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发展集中展现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化体系的基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加快城市发展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成为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在分析中小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旨在说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为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贵州省现代物流与经济的现实情况,探讨了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且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3.
区域物流对区域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高效集成的区域物流协作系统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集群特点,将实现区域内物流资源的高效整合。本文在阐述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协作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剖析了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其次论述了区域物流对于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的协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虹 《管理科学文摘》2010,(35):201-202
文章通过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研究,结合辽宁的实际论述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提出了发展区域物流,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每个城市的水资源情况都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可以分为缺水型和非缺水型。在岳阳市的社会实践调研中,我们对岳阳市及其岳阳县新墙镇等具有代表性的南方中小城市进行了实际地走访调研,通过相关的资料数据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了一些关于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看法与结论,希望能能为类似情况的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从岳阳市的水资源与经济现状、水资源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谋求水资源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10月17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广义中小城市经济总量达48.07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2,民生事业和生态环境指标趋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80.6,要素聚集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经济区域中中小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区域中中小城市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现在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中小城市信息化应该立足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中的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30-31
10月17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广义中小城市经济总量达48.07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2,民生事业和生态环境指标趋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80.6,要素聚集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根据经济辐射理论和梯度经济原理,结合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针对重庆市经济极化现象严重、经济梯度不合理、经济二元结构突出、城乡经济差距过大等现实,重庆市应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形成大中城市围绕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围绕中心大城市、中心集镇围绕中小城市、中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发展网络格局。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越跨,建设具有高品位现代城市文化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重庆。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物流体系、消费者、技术支持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其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电子商务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机遇、存在问题进行探析,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进入21世纪后许多中小城市在当地政府和市场的联动作用下也纷纷效仿大城市提出城市多中心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新城区并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快速增长能力和扩散能力,以带动并促进区域经济的目的和达到控制城市无限蔓延及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效果。当前,许多中小城市旧区出现诸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城市面临两项基本任务:一是旧城区改造,二是新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金融产业的聚集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金融产业的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金融集聚现象有利于建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式,通过对金融聚集现象的作用和分析,了解到金融聚集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益,从而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措施的支撑。借助金融集聚,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圈与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圈又称经济区或经济带,它是地域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不断发展的结果.世界经济空间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均衡的特点,而经济圈是由中心城市(或大城市)和周围广大的农村地区,相邻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镇)共同构成的一个在各种经济要素之间以市场经济关系为基础,以城市网络为纽带而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发展有机体.其中中心城市是一个增长极,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龙头或极核.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总是首先在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上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中心(极或城市).以大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交通、通讯、信息等设施形成辐射联系次级中心城市和区域腹地,利用资源和产业集中配置于区位优势显著的中心城市,从而有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经济圈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强辐射功能和扩散半径,进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经济成长,这是经济圈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群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牙刷之都"——扬州杭集牙刷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杭集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伴生物———物流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契机。物流产业一直被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同时也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从这可以看出,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正是基于物流产业目前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目前的物流市场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今后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集群方式,依托于港口发展而来。港口物流的集群发展与港口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在回顾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经济发展的背景、内涵的基础上,对两者的逻辑关系及协调发展进行分析,进而构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于港口经济的关系指标,并对各具体指标进行详细阐述,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及港口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新的指标构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国内的区域经济贸易为例,区域经济贸易发展打开了国际市场,产生了更大的国际物流需求,国际物流正常运行对区域经济贸易的有序开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文章以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对国际物流需求的影响为切入点,运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与增长弹性分析3种分析方法,详细分析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对国际物流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更多地区提供区域经济贸易健康发展的可行性策略,逐渐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3,(43):26-27
中国中小城市年度评价指标体系立足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8.9,比2012年提高了0.8。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港口作为现代物流链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已成为整合生产要素功能的平台,完成了整个物流系统中许多基本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已成为区域市场与国内外市场的节点,区域经济与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是所在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港口物流利用港口集货、存货、配货、多式联运的特长,以区域经济为中心,发挥其对港口周边区域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活动。港口物流涵盖了物流活动中所有的作业环节,港口本身就是一个物流基地、物流枢纽、物流节点,是物流相关企业的集群。港口因其独特性资源禀赋和业务的相关性,产业的集群现象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经济首位度、四城市经济指数和相对经济比三个定量分析模型,对北京和上海的经济辐射带动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北京的经济辐射带动力相对弱于上海。此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除核心城市外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行测算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北京城市辐射带动力的对策:提升经济实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推进产业整合,带动区域发展;提高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