作为一种已根植于民族血液之中的思想,它不仅没有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20世纪初这一特定的历史场景下,还和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首先是由梁启超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梁启超和知识界的其他一些人对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介绍和宣传来看,第一,他们都认为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实质就是“民族建国”,而“民族建国”所要建立的是单一民族的国家;第二,他们介绍和宣传的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的民族主义;第三,他们都视民族主义为救亡图存、建立民族国家的不二法门。但到了1903年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辛亥革命前后,建立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识并得到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4.
周保巍 《浙江学刊》2004,(2):108-112
本文以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为个案,来探讨后发展国家中所存在的"文明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以及这种紧张感的解决.休谟的民族主义迥乎不同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具有一种反民族主义的独特面相,它试图通过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解构和祛魅,来着手对先进文化的复制,用以实现"文明化".这种以发展为要务的民族主义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具有相当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民族主义一直是影响东欧国家历史演变和政治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相比于西欧,东欧国家的民族主义具有特殊的多重性,表现为形成原因的复杂多样性、特征属性的多元性,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16.
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江 《南亚研究》2010,(2):62-71
本文解析了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认为穆斯林缺席印度民族主义的想象、穆斯林建构了自己的教育朝圣之旅、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巨大的宗教和文化冲突、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存在严重的利益之争、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结合导致印度穆斯林产生了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在对现代保守主义文化思想的代表学衡派的研究中,学界认为其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化思想是一种比新文化激进派更为稳健的文化建设策略。本文从学衡派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文化建构策略、治学方式上指出学衡派文化实践中并无太多的中西融合的思想,中西融合的外表下是极强的文化民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吊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南国内的民族主义围绕南海问题表现出激化的趋势。越南政治精英通过不断将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利用媒体舆论加强宣传等形式,表现其民族主义;越南知识精英则通过著书立说、成立民间宣传团体等形式,表达其民族主义;越南草根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广大网民等,受到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的影响与煽动,通过互联网、现代传媒等方式参与示威游行,并形成以维护岛礁主权为宗旨的实体组织,宣扬其民族主义。越南的民族主义不仅使越南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受到国内舆论的牵制,而且也给中越两国人民间的交往带来了消极影响。越南政府如不加控制,将会影响到中越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9,(4):150-162
后危机时代,外资并购美企股权或控制美国境内生产性资产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经济民族主义在美国投资领域盛行提供了合理性解释。在此影响下,美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呈现出借助并购审查制度限制外资准入、政治力量公然干预个案审查程序及外资安全审查导致商业问题政治化等三大趋势。美国政府和国会内的保守势力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频频对中国公司正常的并购业务进行限制和干预,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已成为制约中资企业赴美并购成败的关键变量。从国际体系内中美实力竞争和美国国内政治逻辑下利益博弈的视角来看,中美实力竞争、经济技术博弈和国内选举利益考量是经济民族主义在美国外资并购审查领域肆虐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社会改造,日本尽管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日本对内存在公民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清,对外出现国家文化身份的缺失,因此一种文化不安全感充溢着社会。80、90年代,日本政府利用其国内文化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契机,适时推出文化立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既满足本国人们现代精神消费需要,又对国民进行文化价值观的集体建构,而大量出口文化产品,让国际消费者感知日本文化符号、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的国际认同、建构良好的文化形象。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发展特征中文化民族主义起到了内化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