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还有什么比嫁个中国老公或者娶个中国太太更容易融入中国呢?与中国人联姻的老外越来越多,他们中不乏中国文化的拥趸,有的人甚至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中西文化的合璧,也许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自觉"与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人寻求解决人与社会发展问题,不仅要追求社会发展的经济指标和物质文明的创造,更须自觉尊重中国人以家庭为重心的伦理文化传统,发挥"和合"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生命本性的完善.因而,真正实现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创造性转化,根本还在于人,在于秉承儒家文化传统底蕴的中国人自己,在于中国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陈晓辉 《学术交流》2007,1(9):30-33
到目前为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当代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它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根据对当前中国人发展状况的分析,中国目前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的依赖性,又存在着物的依赖性。要超越这一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就必须要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因此,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相对负面以了解日中两国人民对于对方国家拥有怎样的印象为调查目的,日中两国每年都会举行舆论调查。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变化很明显:对日本拥有好印象的中国人占比持续走高,而对日本拥有不好印象的中国人占比在急剧下降。至于日本方面,则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有很大占比的日本人对中国没有好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人既是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现代化的目的,拓展中国道路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的主体支撑。人的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人的失落"反思的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现代化是在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现代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社会关系不断确立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也是中国近代以来迟未解决的历史课题,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但是今天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阻滞改革的现实障碍。人的现代化的推进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带来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人自身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顽固与强大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结构和图式所形成的负面效应直接阻碍了人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导致中国人自身现代化迟滞的重要因素之一.日常生活批判不仅是对中国人进行理性塑造的一次深层启蒙,也是造就自由自觉的现代主体的合理进路,因此,实现中国人自身的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日常生活进行一番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七种困惑的人格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忠武 《社会》2003,(1):40-41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人 格的塑造,当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也把培养人、改造人放在了相当突出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1991,(5)
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席田森说:自1979年中国重建社会学以来,已取得不少成就,但对人的研究方面不能令人满意。中国有11亿人口,要认真探索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如何使人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如何使人的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不断挖掘人的潜能。他说,要研究人的精神支柱问题,研究对“精神疲软”的对策;研究人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历史,与日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近代教育的肇始和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得益于日本之处颇多。历史上日本人拜中国人为师,这已然成为一般中国人的常识,但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向日本人学习,在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影响下,于主动或被动的矛盾处境中...  相似文献   

10.
笔者沿着中国哲学史上气学发展的脉络,探讨了中国哲人如何将人的精神因素与世界的本原——气——分离的过程。进而探讨了气与人的情的关系。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的精神是至善的性,人的情感是形而下的范畴,是一种气。  相似文献   

11.
张彤 《日本研究》2014,(1):89-93
本文以伪满时期在东北朝鲜人作家今村荣治的《同行者》为研究线索,通过今村荣治《同行者》中的主人公申重钦与日本人结伴同行的语言和心理描述,探讨当时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朝鲜人以及中国人形象,同时,试图通过该文了解当时中国东北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状况,进而可以看清日本统治者打着"五族协和"旗号欲占领中国东北的强烈欲望的嘴脸。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五个方面来看,任何一个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中介,围绕着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特殊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了锁国,但允许荷兰船和中国船驶入九州的长崎港。荷兰船即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入港后的荷兰人被限制居住在出岛。中国船方面有来自江苏、浙江的“口船”,来自福建、台湾、广东的“中奥船”及来自越南、东南亚、泰国的“奥船”,其乘员均限于中国人。来日船只随中国国内及东亚国际局势变化而增减,其中最多的1688年达到一百九十三艘,来日的中国人超过了九千人,可想而知这给当时只有四万人的长崎带来的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性现代化大潮的历史涌动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人,人自身的现代化作为百年中国历史进程的鲜明时代主题,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再度成为总体性现代化的聚焦点。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人自身现代化问题,建构了许多颇具价值的理论框架,但大多还仅限于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宏观理论阐释,近代中国关于人的现代化的具体构想,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本文正是通过对近代富有代表性的新学家们关于人自身现代化构想的回顾与透析,试图支起那一时期对人的现代化进行初步探索的整体框架,以期为当今中国寻求人自…  相似文献   

15.
《青岛画报》2013,(4):44-47
胡润2013年全球富豪榜显示,中国上市企业富豪212人,美国211人。据胡润估计,中国每1 00家公司上市造就超过50个20亿元级别富豪。胡润研究院发布《201 3全球富豪榜》称,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创造10亿美元富豪最多的国家,富豪数量达到212人,比美国多1人,中国财富正在飞速增加并向富人集中。此外,房地产行业成为富豪们发家致富的最佳途径,上榜人数达219人,其次上榜数最多领域为电信科技类和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16.
正外媒称,中国人往往给人勤劳、谨慎、友善、殷勤的印象。对某些东方哲学的信仰让他们显得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中国人还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人。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英国舆观调查公司最近对17个国家民众的调查显示,41%的中国民众认为世界会变得更好,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比例。排名第二的是印尼人,比例为23%;排名第三的沙特人为16%。该调查还显示,排名最高的欧洲人是瑞典人,但仅为10%,这个比例还不到中国人的1/4。不得不说,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过去55年中,瑞典作家林西莉来了无数次中国,她用15年的时间写出《汉字王国》,又用15年的时间写出《古琴》。她不顾一切爱上中国的成果并不只有这两本书,还有这背后中国人都没有看到的文化与趣味。为什么人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龙头"?为什么人们把怀孕叫做"有身子了"?为什么许多中国人见了面不问"你好",而问"你吃了吗"?为什么中国人骂  相似文献   

18.
(一) 在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一直阴魂不散,曾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曾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这已被历史所证实.但是,也无可否认,在新文化运动中,采取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完全对立的态度,在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1929年.胡适为《基督教年鉴》写的《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一文中,反映和代表了这一思潮的观念.在文中首次使用了“全盘西化”这个提法,他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国情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他说:“我们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事业中最关键、最深沉、最艰难的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其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思想.毛泽东对“人”的重视是其形成人的现代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对人的非现代性批判是其探索人的现代化的动力.他认为,人的现代化基本内涵应包括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激发人的主体性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推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童敏  周晓彤 《社会工作》2023,(1):10-21+103-105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后,在党的二十大又一次重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这使得人的现代化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激活人们自我内生成长改变动力,促进人与环境的协同改变,这既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为此,中国社会工作需要放弃西方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从二元对立视角审视“人在情境中”这一社会工作理论基本命题的立场,从个人自我入手,创建以场景自我为核心的本土理论框架,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转型。这一方面能够将中国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集中于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个人自我内生动力的生产,保证专业服务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能够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所强调的个人自我与环境协同改变的自然理性注入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中,进而使中国社会工作能够承担起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责任,融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可或缺的一支专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