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舞台上主要活跃着三大思潮 ,它们是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新儒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这三大思潮虽互有消长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 ,相互间展开过并将继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张君劢是在与这三大思想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中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的。概而言之 ,他是西化思潮的批判者、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和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就张君劢与西化思潮的关系作一探讨 ,不当之处 ,欢迎方家读者批评指正。一、反孔批儒与尊…  相似文献   

2.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民族文化的定义起源与中西印文化特征,以及创建中国现代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对于中国文化史的建设作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因此,研究张君劢的文化思想,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评价新儒学的文化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大华 《中州学刊》2004,1(1):96-101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新儒学思想有一个前后发展的过程,五四时期:批评科学主义,主张意志自由;20世纪三四十年代:探索文化出路,弘扬民族精神;五六十年代:阐发儒家思想,倡导儒学复兴.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上述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五四以来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化与变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张氏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及其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缺乏认真研究.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方家与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4.
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努力。从思想文化方面看,中国人心底深处的最重大问题是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究竟有何关系;思想家们对之提出了许多观念,其中有些甚至呈彼此对立、因而相互论难之势,然皆对百余年来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以及对当下乃至今后的现代化运动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作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第一代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张君劢,对之有着深沉思考,并从多方面提出其思想观点,构成其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新儒学思潮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而且对当今乃至以后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的中国人仍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5.
甄建均 《理论界》2009,(4):153-154
曾以诗言志“不因政治忘学术,不因学术忘政治”的张君劢先生,在中国宪政史上被誉为中国的宪政专家,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当代新儒学大师之称,前者基于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和宪政活动对中国宪政建设的影响,后者基于张君劢在中国当代学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君劢对中国现代化的诉求,有着鲜明的中西合璧的人文思想特征.把中国建成一个与本民族传统相适配的民主宪政国家,是学贯中西的张君劢一生心志之所在.张君劢肯认现代社会的“进步”意义,并认定这一进步须通过思想方法与科学精神来达到,所以他尤其强调制度“演进”要与现代生活观念相应并宣称要“采西方学说之长”而“合于现代生活”.在张君劢眼中,欧洲步入近现代的标志,与其自然权利说导致的立宪政体、民主政体制度的确立是相应的.所以,他强调培养独立自由之人格,“养人之所以为人”,“惟有尊重自由”.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援西入儒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引入儒学 ,从而化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学界过去常用“儒表西里”来概括康有为的新儒学 ,这一表述不尽准确 ,从康有为新儒学的内容看 ,西学与儒学在他的思想世界里存在一种相互发明、交互阐释的复杂关系。他的新儒学既不同于旧学又异于西学 ,而是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倡导者,张君劢的思想脉络承接于拉斯基,但对自由主义理念在社会层面的落实,张君劢有其独到的见解。《政治典范》一书涵盖了拉斯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他在《政治典范》中所构建调和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系统学说,给苦苦寻求中国出路的张君劢极大的启发。张君劢译介《政治典范》,既有为自己寻求建构民族国家的理论支持的想法,也有为当时知识界提供参考样本的考量。通过译介《政治典范》,张君劢形成了其立国思想中"国家、社会和个人"三元并存的学理框架。此外,张君劢民主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的提出,显然也受到拉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析张君劢宪政观的文化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君劢是中国近现代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他对宪政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并领导掀起了抗战时期轰轰烈烈的宪政运动。张君劢在倡导西方宪政的过程中遭遇到两个方面的难题 :一个是西方民主宪政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磨合问题 ,一个是对现代性的反思问题。张君劢从新儒家思想的视角上对这两个问题作出了有借鉴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为回应美国学者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化命运》一书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所下的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判断和结论,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和徐复观四人于1958年联合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以来,现代新儒学由港台推向世界,由海外而至中国大陆,日益彰显。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哲学界和文化界的普遍重视和强烈共鸣。对这一思潮和学派,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从学术源流、理论个性和未来出路等方面作出了有意义的分析和评估。本文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