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深刻的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政府部门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的建设,必须推动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前的政府主导统治社会的模式转变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的善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战略重点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善治,即善于治理,犹善政,是国家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有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等特点。善治理念下的政府治理,是政府运用政府权力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有效管理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已逐渐完成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转变。地方治理的发展脉络从集权行政时期、分层放权时期发展至多元治理时期和善治智治时期,其中的变迁逻辑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实践和行为规则四个方面。地方治理的现代转向是:治理理念的善治导向,治理机制的协商民主,治理实践的多元主体培育,治理方式的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4.
善治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公共权力的让渡,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其实质内在决定了以公众、公民社会组织及社会舆论为主体的社会问责方式对政府行为的监督问责。以善治理念为指导,从社会问责机制的要素出发,探讨我国政府的社会问责机制。以期实现地方政府官员有效问责,推动地方政府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是更为契合当前中国治理现状的治理模式,也是通往善治的必要阶段。构建"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有三个主要对策: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共治能力;第二,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合作机制;第三,发挥媒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珉 《领导科学》2015,(10):14-15
<正>善治是现代公共管理中的核心概念,首见于西方政府改革的治理理念,后逐步引入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善治是现代治理中的最高级状态,其实质就是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与公众积极互动。这一理念与互联网交互性强、传受双方角色易转换等特点不谋而合,因而将善治理论置于互联网环境,可以有效扩大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不安定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7.
善治,即善于治理,犹善政,是国家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有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等特点.善治理念下的政府治理,是政府运用政府权力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有效管理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在21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合法性来源,善治理念已经逐渐为各国政府所接受,建设善治政府开始被视为最理想的政治目标,这是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力量壮大的必然结果.但善治政府的基本内涵究竟是什么,迄今学界尚无通说.民众更多的是从自身观感出发,直接就政府的“好和坏”做出评判,对善治政府则是不甚了了.作为西方舶来品的善治理论,在俞可平的诠释和发挥下,已然置身于中国语境多时,依托俞式的善治理论,对善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做中国本土化的阐发也就变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善治视角下,政府信任是政府和社会双方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结果,是一种理性的、动态的认知信任.在中国政府信任结构中,囿于交叉压力下的身份冲突和角色均衡,人大始终无法在政府信任构建的过程中发挥切实效用.文章以善治视角下的政府信任为基点,结合中国政治治理的现实,剖析人大身份冲突和角色均衡的特殊背景,并提出以人大为依托建构政府信任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构建有能力的有限政府"这一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治理能力与限权是分不开的,它们具有相互辩证的关系。限权之初可能会弱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其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政府自身的治理能力,还会促使社会组织协同政府治理社会。当前,应从强化市场和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正确处理好政府利益的界限、建立合理的限权标准体系等方面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政府治理变革面临着政府数据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待加强、政府治理安全性存在隐患、政府数据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等挑战。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划力、组织力、指挥力、协调力;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创新维度是夯实基础、把握契机、因地制宜、包容错误。面向政府治理变革的领导力提升,应面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基于新技术的政府数据治理模式;结合动态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构建坚实的政府治理支持体系;从人民利益出发,搭建精准化公共服务系统;以政府治理变革为背景,推进建立政府、社会、公民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善政与善治的国内研究中,由善政走向善治已然不证自明,治理相应退场。与国内学者构筑的这条明线不同的是,西方更倾向于视治理为最高价值诉求。围绕善政与善治的循环论证,呈现了两条发展路径:以善治为先推动政府改革,或者相反。以"善"作为破题的切入点,在对善政与善治概念的逻辑辨析中,强调"善"作为过程与目标的统一体具有同质性,进而解构两条路径的理论争议。同时,从政治性、系统性和社会性三个层面而言,善政之下的治理和善治之下的统治耦合的可能性,为新时期党的领导力建设提供了方向。二者耦合的第一个要点是:制度优势是核心竞争力,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个要点是:由相同的认同感形成的治理合力是治理成效的关键,要求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第三个要点是:发挥主体的系统组织能力,要求深化领导体制改革。新时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增强党的领导力建设,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正>从公众参与走向政府善治善治就是政府依据人民的意志和生活方式作出决策和实施治理。善治有可能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政府是人民选择决定的,它必须尊重人民的意志;二是政府是开明君主,主张以民为本,以善政待民。但是,开明君主的善治是没有制度保障的,可能会滑向恶政。公众参与是提高政治合法性和实现政府善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性力量,其责任就是努力实现国家治理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不断调适政府的角色及其治理方式,是各级政府治理创新、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而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邓崧  申红梅 《领导科学》2023,(3):95-100
基于对TOE分析框架的改进建构TOE-D模型,分析数据解构、技术驱动、组织变革和环境优化对推动实现中国特色数字善治的作用机理。数字善治的中国本土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方式,具有技术性、组织性、环境性和数据性。数字善治本土化的数据逻辑在于从政府—市场二元维度配置数据资源,解决数据垄断问题;T-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技术逻辑在于推动政府管理技术变革,催生数字公民参与公共治理全过程,推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全新合作;O-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组织逻辑在于驱动组织结构从科层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实现对内数据共享和对外数据开放;E-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环境逻辑在于转变法律向度,向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共建共享的双重空间法治转型,同时优化制度环境,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相似文献   

16.
正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顺应智慧社会的时代要求,充分依托并深度应用现代科技,全面推进智慧治理,开创善治新时代。一是重塑治理格局。在新时代政府和社会关系构建过程中,应以人民为中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享创新为特征,创建以政府为龙头的治理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一系列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期待在社会舆论中涌现。其中,政府的善政、善治问题尤为引人注目,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密切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有专家称,党和政府正在解放思想,努力通过构建以民主和法治为特点的治理改革,推进善政体系建设,进一步趋向善治,并指出中  相似文献   

18.
政府管制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政府经济职能及其重新划分虽然对市场失灵,尤其是对微观经济层面的市场失灵,存在许多非政府干预的治理机制,如企业、社群、行业组织及组织化的中介机构等,这些治理机制往往能够有效替代或补充政府治理机制。但现代政府作为一个规模最大的公共事务代理人,具有其他治理主体所不具备的权威和力量。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强调政府经济职能对市场失灵的主导治理作用是必要的。1.为什么要重新划分政府经济职能概括而言,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以政府机构为行为主体,从社会生活总体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境遇。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技术支撑,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能有效提升政府的决策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大数据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是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应该从创新治理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夯实基础设施、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突破路径,推动政府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努力构建善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在重大危机之下,地方政府呈现出不同的治理面孔,这是由不同治理情景中政府不同行动力所塑造的,而政府行动力与其面临的治理压力、治理能力相关。通过构建“压力—能力—行动力”分析框架,对治理模式进行类型学分析,可以总结出重大危机下的四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即外压模式、内控模式、借力模式及动员模式。各治理模式在组织形态、治理方式、运行逻辑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又处于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调适性治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