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江泽民同志去年 8月 7日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学者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哲学社会科学 ,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 ,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这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使他们更加信心百倍地做好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突破以往的批判理论,在“实践”的社会空间与历史时间中考察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范式转换。这一范式转换标志着哲学批判性思维及其问题意识的全面转向,完成了哲学聚焦的对象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与精神世界统一”的场域转换,实现了哲学关注的主体从“片面、个别或抽象的人”到“普遍具体实践的人”的现实复归。马克思哲学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批判理论演进的逻辑必然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其内含的“客观实践性”“问题链的生长性”以及“价值关怀性”的精神特质,是进一步推动时代理论创新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深切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也必须的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到攸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战略地位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表明 :一个国家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兴旺发达 ,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江泽民同志关于四个“同样重要”的论述 ,第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经过 5 0多年的发展 ,我国哲学社…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发展的“合力”中,哲学既好似勤于报晓的“雄鸡”,是思想解放、思维方式变革、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社会变革的先导和动力,又像是善于反思的“猫头鹰”,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指明历史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难以绕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批判和重构现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历史维度。“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构现代性的理论创新。探索现代性新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问世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价值是对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贡献。它证明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现代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它增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实现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要前提是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辈们已经实现了哪些创新。从哲学方面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揭示了哲学的阶级性,公开承认新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二,离开了“哲学基地”,终结了哲学,新唯物主义“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它不再提供现实世界的具体认识和改造现实生活的方案,而只是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第三,它转变了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把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从而为无产阶级提供从人们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思维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创新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何种方式、何种功能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何种理论形态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问题。搞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实现的创新,有利于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的真理道路继续前进,防止在“创新”的名义下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创新型社会,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四大作用:动力作用、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协调作用。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中,可以通过下述五大途径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作用:以观念创新引导制度创新;以社科理论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以文化创新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8.
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去研究。本文提出,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先导,它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人类的精神领域,对物质财富的创造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能够冲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封建文化的阻滞,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有其深刻的客观必然性。 1 黑格尔曾这样说过:“哲学开始于一个现实世界的没落。”“这是保持在整个哲学史里的主要特点.”①他指出:当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城邦没落时,伊奥尼亚的哲学反而随之兴起,在雅典,由于民众生活的败坏,哲学兴盛的时期反而到来。  相似文献   

10.
哲学思维的创新本性源于 :反思式思维的“批判性”和“前提性”。哲学教育的创新使命是培养学生具有问题视野、世界视野和综合视野有机统一的现代视野。以“趣”引思、以“化”启思、以“论”导思、以“行”激思 ,是实现哲学教育创新使命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程中,在取得重大理论创新的同时也在人们的深层思想意识中积淀了预成论、决定论、历史目的论和历史经验论等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传统范式.历史地解读经典作家思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是基于现实物质实践基础的生成发展智慧,不是外在于现实历史进程的预成论思维;是"改变世界"的历史实践哲学,不是历史决定论;是"现实的个人"能动解放的理论,不是历史目的论;是历史本质论,不是历史经验论.确立正确的理解范式是把握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因此需要使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实现自我超越和升华,这是关涉马克思哲学能否有效走向当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江泽民同志自 2 0 0 1年以来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讲话精神 ,我感受最为深切的是他对理论创新的一再强调。在北戴河接见部分国防科技与社会科学专家时 ,他不仅明确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 ,而且明确指出 :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2 0 0 2年 4月 2 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中 ,他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五点希望中 ,第一点便是 :“希望大家增强创新意识 ,在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  相似文献   

13.
哲学同自然科学相互关系的问题,历来总是引起无数哲学家、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关注。自然科学的理论离不开哲学思维形式的指导,而哲学又要通过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面貌。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无论在历史上,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超哲学的”科学,也没有脱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创新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转向的产物和体现 ,创新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真正实现了实践主体自觉能动地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创新起源于“诧异” ,根植于人的“自由而自觉的创造本性”之中 ,是实践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和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 ,实现了人类对创新方法的自觉能动的把握 ,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片面性 ,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依据 ,这也是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创新的意义所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创新方法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外在创新与内在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纪之交正面临着许多重大课题。根据建国50年来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实现主题多样化、道路民族化、风格个性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大力提倡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面向新世纪 ,哲学如何改革、发展 ,特别是如何加强哲学同生活之间的联系 ,真正发挥哲学思维的引导作用 ,是探讨 2 1世纪哲学走向的迫切而重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 ,不同的哲学派别之间或其内部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或争论。国内外的众多哲人越来越不满意传统哲学的抽象思辨性 ,而主张哲学要走向生活 ,要加强对哲学应用与应用哲学的研究。但对应用哲学的含义、必要性、可能性及其理论结构等存在重大分歧。至今国内外还没有一部从学科发展上系统论证应用哲学的理论专著。由郭国勋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应用哲学导论》(辽海…  相似文献   

18.
科学理论创新必须借助哲学思维.认真研究自然科学发展史与哲学思维的联系,对于回答和解决我国科学理论创新的思想“焦虑”,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科学发展史上,理论和实践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断发生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理论创新是理论和实践矛盾的真正解决.科学理论创新除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外,还要受到主观条件的严重制约,科学理论创新必须不断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当前哲学落后于现实因而显得相对“贫困”的现状出发,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为哲学的创新一方面要从现实生活和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另一方面要实现“思维坐标系”的调整和转换.文章通过比较三种“思维坐标系”而建构了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作为世界历史的态势和世界经济的事实, 以及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从经验实证意义上深化地证明马克思理论思维透视力和理论判定的科学性。我们的教育哲学思维应以国际视野和民族立场为基点展开“与时俱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面临着“人的现代化”这一共同问题。改革最终是人的改革, 发展最终是人的发展, 理想目标是和谐发展、不断完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完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