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在聚合物驱中、后期进行井网加密,改善油层发育较差、连通不好区块聚合物驱效果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改善某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通过在注聚过程中不同(井网)加密时机的实验研究,给出聚驱中、后期合理的加密时机,模型上油水分布以及含水率、采收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聚合物驱中、后期合理利用井网、进一步改善聚驱开发效果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调整了SD过渡带300地区一次加密调整井实施注采系统关系,抓住区块调整的有利时机,在低产低效井中应用补孔等综合治理的配套方法,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增加了可采储量,保持了区块稳产,改善了薄差油层的动用状况。结果表明,注采系统调整是高含水开发后期提高区块多向水驱控制程度、改善注水状况、缓解区块矛盾,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油层套管开窗侧钻是老油田报废井再利用、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有报废井一万多口,为使报废井“恢复青春”少投入、多产、快产出实现二次完井采油,提高经济效益,开窗侧钻工艺技术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国内在177.8套管等大直径经验内开窗侧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老油田老浅井较多,139.7mm套管较多,为加快小井眼开窗施工速度、保证固井质量,国内研究侧重于开窗工具的改进及小间隙井固井工艺的完善,推广一体化开窗工具,实现一趟钻完成封堵、定向、开窗、修窗和近距离钻进,文章介绍了139.7mm套管开窗侧钻技术的主要工序和推广应用前景,为复杂断块油田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SN油田聚驱后采收率已达到50%以上,如何合理高效开发二类油层已成为SN油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三元复合驱是继聚合物驱后一种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技术。矿场试验表明,三元复合驱在一类油层中的运用效果好,找出适合某油田二类油层三元驱的体系,开展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室内研究,提高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将对SN油田原油稳定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某区块外扩井,从参数解释结果看,油层厚度明显低于内部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储层的岩性变致密。从外扩井与内部井测井解释成果图对比看,相同层位油层的声波曲线值低,微梯度曲线值高,应用判钙标准衡量,均为划不上储层的高阻层,定义为含钙特低渗透储层。含钙特低渗透储层的单层厚度不大,均小于1.0m,但具有一定的累计厚度。目前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油田内部加密调整及外扩潜力越来越小,为了解含钙特低渗透储层特性,为油田持续发展寻找潜力。  相似文献   

6.
引入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结合生产动态及其它监测资料,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为油藏分析中的方案优化、开发效果分析、提高采收率等提供依据。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动态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区东部Ⅰ块三次加密井采出速度快,含水上升快,层间和平面矛盾十分突出的问题,分析了其高含水的原因,并提出了调整措施。在保证区块注采平衡的前提下,积极加大注水方案调整力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以“一防一控”为主线,以协调注采关系为辅助手段,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渗流场平衡及多井干扰理论分析了渗流场的改变对油井产量造成的影响。某区聚驱空白水驱在投产-关井-开井后,地下渗流场发生的显著变化,找出产量恢复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调控开井后笼统井采取缓慢恢复注水,分层井采取限制层停注的做法,为缓解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及减缓渗流场方向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油作业六区超稠油自1999年投入开发以来,随着生产周期的不断增长,超稠油井汽窜、套坏、出砂等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超稠油开发管理。超稠油井放喷末期,接力泵额定排量与油井实际产量相差大,生产末期油井抽汲排液能力大于油井供液能力时,抽汲系统的工况及抽汲效果变差。使用变频技术则是抑制油井汽窜、出砂,控制生产压差,解决接力泵额定排量与油井实际产量之间的矛盾,协调油井供、排能力的有效办法。文中介绍了变频技术原理,变频技术现场应用过程及效果,展现了变频技术在超稠油井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二类油层注聚试验区动态变化情况,结合油层发育状况、沉积特点、注采井连通状况,分析萨南地区二类油层注聚见效特征,并提出了二类油层注聚的初步认识,为二类油层聚驱推广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二类油层注聚各采出井见聚情况及见聚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杏北某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注入井不同分注时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由于在含水下降期实施分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注入强度,以至于动用程度难以进一步提高;注入井在含水低值期、含水回升期实施分层注入可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不同阶段分注均比全过程笼统注入提高采收率0.35-1.31%。  相似文献   

12.
任彩萍 《经营管理者》2009,(17):379-37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水平井具有穿透油层长,泄油面积大、生产压差低、产量高、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受到国内各大油田重视,各油田相继开始了水平井技术研究。但由于水平井井身结构复杂,使采油工艺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水平井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滞后于生产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平井完井试油受井身结构影响,其工艺技术较常规直井复杂;②水平井射孔工艺研究起步晚、起点低;③水平井采油技术滞后于生产,采油管柱组合等配套工艺还不完善,常规管柱、管材、井下工具无法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④水平井措施改造、工艺技术实施难度大,如分层段开采工艺、增产增注工艺措施等;⑤水平井修井工艺方面滞后于生产,修井、作业施工复杂,如冲砂、打捞等。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并运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微生物驱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微生物和营养液初始浓度、注入量等对微生物驱油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并对现场注入方案及微生物效果进行预测。外源微生物对希油区块原油的乳化降粘能力较强,采用接入地面培养菌液,经过多轮次的回注形成油藏微生物的稳定菌群,进而实现内源微生物激活,增油和降水效果明显。利用外源微生物提高希油区块原油采收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井水淹层解释为中、低水淹,分析B2-350-22井存在一定的剩余油,井组注采系统完善,给出了生物酶选井原则及机理,采取生物环保酶解堵后,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改善,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区块开发中存在的注入状况差、产液量下降幅度大、采出井见效不均衡等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适合区块开发的综合调整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注入井方案调整、压裂解堵等措施可改善注入状况;应用采出井压裂放产手段,提高薄差层动用程度:利用水驱、聚驱井补孔、转注等手段,优化注采参数,完善注采关系,可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油田产能建设项目是油气勘探项目、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滚动勘探开发项目、公用和独立系统工程项目以及综合利用项目的总称,本文研究的油田产能建设项目是指在油气勘探基础上,通过油藏工程优化布井、钻井工程优化钻井,采油工程和地面工程的方案优化设计,确定油田产能建设开发方案,并通过实施开发方案将油气储量转化为油气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生产活动。它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牵扯技术专业广、时效性强等特点,主要分为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地面工程四个子工程。因此,各大油田对产能建设基本上都实行项目管理,以希望达到快速优质高效地开发油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高升油田进入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暴露出来主要问题,研究了多项稠油稳产配套技术及应用,有效地缓解了层间矛盾,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得到提高,有效地控制了稠油产量的递减,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原油产量稳定。为类似的稠油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南二区东块GTZ油层综合治理研究实践入手,为探索GTZ油层特高含水期挖掘剩余油潜力、减缓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速度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综合治理后,砂岩产出厚度、产出有效厚度分别增加了7.6%和7.8%,油层动用程度得到改善,两类油层注水强度得到合理调整,水驱综合递减率下降,含水上升速度有所控制,GTZ区块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油层保护技术是贯穿于油田开发的钻井、完井、试油、注采及增产措施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出现伤害都可能导致所有油层保护措施前功尽弃。储层在原始地层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油田开发过程中,入井流体进入地层与储层岩石和地层流体不配伍,或开采参数不合理破坏了储层内部的相对平衡,都会造成储层伤害,因此必须坚持对油藏储层进行全过程、系统化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低渗油藏精细开发管理模式,09年现河采油厂依靠技术进步和精细管理,通过强化源头水质、井网完善、注采调配等方面一体化治理,深化开发全过程的动态分析与基础管理,史深100开发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