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作为后金(清)崛起的重要战役,萨尔浒之战被清朝历代皇帝所追述,而对于其战争场景的文学表述却各有侧重。《萨尔浒山之战书事》(下简称《书事》)是一篇乾隆帝为记述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萨尔浒一战以少胜多的追忆文章。文章以乾隆帝《书事》为中心,通过比较萨尔浒之战亲生经历者的追忆(《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和清帝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皇帝康熙的追述(《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从文体选择、文章结构和文本内容三个方面,可以窥探乾隆帝在《书事》中看似平常的战争描写背后关于维护正统地位、理顺君臣关系、警示子孙及八旗将士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2.
清太祖的名字来自满语,罗马转写为"nurhaci"。汉译名"弩儿哈奇",最早见之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乾隆初,清朝编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时,润色为"弩尔哈齐"。民国时期出版的《清史稿》,进一步润色为"努尔哈齐"。而清太祖汉译名"努尔哈赤",最早来源于《明实录》中的"奴儿哈赤",是明朝人对少数民族的丑化用词。笔者认为:本着名从主人、尊重历史以及与时俱进的原则,清太祖名应写为"努尔哈齐"。  相似文献   

3.
清太祖实录自始修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修《满洲实录》,蝉联达一个半世纪之久,这在历代实录的纂修史上是独一无二的。1905年,日本史学家内藤虎次郎在沈阳的故宫崇谟阁发现《满洲实录》并介绍于世以来,许多学者对清太祖实录做了研究工作,在中国如孟森、谢国桢、徐中舒、方甦生、庄吉发诸先生,在日本如内藤虎次郎、稻叶岩吉、和田清、今西春秋、三田村泰  相似文献   

4.
《清实录》记载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的历史,是中国最后一部实录体史书。其编纂的过程,同历代实录一样,存在实录不"实"的问题。《清实录》编纂中的曲笔主要有粉饰性曲笔和受权力所迫的曲笔。实录的编纂制度和史官自身缺乏直书精神是造成史官曲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根据党中央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我校最近成立了《八旗通志》校点组,进行该书的校点工作. 《八旗通志》初集是清乾隆四年修成的官书,共十六函八十册二百五十卷,约三百万字.全书主要取材于《清实录》、《清会典》、《上谕八旗》等书,也收录了许多有关八旗的文书档案.内容包括旗分志、土田志、营建制、兵制志、职官志、学校志、典礼志、艺文志、封爵世表、世职表、八旗大臣年表、宗室王公列传、名臣传等  相似文献   

6.
八旗的盛衰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的过程中建立的“兵民合一”的满族社会单位。它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入关以后,“八旗”的生产职能逐渐丧失,成为军政一体的组织。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汗国,灭亡有明、开拓清帝国疆域的事业中,八旗军曾经驰骋长城内外,显示出无敌于天下的强大力量。然而,进关以后,旗人攫取了愈益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特权,逐渐走向腐化。对清廷而  相似文献   

7.
八旗制度创建于满族兴起与后金建立之际 ,并同清朝相始终。它从原始狩猎组织———牛录 ,发展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职能俱全的八旗制度 ,后来又从多职能 ,逐步转化为单一的军事组织。这些变化完全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所致。因此 ,它的建立、发展与衰亡的全过程 ,必然从多侧面反映出清代社会各种制度的盛衰。可见 ,八旗制度是清代社会的根本制度 ,也必然是满族史、清史研究的一把钥匙。两部八旗志书是研究八旗制度之基本资料。《八旗通志·初集》2 54卷 (目录 2卷 ,雍正 :《奉敕纂修八旗通志谕旨》、乾隆 :《御制八旗通志初集序》2卷 ,…  相似文献   

8.
说《敦煌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实录》是以记载北凉以前敦煌先贤耆旧为主的郡国之书 ,将其作为实录体史书的最早撰述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持。《敦煌实录》的卷数有十卷、二十卷的不同记载 ,其原因已很难考究 ,学者提出的“先为十卷后增为二十卷”的假说毫无根据 ,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一、元朝《实录》是本纪的最主要材料来源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告谕廷臣兴修《元史》的旨意说:“近克大都,得元《十三朝实录》①,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纪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②。《进<元史>表》也说:“上自太祖,下迄宁宗,据《十三朝实录》之文,成百余卷粗完之史”。可知《十三朝实录》是《元史》最主要占大部分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
以记载清代皇帝言行与行政为对象的《清实录》,蕴含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清朝皇帝在察吏、任吏、诫吏和黜吏等方面的行动指南.清朝统治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清实录》中先帝对官场不正之风的批评和整顿措施,来指导当下的整饬吏治工作,对唯上是从、上下相迎、不负责任、懒惰不勤、畏难怕苦、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和铺张浪费等官场恶劣作风,作了深入的批判和严厉的处分,从而反映出《清实录》的经世致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八旗制度是清代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崇德七年(1642年)编设八旗汉军,八旗实为24旗,即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入关之前,各旗人丁3年编审一次,每壮丁300名编为一佐领,后又改为每佐领编壮丁200名。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明代市舶司机构始设于太仓黄渡。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四记载,吴元年(1367年)十二月“置市舶提举司,以浙东按察使陈宁等为提举。”但同书卷一二九却云:“陈宁……丙午(1366年)降太仓市舶令”。显然,《实录》关于其时间记载有矛盾之处。按,太仓邻姑苏,其置司必在朱元璋占领姑苏以后。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记载,徐达攻克姑苏的时间,是吴元年九月辛已。因此,太仓市舶司无疑建于吴  相似文献   

