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是中共党史学家、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郑德荣教授从教55周年.5月3日,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隆重举行了郑德荣教授从教55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受到省委和师大党委的高度重视.吉林省人大文教委员会主任孙占国,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弓克,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邴正,吉林省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郭红婴等领导同志,吉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吉林省社科规划办公室、吉林大学的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东北师大党政领导盛连喜、马尚等同志及校内有关部门和学院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郑德荣教授培养的研究生们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北京等地贺电、贺信35份,其中有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长龚育之,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等专家学者发来的贺信、贺电.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省地方党史的研究、为了准备参加明年七月在庐山召开的庆祝党的诞生六十周年及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立五十周年的党史学术讨论会。江西现代史研究会、江西中共党史研究会,在省社联的安排和支持下,于一九八○年九月一日至四日,假江西省委党校召开了理事会扩大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有江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档案局局长孙亚衡同志、省档案局副局长任启贤同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俊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武汉大学老校长李达同志诞辰110周年。10年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李达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时,胡乔木同志发表了题为《深切地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的讲话,对李达同志作了全面公正的科学评价。现将这篇讲话全文发表。同时,我们还转载陶德麟教授2000年7月11日在《光明日报》“学术”版“学术大师治学录”专栏发表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发表雍涛教授撰写的《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和朱传教授撰写的《论李达的三部著作的历史地位》两篇文章,以纪念李达同志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武汉大学隆重举行纪念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同志重建哲学系50周年暨怀念李达逝世40周年大会,共500余人出席会议。湖北省委、中宣部、教育部和武汉大学有关领导同志在大会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李达一生忠于马克思主义信念、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关高校哲学院系负责人代表和校友代表发表了对李达同志十分崇敬和深切怀念的讲话。现将其中部分讲话和97岁高龄的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93岁高龄的刘绪贻教授数年前在一次怀念李达座谈会上的讲话稿一并编发于后,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武汉大学隆重举行纪念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同志重建哲学系50周年暨怀念李达逝世40周年大会,共500余人出席会议。湖北省委、中宣部、教育部和武汉大学有关领导同志在大会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李达一生忠于马克思主义信念、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关高校哲学院系负责人代表和校友代表发表了对李达同志十分崇敬和深切怀念的讲话。现将其中部分讲话和97岁高龄的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93岁高龄的刘绪贻教授数年前在一次怀念李达座谈会上的讲话稿一并编发于后,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武汉大学隆重举行纪念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同志重建哲学系50周年暨怀念李达逝世40周年大会,共500余人出席会议。湖北省委、中宣部、教育部和武汉大学有关领导同志在大会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李达一生忠于马克思主义信念、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关高校哲学院系负责人代表和校友代表发表了对李达同志十分崇敬和深切怀念的讲话。现将其中部分讲话和97岁高龄的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93岁高龄的刘绪贻教授数年前在一次怀念李达座谈会上的讲话稿一并编发于后,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武汉大学隆重举行纪念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同志重建哲学系50周年暨怀念李达逝世40周年大会,共500余人出席会议。湖北省委、中宣部、教育部和武汉大学有关领导同志在大会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李达一生忠于马克思主义信念、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关高校哲学院系负责人代表和校友代表发表了对李达同志十分崇敬和深切怀念的讲话。现将其中部分讲话和97岁高龄的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93岁高龄的刘绪贻教授数年前在一次怀念李达座谈会上的讲话稿一并编发于后,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辽宁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于1991年7月23日至25日召开了共产党成立70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中国的历史性选择参加学术讨论会的有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党校、党史研究部门等17个单位35位代表。会论文70余篇。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引颖、副校长顾奎相同志到会并作了讲话。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长裴英潮、副处长刘玉良也出席了会议。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张天义和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分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中国共产党史料的不断挖掘和党诞辰80周年的临近,党史界学者对党的创建时期一些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于是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乃至争论的问题。本文将目前有关党的创建时期争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简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一书编写大纲修订讨论会,于1987年6月26日在南充北园饭店举行。我院政治系教授李佛生出席了会议并担任该书副主编。会议讨论并确定了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一书应注重对哲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需要进一步搞清的问题进行探讨,利用和吸收哲学界新的理论成果和材料.力求做到有理论深度,材料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建筑作为景观建设最重要的方面,以叠山、理水、造屋、铺路和莳花、植木展现着传统的抱合自然的哲学观和入世乐生的民俗观。园林建筑的民俗观主要表现为:刚柔相济,阴阳和顺;时空流动,内外交通;除凶纳吉,入世乐生;统一变化,彰显个性。园林建筑的民俗观借助建筑构件、门窗雕饰、脊饰瓦饰、花木配置、花街图案、山岛设置、神话传说,以及对景、借景等手法而得到象征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华人宗教与“华人经济”的共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的传统宗教活动的诸多特征与"华人经济"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华人传统宗教与"华人经济"具备相似的特征,相互影响,并遵循相似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对此,必须坚持共同理想信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认同感,加强民族大团结.  相似文献   

15.
人的文化本体是人的根本,是人得以立足的基础。同样,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是中国人得以立足的根本。然而,当今中华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遮蔽了,“关于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论的确立”就理应成为中国哲学界文化研究的迫切课题。走出困境,就必须使中华文化本体回归并建构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对全人类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学好语文。具体地说 :在识字与写字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字 ;在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感悟语文的魅力 ;在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 ;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掌握语文的学习规律 ,提高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学是关于中华民族整体研究的发展所催生的新学科,是中华民族现代化过程中进行深刻自省自觉的学术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动静观或主动,或主静,或强调动静对立统一,均对中国传统体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哲学不同动静现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养生体育形成了动养之法、静养之法和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中国武术则在把握动静范畴的基础上,从辩证的动静关系入手,创立了多种多样的武术理论和武术技能技巧。从总体特征上看,由于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以主静为主,在其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总体上形成了贵柔主静的特点,并相应地导致了养生体育发展完备而竞技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在当前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体育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型字书《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有很多音义不明的未识字,这些未识字大部分是从历代字韵书中辗转传抄下来的。历代字书在编纂时,对其中的未识字大都未详加考辨,只是简单地注上音未详、义未详或音义未详,极大地影响了字书的编纂质量。本文选取这两部字书中的17个义未详的未识字进行了考证,供未来的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以意象形式来反映人的外部世界和内心感受的,汉字以其意象性结构为汉语文学提供了一种对世界审美把握的最佳资源:(一)汉字语象成就了汉诗的"画意"追求;(二)汉字意象孳乳了汉诗的比喻意象;(三)汉字分行排列凸现了汉诗的丰美意象。有血有肉的汉语文学源于对汉字的精心雕琢,现代汉语文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美的资源",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保持地方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