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开早期话剧很少被人注意和研究,但其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话剧艺术史上有其自身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南开早期剧作和曹禺名剧的比较,可以在《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中窥见经典剧作的朦脆身影,从曹禺名剧中能依稀寻找到开拓者的足迹。从南开旱期话剧到曹禺,中国话剧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便是这种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话剧从春柳社的生硬移植到左联话剧的粗糙雷同 ,走过了一条艰难跋涉的探索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披荆斩棘 ,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终于出现了曹禺这样大师级的剧作家 ,为中国话剧的成熟 ,矗立起一块高大的纪念碑。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建树及意义表现在 :首先 ,伦理批判与精神反叛的思想体系 ;其次 ,卓越的悲剧美学价值 ;第三 ,话剧文学样式的杰出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和归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对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诠释、改编以及由此形成的舞台艺术的现代特点.在概括描述<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常演常新的剧场面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导演风格、不同的舞台呈现进行学术研讨和分析评价,肯定了既尊重原著、又不断升华原著的美学精神的艺术创造方法,同时对于有违原著美学旨趣的肆意改编提出批评,探讨如何发挥经典剧作的现代意义、深化其文化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雷雨》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奉献给世人的经典话剧。作为人类灵魂的探索者,曹禺一直在思索着人的出路。《雷雨》中关于人类与天地间残忍的悲剧传达出他对人自身存在的思考。剧中揭示人的生存困境,在表现人存在的梦魇和焦虑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他希望建构一个有爱、理想的人性存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剧”究竟“怎是”,如何建构现代西方意义上的“话剧意识”,中国学界、演艺界在1930年之前一直昧而未明。曹禺在改译《争强》一剧时,从布局、行动、性格、对话和情趣等方面,表现出他对现代西方话剧意识的极其敏锐的悟解。曹禺的话剧意识形成的机缘是多种的。《雷雨》产生前后曹禺的话剧意识已经很成熟,走在当时、乃至今日中国话剧界的最前沿。话剧剧作家写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以什么样的话剧意识引领写作,才是最为关键的。话剧进入中国已经百年,但如何补上话剧意识这一课,在今天仍显得急迫。  相似文献   

7.
话剧意境论     
话剧意境是话剧民族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探索了话剧意境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营造经历、特征和审美特质 ,评价了郭沫若、田汉、曹禺等在话剧意境实践和理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从曹禺“出山”之后 ,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 ,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 ,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傲 ,更是将中国现代悲剧写得最为精彩绝伦、表现得较为深刻广博的大师级人物。从悲剧艺术方面来研究曹禺 ,也许更能够切合其创作的实际 ,捕捉其不朽的灵光  相似文献   

9.
曹禺在他所创作的经典话剧《日出》中,通过对人物性格本原与社会本原的深人挖掘,来重构和塑造黄省三这个次要角色的人物形象。把自己对人的境遇的关注、对人的命运的思考.以及命运对人的无情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无尽抗争.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他用话剧来表现人对生命的渴望.唤起人们的同情与思考。使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他那种“情感的汹涌的流。”  相似文献   

10.
舞台说明是剧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禺话剧的舞台说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雍容详尽的叙述美、充满诗意的抒情美、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美、写实写意的音响美,使剧本具有了相当的可读性,同时也成为了曹禺式的话剧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