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尔库塞对文艺意识形态性的理解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文艺的政治潜能不在于作品的内容,而在于作为艺术本身的审美形式,尤其批判了将意识形态作简单化理解的庸俗唯物论。因为处在不同的立场和文化语境,我们对此容易误解。认真研究马尔库塞的这一思想,对如何分析和评价高度商业化社会的文化状况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的主将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在一起 ,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乌托邦理论。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构成理论出发 ,猛烈地抨击了当代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对人的控制 ,并在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的基础上 ,提出了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马尔库塞指出“审美—艺术”是通往非压抑性文明的乌托邦及实现人类解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广耀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4):1-3
启蒙理性在张扬人的主体性、倡导近代科学技术的同时,逐渐演变为技术(工具)理性,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奴役人的手段。启蒙精神非但没有兑现"促进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的承诺,反而成为了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在工业社会压抑的意识形态控制下,感性以异化的形式存在,幸福与自由出现了分裂。马尔库塞在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重建人的感性、恢复人的本能、实现人的解放的新感性观。新感性观肯定和恢复了感性的地位,表达了对人类摆脱异化现状、实现自由解放的关切,从现实的感性存在突显人的本质,提出了感性的重建和引向感性革命,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审美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关于“逻各斯”与“厄洛斯”分裂的思想,到了近代,技术理性不断膨胀,逐渐取代经济政治控制而成为发达工业社会新的统治形式。这是一种比传统统治形式更具欺骗性和控制力的统治:科学技术以一种合理化的形式进入到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支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技术的“逻各斯”成了奴役的“逻各斯”。技术理性的实质是维护现存统治的合法性,“新感性”则是一种反抗技术理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诗化哲学》与《美学四讲》相关论述的分析认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前期接受中存在着一种去政治化的倾向。去政治化是“告别革命”的产物,马尔库塞的美学以此种方式参与中国新时期美学热的进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恢复马尔库塞美学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我们对美学与政治之复杂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审美救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思想。而马克思同样重视审美的作用,并把在劳动实践中的审美教育提高到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入分析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审美教育思想,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美育可以缓解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感受,提高其在劳动之余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此外,美育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性格。 相似文献
8.
艺术与政治、审美与革命在马尔库塞这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重视审美与政治的内在统一,构成了他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但马尔库塞对于政治与审美的研究并没有落入庸俗艺术政治学的窠臼之中,他认为,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艺术形式",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革命的内容在艺术中并不是不可以表现,只是它必须要受到审美形式、艺术自律的制约.如果使艺术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实践,那就只能是对艺术的滥用.他反对艺术家走上街头,他认为,艺术家的政治"介入"只能是一个艺术"技巧"的问题.马尔库塞这种独特的艺术政治观可以使他更好地表达对于既有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晚年构思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基础上,确切地说,是对现代性的进程中的工具理性驱逐感性的批判,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恢复审美的感性思想。其间,他一以贯之地承袭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反思和批判风格,反思了美学的概念,反思了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反思了社会现实以及现代人的生存。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想象力的重要性,它是形成审美的新感性的重要因素。最终马尔库塞形成了用审美改造现代技术独特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自由价值观以追求人的潜在自由为核心,具有反对生产率标准唯一性的价值特点和以审美理性构建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功能,目的在于建立非压抑性秩序的价值理想。但是,由于马尔库塞在研究过程中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折返到西方传统理性之路,因此,他将自由实现寄托于审美理性的构建,致使自由成为一种脱离社会生产的幻象之物。 相似文献
11.
对感性的关注是西方现代哲学中较为突出的知识传统。在这一传统中,无论是从积极的面向来审视,还是从消极的面向来思考,感性都会被赋予重要的社会价值,成为肯定或否定社会与人性的尺度。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寄予了作者本人深沉的社会关切。但就这一概念的内指来看,它并不属于马尔库塞的专利。很多学者都曾经对感性在当代的呈现有过关注,韦尔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韦尔施的重建听觉优先性的观念是在20世纪末,更是处于消费社会的浓郁氛围里。这两位学者都赋予人的感性以变革性,都将其视为医治消费社会弊病的良方,但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的革命性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12.
13.
14.
马尔库塞的艺术新感性思想是建立在对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以及由技术文明所造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上的。他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人们变成了失去否定精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提出建立一种非压抑性的文明。而这种非压抑性文明要通过意识革命及人的感性解放来获得。马尔库塞认为艺术新感性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实践。人类要获得解放就必须通过艺术新感性去完成。他的理论不仅拓展了现代美学而且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弗洛伊德文明理论研究中,马尔库塞在坚持其本能的生物性基础上重述文明辩证法的内在张力,并通过外推新概念来增加其理论的历史性。但马尔库塞的努力不仅于此,他还看出了弗洛伊德文明理论内部包含的与传统理性逻各斯相对抗的满足的逻各斯倾向,他要求恢复这种感性沉思,从压制性文明内部设想出一种非压抑性文明,从非压抑性组织内部将这种爱欲的本质揭示出来,从而逐渐与马克思的感性解放思想相交融。 相似文献
16.
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家马尔库塞对社会的批判和重建 ,不只是站在社会—文化层面 ,更多的是站在艺术—审美层面。而艺术—审美层面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实现“美学转化”。本文试从美学转化的原则、关键和完成等方面 ,对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作出简要评述 ,并分析了这一理论探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危机的深刻反思,达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高峰。通过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对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政治”“单向度的文化”“单向度的语言”“单向度的哲学”的阐述,可以将“单向度”的根源归结为“技术理性”。为了超越“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提出了包括爱欲解放论、艺术革命论、自然革命论的革命新理论,但是这些革命新理论都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最终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可以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中获取很多启发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政治功能是通过审美形式实现的,审美形式的终极目标乃是致力于消解异化而回归本真:审美生存。在马尔库塞的审美哲学中,艺术的政治功能表征为对既存关系的否定、对阶级情境的超越并最终实现向本真人性的置换。 相似文献
19.
走向"审美乌托邦":现代中国的纯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文学"意识的确立在现代中国经历了萌芽、发展和调整综合三个阶段,对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批判是其一以贯之的目的,但纯文学思潮在不同阶段仍然显示了对于审美和文学理想的不同理解.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纯文学思潮最终把自己的文学追求定位于"审美乌托邦",既坚持了文学相对于现实功利的独立性,也保证了文学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和精神追求的严肃性.纯文学思潮丰富了现代创作关于文学的理解,也促进了创作的繁荣,但由于理论的缺陷和时代的限制,现代中国的纯文学思潮仍然是一种不完善和未完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冯宪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文学以语言作为审美意识的物质存在方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语言具有与文学存在与否攸关的重要地位。而文学所使用的语言与社会通用的日常生活语言并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都是同样的语言。但日常语言进入文学以后,就与原来的现实失去直接的指称性、陈述性关系,而成为受文学自身审美活动机制支配的诗意的话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