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11,(23):17-19
检视最近的“郭美美”事件、蓬莱溢油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在其处理过程都或多或少地引发出信息不透明与公众知情权保障不力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事件,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其典型表现就是。一旦有公共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瘦肉精”事件还未结束,“染色馒头”就从天而降,劣质粉条、牛肉膏、毒豆芽等也纷至沓来.这些被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挑战着相关企业的公信力,同时也挑战着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自非典疫情发生生,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提速。但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众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网络的出现及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由此而引发公共事件频发,这些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增强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周声音     
钱云会之死.看了一下午,是谋杀?是事故?这两个结论目前都无法说服我。都只能存疑,只是更加明确一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基本丧失了 ——著名专栏作家连岳日前就“钱云会事件”发此微博。  相似文献   

5.
语丝语录     
《决策探索》2011,(9):9-9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徐谨 《决策探索》2011,(18):63-64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让社会各界密切关注这起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而各种新闻媒体也深入一线,尽可能向受众传递更多的事件真相,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多,进入了“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和“社会高风险期”,如冰雪灾害、大地震、瓮安事件、奶粉事件、动车追尾事件等突发事件,都是影Ⅱ向面广、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事件。突发事件的处理考验政府的危机管理水平,处理不当轻则引起社会恐慌,造成经济衰退,重则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一系列危机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折射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和下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扣谐的基础,因此,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刻不容缓。本文从理论、制度以及社会公众三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2,(2):13-13
2011年,雾霾天气击中民众的“污染焦虑”;食品行业的新国标制订引起人们“食品安全焦虑”;“郭美美事件”和“河南宋基会”事件引发“公益焦虑”;“限堵令”与“出行难”带来“拥堵焦虑”……这些纠结与争议的背后,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态——“公共焦虑”。  相似文献   

9.
语录     
《经营管理者》2011,(5):18-18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近日,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  相似文献   

10.
最近报刊有两则消息:一则是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118人死亡事件的调查已结束.详细的调查报告称,“调查结果认为谁也不应对这次事件承担责任”.因为爆炸原因是“由极易挥发的鱼雷推进剂泄漏并与火油和金属接触引起的.”报告还表明,这些严重问题并不仅限于“库尔斯克”号,  相似文献   

11.
1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载文,说花钱发表论文是大学“公开的秘密”;1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又载文,说在河南许昌,花钱买驾照成了“公开的秘密”。此外呢?1月5日的《新快报》说,“新瓶装旧酒”使药品降价成为“空降”,一直是药品行业“公开的秘密”;1月6日的《解放日报》在分析“宿州眼球事件”的根本原因时说,作为祸根的医生走穴,早就是各大医院“公开的秘密”。——真不知偌大个中国,还有多少“公开的秘密”。既为“秘密”,就须瞒人。事需瞒人,足见非法规、政策所允许。做这样的事,一旦被发觉,很可能是要被查处的。所以,只能瞒着人,偷偷做…  相似文献   

12.
秦德君 《决策》2005,(3):52-53
公众人物容易因“表演心理”而刻意去迎合公众的口味,这会使他们的形象变得缺乏魅力甚至因媚俗而低俗。而媒体在这方面的推波助澜,往往成为许多公众人物最终“败走麦城”的主因之一。理解这些风险,才能明白“为声名所累”和“成也媒体.败也媒体”的个中滋味。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益飞 《决策探索》2014,(12):38-38
在于,要完善什么样的制度机制?如果只是完善体制内的“制度机制”,只是就事论事地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机制”本身,那恐怕是很不够的。据党的纪委及组织部门对几起火箭式提拔事件的调查,这些提拔“在程序上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这些事件都能容于现行的制度机制中。这一方面说明现行的选人用人制度机制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也表明仅仅靠这些制度机制自身的完善,还是很不够的,需要另辟思路来补充。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关注并回应公众质疑。  相似文献   

15.
一起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造假核销巨额贷款事件,使中国交通银行辽宁锦州分行成为这次审计风暴中的“枪眼”之一。一些本可以收回的银行贷款,在银行和当地法院的灵活运作下,成了呆账、死账。这些披上“不良贷款”外衣的2.21亿元国有资产,一夜之间竞成了“蛀虫”们的囊中之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建嵘 《决策》2003,(5):42-44
近年来农村群体性社会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作为转型斯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了国家是否可以顺利地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如果从原因方面来看,这些事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农村社会利益整合及社会秩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应得权利和供给、政治和经济、公民权利和经济增长的对抗”。  相似文献   

17.
汉代名相丙吉,一次外出巡视碰上一宗杀人事件,他没有理会,尔后看到一头牛在路边不断地喘气,却立即停下刨根问底,仔细询问。随从不解,问为什么人命关天之事他不管,却关心牛喘气。他说,路上杀人自有地方官吏去管,不必我去过问;而牛喘气异常,则可能发生牛瘟或其他与民生疾苦有关的问题,这些事情地方官吏又往往不太注意,因此我要查问清楚。这个故事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很耐人寻味。如果把“杀人事件”看成例行事件,那么“牛喘气”实际上就是一个例外管理的典型。因为这类“杀人事件”的处理实际上已经制度化、流程化,并有专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8.
佚名 《秘书之友》2011,(1):35-35
裸婚、蜗婚族、被保护、洗脸死、欺实马……你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吗?如今,若想在互联网上畅通无阻地邀游,就必须了解这些“网络热词”的含义;“网络热词”均来源于一个新闻事件或一类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叶青 《决策》2011,(6):83-83
近年来,我国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出现,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直至2008年的南方地区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在这些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和善后工作中,政府财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平 《决策与信息》2005,(10):36-37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各地在处理突发灾害事件中的举措还是不尽如人意。回眸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死亡15万人的惨状,至今仍心有余悸。近来飓风“卡特里娜”登陆美国后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及混乱局面同样令人震惊。新奥尔良市几天之内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这些灾害事故虽然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