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异化消费、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构建之间关系的考察,认为当今社会的经济无限增长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的异化消费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了生态危机。进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把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结合,倡导构建生态社会主义,其论及的某些思想观点与理论问题尤其是绿色社会主义范式的提出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重要思想之一,其理论光辉在当今社会仍光芒万丈,它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雏型,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新成果,本文主要从哲学角度分析"反对本本主义"的科学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生态文明不仅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同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向“绿色、生态、文明、美丽”的发展路径转变。本文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于“生态经济观”视角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比如超越环境再生能力和自净能力的生态阈值,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失衡以及生态反馈缺乏实时适时性,生态预警机制缺失,生态反馈评价机制缺失等,初步建构有机生态经济路径以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的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是引领大国复兴的必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尤为重视思想的重要性。结合中国发展现状,习近平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党中央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武器的产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基础,为促进中国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动力、基础和途径。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对正确把握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工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工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来研究工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机理.首次提出了"工业生态熵"的概念,并通过对工业生态系统进行熵值分析和熵流判别,建立工业生态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为工业生态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赵心梦 《领导科学》2021,(1):126-126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逐渐提高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度,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以此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切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我国经济学类较为典型的系列教材之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导论》(李欣广著,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推进了生态理念与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有机融合,系统阐释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有机马克思主义及有机“生态哲学观”等理论,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比如有机整体性生态思维的缺失,二元论、机械论的否定性,个人无度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和共同体福祉观相矛盾等。初步构建有机生态哲学路径——建立并坚持整体与部分的有机性以树立有机整体性生态思维、超越二元论和机械论以坚持有机整体论和有机联系论以及坚持有机范式和极限范式以追求共同体的共同福祉为要旨,以实现减少甚至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的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关于环境保护一系列政策的提出,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绿色出行、低碳经济也成为了这个时代新的代名词。低碳经济对指导现代经济发展,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具有深远意义。而任何事物的出现与发展都需要有相应的理论给予支撑与引导,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完美契合。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然后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最后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分析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引起生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对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实现人与自热和谐相处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使社会实现持续的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源头上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构建生态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构建生态型政府的理论依据是生态行政理论、某些西方生态哲学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我国构建生态型政府面临着法律、体制、公民的环保意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学习这些国家在体制建设、公民环保意识、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塑政府生态意识和完善生态行政的保障机制这两方面做出足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同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两者有其共同点,具体表现为:思路的一致性、内容的继承性和特色的相近性等;同时,两者又有其不同点,即:研究重点不同、理论特征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等。通过比较,使我们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分析了农民的特点,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其领导集体的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各自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农民理论,对当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七五”期间,相继涌现了一大批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的企业和出口创汇厂家,乡镇企业已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工业生产舞台,但由于乡镇工业起步晚、基础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有许多乡镇企业发展艰难,“八五”期间乡镇工业要上水平登台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才能使乡镇工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康承业 《管理世界》2008,(10):184-185
本文就哲学思想在公司高层管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从"权变理论"与老子"道法自然"具有共通性开始,论述了科学处理传统观念与创新对立的统一关系,深入研究了领导的自我管理和用人方法的直观模型,并以哲学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的结合阐述了公司管理中的基本规则的生命性作用。从而,为大型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出了哲学思想与现代管理技术结合的途径和哲学思想融于现代管理技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人手,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工业生态化发展理念,简要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建立了工业生态的概念模型,阐明工业系统作为复杂经济系统类似于生物种群遵循进化论思想.然后,主要研究了基于L0一gistic曲线方程的工业生态化演化进程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最后,建立了工业生态化演化进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预测,使L0gistic方程用于分析工业生态化发展与演化成为了可能,这为工业生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在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共关系学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危机困扰下,人们把消除生态危机、构建生态文明视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西方一些左翼学者,特别是一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马克思的生态理论完全有资格成为指引当今人类消除生态危机、构建生态文明的旗帜。这些学者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社会学教授、《每月评论》杂志主编J.B.福斯特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生态工业链的结构,构建了将供应型企业、生产型企业、消费型企业及回收型企业耦合为一体的超网络模型。进而剖析了模型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量化这些因素和提出基本假设,运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了超网络模型中各层企业的行为和目标,得到了整个模型的动态均衡条件,给出了理论证明。在此基础上,结合动态均衡条件和KKT条件转换式,以贵港生态工业园的复合肥生态工业链为例,运用Lingo9.0和Matlab7.0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各层企业间契约履行率和操作技术参数与各层企业及整个生态工业链的利润率基本呈正比,而讨价还价能力值和交易损耗率与各层企业及整个生态工业链的利润率基本呈反比,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然而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些问题,影响当代马克思主义和谐地传播,应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优化,保证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实现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