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振烨 《经理人》2009,(1):34-37
谁将是下一个三鹿和百度,还有哪些行业潜规则不为众人所知?《经理人》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几十个细分行业进行了调查和摸底。说“行行都有潜规则”一点也不为过,有些可能你原本没太留意,有些则是你闻所未闻的。  相似文献   

2.
有个别不良茶商在原产地上偷梁换柱,并在行业形成了潜规则,但我认为人品即茶德,这样的潜规则既对消费者不负责,又对整个行业的复兴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毕竟,真正的茶商都是有茶德和人品之人,想在短期内砸钱迅速发财,就不是作“茶人”了  相似文献   

3.
党国英 《领导文萃》2007,(11):109-111
有的地方之所以潜规则深深地束缚着人们的生活。完全是因为正式规则或“明规则”存在根本缺陷 自从吴思先生出版了他的《潜规则》以后,这个做了书名的词语也空前流行了。这个词流行以后,我心下曾将它等同于“非正式规则”这样一个术语,可仔细想一想后又以为不妥。另外注意到很多人把“潜规则”等同于“坏规则”,也觉得不是太对头。  相似文献   

4.
向阳 《秘书之友》2007,(5):9-11
“涉外秘书”一词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使用甚广,一些学校设有“涉外秘书”专业、开设了“涉外秘书“课程,与此同时专门的“涉外秘书学”、“涉外秘书实务”等教材也相继出版,一些秘书人员也被称作“涉外秘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近年也增设了涉外秘书资格考试。“涉外秘书“似乎已经成为区别于“普通秘书”的一个专门的秘书类别。但目前备类专著、教材对“涉外秘书”一词的释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再论秘书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秘书”一词是秘书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秘书学产生以来,对这一基本概念的定义却存在着诸多争议。有人统计,秘书学界对“秘书”的定义多达百种以上,这说明对“秘书”概念作准确定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作为秘书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对“秘书”下定义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我国秘书学界关于“秘书”的各种定义及其分析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通过揭示一类对象的特有属性将它与其他对象区别开来。逻辑学关于定义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处延必须全同”,因此对“秘书”的正确定义应…  相似文献   

6.
“潜规则”是一种腐败现象,它是社会毒瘤,其“病因”复杂,它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原因,其表现多样,在党内和社会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功利性和同化性。“潜规则”盛行导致腐败的滋生与蔓延,破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阻碍社会的进步发展。铲除“潜规则”,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对症下药和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常崇宜先生是我国当代秘书学界众所周知、德高望重的学者,对我国当代秘书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此,秘书学界人士给予他诸多美誉,如“著名秘书学家”、“秘书学科学术带头人”、“秘书学科教学开创者”、“秘书学界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川秘书学界领军人物”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5G技术和智慧政务的背景出发,阐述了目前我国5G技术和智慧政务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对秘书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然后对“5G+智慧政务”建设在秘书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价值分析,以期为秘书在“5G+智慧政务”的发展下提供适应性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晶晶 《当代秘书》2003,(9):4-4,10-11
与公务秘书相比较,私务秘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为“私”服务。是建立在非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其实质是私人雇主提供一定的薪酬待遇购买其所需要的秘书服务,为雇主个人各种约定的需要和利益服务是私务秘书的基本职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法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时不乖兮运不蹇,尽管文章写了不少,可还是无缘秘书梦。秘书做不成,素喜写写画画的我照旧“日出而读,日落而写”,我行我素,人们便赠我一顶“候补秘书”的桂冠。“候补秘书”,好歹也是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说不定哪一天,登堂入室,由“候”而“补”。于我那未圆的秘书梦,多少也是一点慰藉。未解其中味,秘书的“荣耀”还未沾边,谁知,苦恼就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1.
黎冲森 《经理人》2007,(3):46-48
“在互联网的几大公害中,除恶意软件外,还有哪个敢理直气壮地公开与人民为敌?”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样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我站出来反流氓软件,揭开行业潜规则,打破一些人的饭碗,有人恨我,我能料到。”  相似文献   

12.
郭剑鸣 《决策》2009,(2):31-33
说起行政潜规则现象,人们的感触往往溢于言表。市井、官场和学界都常以此为谈资,但大家对什么是行政潜规则并没有定论,人们常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形容地方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潜规则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说秘书     
秘书这个行当是个特殊的职业,有着其他所有岗位人员一样的酸甜苦辣,更须有“万金油”似的全能型才干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超强的心理体能承受能力。秘书是“密书”。“秘”与“密”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合二为一就成为“秘密”。秘书理所当然与秘密结下了娃娃亲。秘书接触领导,在领导  相似文献   

14.
虽然广大秘书人员及其所服务的领导已认识到了秘书参谋的重要性,但是秘书参谋的实际效果总是人尽如人意,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秘书在参谋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没有注意到参谋活动的禁忌。秘书不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责任人,而仅仅是“参与”人,所以秘书参谋的禁忌主要是“说话”的禁忌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禁忌。  相似文献   

15.
唐振伟 《经理人》2009,(1):38-39
像乳业“三聚氰胺”这样的行业潜规则是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一旦爆发,将给行业造成巨大的灾难;对于企业而言,甚至可能是毁灭性打击。那么,如何彻底根除行业潜规则呢?《经理人》分别专访了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远大空调集团总裁张跃、奇虎网董事长周鸿棉、伊顿中国区总裁周涛、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网易有道市场总监胡琛等多位企业人士,他们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话说“钟点秘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我国秘书界出现了一件新鲜事,世界大都会的上海,悄悄地出现了“钟点秘书”。顾名思义,“钟点秘书”就是按小时工作和计算报酬的秘书。两三年后,尤其是加入了WTO,相继在北京、天津、重庆、武汉、广州、南京、苏州、宁波等直辖市和开放城市,同样  相似文献   

17.
当今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类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许多新兴事物应运而生,如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Virtual Assistant(简称VA),中文意思即“虚拟助理”“网上秘书”。我们知道,秘书工作是“以处理信息为中心任务的。首当其冲受到了信息浪潮的影响”,而“网上秘书”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蒋红波 《当代秘书》2003,(10):40-40
自古以来,秘书就是领导工作的“服务员”。领导工作的大事小事、这事那事,时刻牵动着秘书的敏感神经。手中虽然无权,但心中时刻有责。在服务领导的过程中,秘书工作者始终牢记“秘书工作无小事”的警训,用服从、奉献和谨慎诠释着“重于泰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郑声 《领导科学》2004,(22):10-11
官场潜规则是官场运行中的一个顽症,久治不愈,约定俗成,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如风无形无踪,却又无所不在;它似水无色无味,却又无坚不摧。它悖于常理却常常被人遵循、仿效,成为古今官场的一大奇观。潜规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须言传。说白了,潜规则就是不登台面却势力强大的“陋规”。但是,不管官场潜规则如何千变万化,扑朔迷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形式。一是“显”“潜”互补。显规则是摆在桌面上的规则,是明文提倡的规则。潜规则与显规划的互补性有两种情况:一方面,当显规则不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20.
解读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4,(22):12-13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些不成文但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难以冠冕堂皇地摆在桌面上的非正式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官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官场运作。官场潜规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如果有谁不“安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