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伊始,便着手对官吏进行考课,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的官吏考课制度。考课京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考满考课,一种是京察制度。对整饬明代的吏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明代封建统治体制中有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其特点是:严密布网有效监督;监察渠道,畅通迅捷;监督考核,奖惩分明;以卑临高,动态监察。曾经在明朝初期“纠察官邪、整顿吏治、严肃法纪、惩贪防腐”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一项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总结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进行历史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儒学教官不仅在地方学校中担负重责,在社会上亦有一定的影响。但从明中后期教官收入的微薄、考核的严苛、教学的困难以及在社会事务中的困境看,其生存状况日益恶化。这与明朝学官规制的不妥、生员的剧增、教官素质的下降、提学等官的侵权及社会风气的转变等都密切相关。尽管上述因素仍催生了部分教官在方志、社集等活动的积极参与,但其生存状况的恶化更对学校教育的废败、社会风气的恶化,乃至是明朝的国运产生了诸多恶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鸣 《社区》2012,(11):44-44
古代中国,无论任何朝代,都不缺学校。有官学,有私学。但是,人们似乎从来没听说过专门给宦官办的学校。有之,始于明朝。明代的宦官,被称为太监。太监的学校.不是教太监们怎样做太监的.跟其他学校差不多,就是学文化。据刘若愚的《明宫史》记载,明朝的内宫,设有内书堂,就是太监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论明朝的地方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明朝的地方教育是很发达的。全国府、州、县、卫所,“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庠声序音,重规叠矩,无间于下邑荒缴,山陬海涯”;当时有“教官四千二百余员,弟子无算”,所以“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明之学校教育呈现出许多特点,庞大的地方教育网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认真地研究总结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学会椒江教育改革试验区在"教育股份制"①办学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学校制度"及其实践,对现行政府、学校、市场和社会之间的传统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椒江推行的"现代学校制度"界定为: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学校依法自主经营为核心,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政府专注于制度建设和公平保障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史籍中 ,对宣宗孙皇后多有褒词。其实 ,这些记载多属不实之词 ,需予以澄清。孙皇后在明代中叶政治中所起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 ,孙皇后在宣德时期争金宝 ,废元后 ,变乱宫闱 ,促使明朝政治由清明向腐败转变 ;其二 ,孙皇后在正统“土木之变”时期 ,阻挠成阝王朱祁钰即位 ,影响抗击瓦剌入侵准备工作正常进行 ;其三 ,孙皇后在“夺门之变”这个导致明朝倒退的宫廷政变中起了消极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孙皇后在明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转变中 ,确实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浅论文廷海明朝统治者对人才的巨大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如丘浚说:“我国家所恃以为治者,人才也” ̄①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必须依靠一定途径,“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 ̄②明之国子监(即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明史·职官·国子监》载:明之...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学校制度在中国古代学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前代相比,学校的覆盖面增大、体制更加完备,形成比较有层次和系统的从社学书塾到府州县学,再到国学的三级教育制度;与学校制度的发展相适应,各级学校内的考试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现就明代学校的体制及其考试制度略作叙述。  相似文献   

10.
阁臣群体是直接服务于明代皇权的中央核心辅政官僚群体,这个群体在维系明代皇权延续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他们的辅政活动与明代整个国家机器运转构成了良性互动,他们在明朝中央权力运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制衡作用。历史中的明代阁臣群体并未获得史家比较客观的评价,明代阁臣群体的政治地位值得进一步肯定。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清末推行“新政”,目的虽为维护清王朝自身统治 ,但某些措施在客观上有一定积极意义 ,其中在教育方面 ,第一次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学制 ,扩大女子受教育的机会 ,实施识字和扫盲教育 ,这些都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2.
行户世袭 ,是明朝户籍管理的基本制度 ,并为此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医户管理也不例外。从医学发展角度看 ,世医制度一方面在医生待遇不高的背景下稳定了医生队伍 ,并促进了医疗经验的继承和总结提高 ,推动了学术门派的产生 ;另一方面 ,世医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药创新 ,阻碍了医学的发展。总结明朝世医制度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对于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 ,妥善处理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无疑有着诸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林鸿、高木秉为首的闽中诗派活动于元末明初 ,他对明代前期尊唐诗风的演变起有重要作用。他在理学诗、“台阁体”诗风行时 ,使尊唐诗风得以保持和延续 ,又对弘、正时期诗法盛唐的文学复古运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的形成及确立,标志着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以及教育的法制化。这不仅在近代教育历史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其作为从教育制度通向教育实践的中介而具有理论意义。就其研究现状来看,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理论、教育政策背景、教育政策制定及推行等方面,这些研究将有裨于对近代新教育政策演变的进一步认识并加深对其思想内涵的理解。新形势下,从当代教育政策学及相关学科的多元视角出发,实现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突破,将推动对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晚明与反理学思潮伴生的任情纵欲的文学观念,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大多倡导传统的儒家政教文学思想,重新树立起宋明理学在思想意识领域的统治地位。但另一方面,由于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力,使得追求个性解放的文学观念在明清之际乃至其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贯穿始终。这种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造成文学思想的空前活跃,进而演化出文学创作流派纷呈的繁盛景观  相似文献   

16.
朱熹对儒家教育传统的集大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儒家教育传统起着集大成作用。他的集大成作用主要表现在:论证了理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继承孟子以明人伦为主旨的教育目的论;构建“三纲五常”为“天理”的德育论;提出了格物穷理以致知的教学论思想;遍注群经,辑合并注解《四书》和北宋理学家著作,深刻影响我国南宋以后封建社会后期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医易学是易学的重要分支 ,其至明代达到了极盛的阶段。称之为极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医易同源说的确立 ,显示了明代医家在易学与医学两个领域不仅都具有深湛的研究 ,并能够将两者在深层次上加以结合。另外与金元易学相比较 ,明医在不少命题上都加以深化与拓展。另外 ,宋代易学象数派与易理派都给予明医以深刻的影响 ,这也是明代医易学达到极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苏非主义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大量苏非著作从各种渠道流传国内,明末清初一些苏非著作被列为回回经堂教育的必修科目和参考书目。随着回族内部“汉文译著”活动的兴起,一些苏非经典又被译为汉文。同时西北甘宁青穆斯林社会受新疆依禅派和中西亚苏非派影响,很快形成了门宦制度。门宦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宋以来在西北穆斯林社会形成的教坊组织制度,门宦被称为扩大了的教坊,组织程度更高,组织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鄱阳湖区介入圩田管理的组织有官府、乡里、乡绅耆老、圩长与普通圩户等。圩田管理组织模式是:明代官府主导,乡里组织,乡绅倡修,圩户参与;清代仍以官府为主导,但更重视民众主体作用。该模式对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启示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明晰产权主体,分清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20.
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作为御颁的学规,成为全国各类学校及书院共同遵行的教育指导方针。它不仅对我国宋末及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教育有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邻国日本的民族教育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江户时代,日本所有讲授朱子学的藩校、乡学和书院都奉《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圭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