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介绍了新会计准则在资产计价、资产折耗计价方法、矿区权益的转让损益、允许提取弃置支出准备、明确附注中信息披露的要求等几个方面的变化,接着文章指出了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即规范性、明确性、本土化、协调性。最后,文章探讨了新会计准则带给石油开采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石油企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石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优势采油公司业绩;挑战在于:企业利润、准则实施工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石油企业缓解环保压力、合理分摊支出提供了会计处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准则中要求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就不能转回,这与IASB和FASB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明显不同。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按照新会计准则提供的资产减值的信息是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一经计提就不能转回的规定是否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成对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上市公司计提的长期减值准备本身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并且新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价值相关性显著高于执行旧会计准则的年度。同时,新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动机强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这为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的变革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作为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上市公司是否会借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2007年我国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研究这个论题提供机会。本文以异常非经常性损益比重作为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有较强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中,ST公司具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之前的盈利状况和上市公司风险警示显著地影响会计准则变更年度的盈余管理方向和大小,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和为降低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显著;另外,研究发现,证券监管部门通过风险警示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实施了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出台,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正式施行。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出了更改和完善。本文通过对新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分析,探讨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简单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商业实质的判断.进一步阐明了商业实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账务处理的影响程度,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在应用新的会计准则进行相关业务处理时起到借鉴作用,共同推动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析,以有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关侠 《经营管理者》2009,(17):227-227
我国在2001年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简称旧债务重组准则)和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债务重组准则)相比,在损益确认方面,资产入账价值计量方面,以及在债务重组定义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使中国真正拥有了能够与其他国家沟通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新债务重组准则在2007年1月1日首先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铁路企业近期也要实行新会计准则。针对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何准确运用新的债务重组准则作如下探讨。一、铁路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理论,探讨了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同时还对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披露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新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但仍有一小部分的上市公司在某些程度上存在利润操纵行为。浅析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极其防范措施,对于完善新会计准则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顾珺 《管理科学文摘》2009,(19):217-218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本身的局限性仍会导致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本文从会计信息处理程序的视角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影响,进而提出一些治理规则性失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准则中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突出变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对企业会计原则上的影响,研究了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最后,详细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2.
邹颖 《管理科学文摘》2009,(26):230-230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上市公司会计至关重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姜丽红 《决策探索》2007,(15):69-7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对资产如何计提减值准备是此次修订的重点.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下文简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并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应用,会使上市公司在资产价值计量方面更加谨慎,在信息披露方面更加规范,必将有助于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与投入,企业对于产品研发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动力也日益加强,研发支出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也日渐提高,因此对于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规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特别是最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发布,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于规范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的决心与力度。同时学术界、实务界也加大了对无形资产这一领域的研究,围绕无形资产市场价值、框架概念、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与探索。这些准则的改革都将对企业现时业绩和未来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当前的诸多研究文献中,大多是从宏观方面对新旧无形资产准则进行对比分析的,而对于研发费用这一微观领域的分析略显不足。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这一切入点入手,重点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下对研发费用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以及所带来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尽管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但是公允价值的计量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质量有诸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资产简直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明确了资产减值确认的时间,对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也作了新的规定。同时,提出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本文通过对文献和案例的查找分析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寻找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微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增利润;而亏损公司则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调减利润。其中,处置长期资产收益、补贴收入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同时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并为最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及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剖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并从完善会计准则限制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和强化投资者教育组织机构等方面指出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实施后,因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对上市公司相关投资业务引起的业绩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真实、客观地体现企业的投资价值。本文的意义在于提醒广大信息使用者对拥有相关投资业务的上市公司给予关注,以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的理性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