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世界近代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口曾经占人类的三分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几种主要的国家形式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与其他社会经济形态相区别的一系列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里工人阶级反对本国政府、争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这一斗争的伟大同盟军。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走哪一条发展道路,不仅对这些国家的人民,而且对整个人类的解放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列宁深入地论证过有关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说的  相似文献   

2.
金建萍 《兰州学刊》2006,9(1):113-11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多元的、复杂的、分裂的社会阶级结构转变成高度整合的、同质性强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政党变成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意味着党的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整合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不断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但是,我们党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成员的动力机制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特别是把知识分子从党的阶级基础中排除了出去,损害和削弱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留下了历史性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搞了三十五年,占了中国近代史将近一半的时间;它涉及的问题极端重要,关系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这样一个社会向何处去的大事;它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争论问题很是不少。下面根据洋务运动的几个问题,谈点我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请批评指教。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一百多年的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半殖民地的另一半指的是半主权、半独立,半封建的另一半指的是半资本主义。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早有准确的论述,近代中国半独主、半资本主义的历史也作了实证。全面理解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题,有助于对我们搞社会主义是顺理成章的理解,也是对中国“不该搞社会主义应该搞资本主义”说法的回击。  相似文献   

5.
关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种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第一种是近几年提出的,是一种新认识、新观点。第二种是史学界长期以来的认识,符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本文仅就第二种观点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探析夏振坤,张艳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民主革命,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由此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义时期的一切工作。在经济上,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身是历史悠久的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落后的根源在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是中国的根本国情,这一根本国情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而且对中国近现代革命纲领、社会制度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史学界在讨论中国近代史时,涉及到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有的文章甚至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提出了质疑。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无论从总结历史经验看,还是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看。都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结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乃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的人们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都不成功。只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分析中国社会的实际,才得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基本脉络和发展线索问题的讨论中,有些文章涉及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研究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注意。在所涉及的问题中,有些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究竟怎样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的同志认为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有的同志则认为是由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我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0.
冯桂芬是活动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舞台上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如同其他各阶级经济思想代表人物一样,都必须对这一历史时期三个根本性经济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些带根本性的经济问题是:外国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主义剥削、奴役的问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中国近代的各种经济思想派别和形形色色经济思想的不同倾向,实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三个发展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三个发展过程陈肖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社会形态。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但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究竟应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的经济构成和阶级构成 ,决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能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个特点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历史新阶段的主要矛盾。民主革命胜利以后 ,社会生产力落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就成了主要矛盾。弱小而又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不可能成为主要矛盾的一方。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 ,阶级斗争思维的惯性作用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规模和消极面估计过头 ,以非民主的心态看待政治生活中的不同意见 ,导致“左”的反资阶级斗争扩大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革命斗争史角度来看,以五四运动为分界限,可以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习惯把前者称为中国近代史,这里姑仍其旧。我们党历来就重视中国历史,特别重视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许多  相似文献   

14.
王秋香 《理论界》2004,(2):29-29
弄清楚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弄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领导权、革命步骤等问题的前提和条件。周恩来在从事革命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1922年底,周恩来指出:“现今的中国在世界帝国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已夷为半殖民地,一举一动都受到列强干涉,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这是他对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状况的最早和最明确的表述。此后,他在很多文章中,反复阐述中国的社会状况。他认为,与半殖民地相联系,并且由其决定,中国同时也由完全的封建社会演化成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状况的基本特征。1924年2月他在《革命救国论…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封建帝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移化,伴随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变动,引发了社会心理、文化思潮的激荡。小说作为改良社会工具的主张,得到普遍倡扬。新闻、出版事业的发达,造就了一批专业作家,使创作和翻译小说的数量短期内达到一千种以上。其中,最能反映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时代特征的,当推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四部谴责小说。对此,鲁迅作了颇为精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回顾了1840 年以来中国人民为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进行的一系列努力、斗争与探索,重温了新中国缔造艰难的历程,指出新中国成立的划时代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 近百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社会才开了一个新的生面。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就是中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各族人民一起陷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生活在蒙古地区的蒙汉各族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尤为深重。当时,尽管旧的民族歧视和压迫依然存在,但是,共同的民族命运和斗争事业将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意识,唤起了他们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觉悟。这是近代蒙汉各民族关系发展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人民之间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9.
廖仲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他的大量著作中不仅论述了政治革命问题,同时还论述过不少有关经济方面的问题,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试就廖仲恺的经济思想加以分析和探讨。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对于国家极端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有着种种解释和说法,经常发生论战。廖仲恺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上,明确指出社会政治制度是中国经济不发达和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20.
文大稷 《兰州学刊》2011,(4):201-203
中国有过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华民族从此一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此,中国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历史最终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中国在探索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只有选择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选择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