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明冲突论”通过对西方文明的独特性的强调,对西方力量的限度的考察,从反面凸显了西方文明的普世性。从而也在根本上显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世界的疑惧和敌视。就国内根源而言,它也显示了美国白人对日趋活跃的少数种族的深闭固拒。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文明进化观"鉴取了福泽谕吉的"文明论",但二者又有着显著的、实质性的差异:与福泽心悦诚服于西方文明不同,梁启超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是中国中心意识,而且文化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重心,这也与福泽民族主义有着根本区别。在梁启超看来,福泽的"文明论"不过是他学习西方思想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3.
析雅斯贝斯的文明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斯宾格勒、汤因比的文明形态论之后,雅斯贝斯的轴心期文明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颇具影响的学说。雅斯贝斯认为,迄今为止,人类文明从形态上可以划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轴心期文明和科技文明四种形态。其中轴心期文明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关键点,它为以后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标准,也是认识和评价各种文明形态的标尺。这一思想确立了精神价值对于历史进步的根本意义。他对西方科技文明的批判,则深刻揭示了西方精神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  相似文献   

4.
"清教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近代西方文文明的勃兴。但由于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学者受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的局限,其研究成果显现出一些混乱。因此,有必要用历史-文化的方法加以梳理。基督教中的清教主义传统,它的信念、志趣和生活态度,经由苦修僧到形形色色的修士、会士的不断践行与发展,成为西方文明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教主义倾向基督徒因其坚守清贫的生活观、勤思勤劳的优秀品质而成为西方广大民众生活态度的导师;他们在教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耕耘,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成为西方文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文化十分重要的创造者和引领者。清教主义传统对我们理解西方近代科学形成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未来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作为现代西方未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不仅为现代西方未来学提供了多方面的思想“营养”,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作用,使其在世界观和历史观等根本问题上陷入了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思想来建立我们的社会预测科学,既要借鉴、吸收现代西方未来学的积极成果,又要谨防其消极因素扰乱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理论家提出了各种新的意识形态理论,比较著名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提出的关于科学技术双重功能的理论,即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的理论.然而,由于二者的理论均未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然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本质,也不可能为扬弃这种意识形态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洞见了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作用,主张在未来的共产主义意识中应消除科学技术与人的科学(哲学)之间的分离.在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中,建立科学精神与人道精神之间的必要的张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象 《21世纪》2001,(3):15-17
严格来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不仅仅在于法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也不仅在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文化的底蕴、发展和创新更为重要。文化如同根基,有什么样的根基才能建成什么样的大厦。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大趋势,而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交融与冲突也日益凸显,并影响渗透到其他各个领域。因而,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断言:21世纪将是文化冲突的世纪。 中国已打开国门20多年,西方人对我们这个文明的古国已不再陌生,我们也不断地在与世界接轨。在…  相似文献   

8.
今天,人类正处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前夜,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关注生态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末以来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它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对于我们批判反思西方工业文明,获取建设生态文明启示上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它的合理性具有内在的限度。实际上,生态马克思主义孜孜以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其价值的依归。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近代史是与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相碰撞和融合的历史,中国传统文明的复兴取决于合理地吸纳西方文明,同时作出新的创造。西方文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文明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简单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当我们吸纳某一部分的西方文明的时候,我们的文明的机体就会作出调整,或者会排斥这部分异体,或者要跟着吸纳其他部分的西方文明。从整体论的观点出发,考虑中西文明各自的特点,然后在吸纳的过程中作出创造性的转化,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复兴中国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术界在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方面存在许多先入为主的错误观点,这些错误观点直接导致我国广大民众对西方科学的误解,严重影响了对西方科学的全面学习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及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坚决摒弃这些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人学习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历程是不断深化的.最初是经世派提出"师夷长技"口号;接着洋务派继承这一口号,并掀起一个引进西方技术的实际运动;稍后,部分先进分子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背后是发达的格致之学,从而将国人的科技观由感性器物层面发展到"理"与"学"的理论层面.但在整个近代前期,中国人都是在"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框架内提倡学习西方科技的.这表明人们尚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近代科学及科学文化的性质,近代科学思潮尚处于萌发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两千多年来 ,西方社会崇尚理性、正视人类、以人为本等长处促使科学技术有了深厚的积累 ,并由此催生出现代高科技的硕果。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 ,社会思潮也同时发生着类似钟摆的有规律的变动。而西方人文思想 ,从总体上看 ,又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本主义观念综合交织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根据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判断,中医学与西医学都是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学研究人的生命活动、研究疾病的观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中医学总的看来在基本理论框架上没有多大改变,其发展主要是常规科学的发展,表现为长期积淀的经验。中、西医理论模式不同,但二者是互补的。中医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必须坚持与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不能套用西医理论模式,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理论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引发世界主流医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科技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科研机构条块分割、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不完善以及运行机制不畅等弊端,需要进一步在农业科技组织机构、投入机制以及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西方文明传统中的“双希”因素及其与西方文明发展之间的渊源关系。分析认为:研究西方文明的历史必须追溯其根脉,探究西方文明演化过程应始于对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希伯来精神代表了西方文明传统中的宗教渊源,而希腊精神展示了西方文明传统中人文主义的基础;将“双希文明”互动关系的进程置于历史演变和文明交替的宏观框架中,以哲学思维的视野对其进行观照才能深入勾画出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是东方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文化的有机延续和时代体现,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中国模式"具有六个方面的文化特征:一、是"生"出来的;二、具有有机整体性;三、具有"时中"特性;四、具有新"王道"特征;五、具有资本精神和逻辑规范性;六、"君子"是中国模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晚清调和中西文化的“中体西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时期兴起的旨在提倡西学、融合中西的"中体西用"文化观是中国文化史上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第一次尝试.虽然它因自身的局限性和内在的矛盾,无法构成一种严整的新型的文化观念体系;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它对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开阔人们视野,引导人们追求新知,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到了标新立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20.
政治思维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河床,"知识的统治"与"统治的知识"使西方政治文明既有形而上的知识维度,也有直面政治现实的形而下意味。西方政治文明之河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和现代性政治思维三种河床形态,现代性政治思维孕育出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文化危机。进一步消解理性基础和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是当代西方思想家采取的两种主要摆脱策略。在鉴别中国政治传统、处理知识理性与政治实践的关系、有效发挥知识分子的政治作用等方面,西方政治思维对当代中国建设新型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