13.
论《顺宗实录》的史学价值和政治意义岳纯云,崔明德《顺宗实录》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对于这部书,史学界曾经做过一些研究,但仍有剩义可寻.在这篇短文中,笔者拟从史学和政治的角度对《顺宗实录》的价值和意义作进一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一实录是南北朝以后我国编年史著作的一种体例。一个朝代里某一个皇帝的实录,是史官于皇帝死后按年月日期顺序记载他在位时期言行事功的流水帐簿。为纂修《实录》,明清两代都设立专门机构,任用成千上百职官。虽然由于各朝治乱情况和政刑繁简不一,历朝《实录》每年卷帙多少各异,但因为是逐日的记录,明清两代统治年时很长,《实录》的总的卷帙都相当浩繁。现存《明实录》(南京国学图书馆传抄本)为2,925卷,约2千万字。《清实录》(全名《大清历朝实录》,1936年伪满国务院影印本)卷帙更多。连顺治以前61年  相似文献   

15.
《揽辔录》是范成大使金途中记载沿途风物民俗的见闻实录。书中记载了河南境内大量的旅游文化资源,如雷万春墓、双王庙、伊尹墓、扁鹊墓和开封、安阳城市面貌以及风土人情。这些记载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作为当前旅游资源开发的佐证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六世班禅入京朝见乾隆皇帝是清朝中叶皇室与西藏佛教领袖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清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戏剧性的情节,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清史、藏族史、民族关系史和北京地方史学界的关注,也引起戏剧界和文学界的强烈兴趣。关于六世班禅进京之事,在汉籍《清实录》、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及藏籍《六世班禅传》、《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中均有记载。但是《清实录》对此事的记载节略甚多,而《六世班禅传》和《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又篇幅巨大,且缺乏全面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施宜生这一宋金关系史中的重要人物在出使南宋之事史料记载上的疑义,运用史源学比较的方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正分析,研究认为《金史》中施宜生给南宋通报敌情的记载来源于《桯史》,而非金国实录。施宜生的确通敌,却未被金国察觉,故而为金国实录等缺载,当时的宋人对此事的记载确实可靠,可以勘正《金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孙守朋博士的《汉军旗人官员与清代政治研究》一书,从八旗研究来讲,选题恰当,见解独到,特殊论断,资料翔实,是一部难得的开拓作品。此书对于整体的八旗汉军来说,是阶段性的成果,如欲较全面地完成一部有分量的八旗汉军研究著作,尚需从内容扩充、理论深度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9.
我校经济学院陈振汉教授等从1949年起就致力编纂的《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篇)》(顺治—嘉庆朝,1644—1820),最近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实录东华录经济史资料》(道光—光绪,1821—1908)也可望与读者见面。审慎筛选、详尽无遗,这是该书的第一个特点。清实录卷帙浩繁,共有4433卷,约4400万字,但经济方面的史料过于琐碎,有的记载虽多却不集中于一时一地,有的虽偶有记载,却不知在何朝何年。因此,要收集某一方面的经济史料,必须翻阅全书。为了“替国内外的广大研究工作者节省一些翻检原书的劳动”,陈振汉教授等几乎投入了他们的毕生精力,致力于《清实录》经济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工作长达近40年,编成了近500万字的《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和《清实录东华录经济史资料》。迄今,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本同类著作比这部书更加详尽无遗。难能可贵的是,详尽无遗并不意味铺张奢陈,所选史料都经过了审慎的筛选。从这一点来说,钩沉爬剔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学术信息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1983年4月,在我校古籍所的组织下,成立了《八旗通志》点校组,进行该书的点校工作。李洵教授、赵德贵教授任主点校。经过十多位同志几年的努力,该书于今年五月出版发行。全书250卷及卷首(序、敕书、凡例、职名、目录》),约500万字,共分八册。《八旗通志》是雍正五年(1727)十一月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奉敕纂修,乾隆四年(1739)四月成书。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古籍。首先,从内容看,这部书是研究八旗制度产生、发展、八旗人物以及清朝开国史的重要资料。是书编纂以八旗兵制为经,以八旗法令、职官、人物为纬,有志、表、传三部分。志分为: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等,分别记载八旗建置、规制、驻防、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