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军 《决策与信息》2009,(11):50-50
本文是从利益法学的理念出发来研究法的利益基础的。从利益发学角度出发,法律的任务是维护特定利益的。历史上公法在利益选择方面是维护公共利益。但伴随着时代的呼唤,现代公法也必须维护好私人利益,其利益基础应当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并立与整合。  相似文献   

2.
国家认定的公共利益就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大多数人认定的公共利益就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在现今国内有一些热点事件,人们把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混淆,偷换概念,利用国家权力行使私人利益。笔者对现今热点事件及其背后影射的"公共利益"进行分析,以期界定和识别广泛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法治对公共利益认知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治国家下界定公共利益的必要性 (一)对公共利益的认知是公法的要求 政府一直被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因而如何处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是公法学中尤其重要但也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不仅影响到"公共利益"在具体问题中的界定,而且还关系到政府权力的整体定位.  相似文献   

4.
一、腐败现象的概念及其根源 所谓腐败是指这样的一种行为,它是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共利益以谋取私人利益,使公共权力异化的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作为或不作为.  相似文献   

5.
追求公共利益是公务员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公共利益为信仰,以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职业标准。然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揭示出,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中适用的理性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政治领域的公共选择活动,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也具有自身的利益目标。在我国机构改革中,不应忽视公务员的现实的、物质的需求,应设法在健全和完善制度约束的同时进行制度激励,奖罚明晰,将公务员的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保险监管的理论依据是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几个方面。保险监管理论主要有三种:公共利益理论、私人利益理论、政治理论。根据保险监管的原则,要解决保险市场失灵问题,必须建立和健全保险监管体系,使政府监管与市场力量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是我们熟悉的名词,我们公认公共利益涉及的是公众或不特定的个体的利益,每个人都能对其涵义有所感知。但是由于对公共利益概念认识的不统一,造成了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严重泛化和滥用。  相似文献   

8.
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于我国公共利益从法律上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是我国公共利益界定一次进步的改革,但是我国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依然不够完善,许多地方有待改善。本文从世界现有的公共利益界定立法模式入手,通过对我国公共利益的界定历程进行回顾,由此评价《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于公共利益界定的利弊,最后对我国公共利益界定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共利益的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极易被滥用。经济法的产生肩负起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重任,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了阐释和研究,并从制度的设计上不断完善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促进。  相似文献   

10.
刘晓 《决策探索》2009,(10):67-68
一、公益诉讼的起源 公益诉讼起源于罗马法,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它又被称为公众利益诉讼、民众诉讼、罚金诉讼等。意大利罗马法学家彼得罗彭梵得指出,“人们称那些为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置的罚金诉讼为民众诉讼。任何市民均有权提起它,受到非法行为损害(即使只是私人利益受损)的人或被公认为较适宜起诉的人具有优先权”。  相似文献   

11.
正哈贝马斯对近代理性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交往理性的观念。交往理性的公共性本质试图避免以权力和金钱为沟通媒介的行为所导致的私人利益之争和对公共利益的偏离。交往理性要求排除权力对公众政治参与行为的干涉,这能使互相合作成为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交往理性要求参与政治这样一种公共生活的公众,必须与政治权力保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要件界定不清,导致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经常以公共利益之名征收土地,行商业利益之实,或为特殊群体谋求利益,致使行政腐败严重,且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本文对我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进行了梳理,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对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要件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3.
国家在行使征收、征用权力的时候无需考虎权利人的主观意志,但是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必要构成要件。公共利益的概念如何界定?如何避免实践中出现借公共利益之名谋商业利益之实的现象?公共利益在物权法层面上的界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公共利益产生的社会基础、各国关于公共利益的概念及规定等角度,解读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并通过比较各国民法典的规定和物权法学者草案,提出若干粗浅的看法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防止利益冲突进入深水区推荐度指数利益冲突,是一个特定的廉政概念,指国家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与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相冲突、相违背、相矛盾的情境、状态和行为。据11月日《检察日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反腐败: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认为正义问题不应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思辨,而应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正义理论的现实化就是国家善治的实现。国家实现善治的意义在于对正义价值的践行。正义国家善治的核心命题在罗尔斯看来就是:善治即正义。善治就是要在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之间作一个合理的平衡。罗尔斯没有对善治作专门的论述,但从他的正义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善治思想主要是从国家治理的微观领域考察善治的可能、善治的核心、善治的延伸、善治文化的传承等,进而在宏观上回归到作为国家伦理范畴的正义。  相似文献   

16.
史艳 《经营管理者》2013,(8):115-116
自从公共利益作为对土地和对公民私有财产进行征收或征用的依据以来,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成为我国宪法与行政法学界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本论从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的角度对公共利益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辨析,以求在立法中界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的特点公共利益是一个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不仅宪法、行政法等公法中含有大量涉及公共利益的条款,而且民法通则、合同法和物权法等私法中也都含有关于公共利益的条款,可见公共利益对个人权利的行使有广泛而重大的影响。公共利益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政府存在自身利益追求,客观存在着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混淆,对其中的利益分析及对公共利益内涵的明确极为重要。通过建立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的民主参与机制等相关制度,才能有效地抑制利益错位,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是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具有基础性和目的性的要件,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而规范的界定十分必要。但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公共利益的表述却十分简单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国应当从实体上和程序上完善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和保护,以更好地保护公民权利和利益,加快推进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进 《经营管理者》2009,(14):273-273
传统的诉讼法理念要求提起诉讼的主体必须具有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原告资格,而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常常出现没有具体侵害对象但却对社会公共利益确确实实造成了损害的不法行为。对这类侵害行为,往往因为行政执法的不彻底与具体的请求人投诉无门而被放任自流。因此,我国的反垄断公益诉讼应当赋予私人主体、社会团体以及检查机关等提起诉讼的原告资格,使我国的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变得更加完善,以期对竞争法制环境起到积极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