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投资进行绩效管理是实施企业投资控制评价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投资绩效评价主要以事前评价为主,不具备动态柔性评价的特点,本文试图从柔性评价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投资绩效柔性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重建以及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神经网络和模糊评价交互式建模进行探讨性研究,以期推进我国动态绩效研究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动态环境中企业效率与战略柔性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玉莲 《河北学刊》2003,23(6):202-205
如果说运营效率是今天的工作效率,那么,战略柔性则是适应环境甚至创造未来,是明天的创新。在动态环境中,企业只有维持效率和战略柔性的平衡,才能获取竞争优势。战略柔性和运营效率是相互影响的,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结构特征确定最有效率的战略柔性增强途径。  相似文献   

3.
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投资进行绩效管理是实施企业投资控制评价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投资绩效评价主要以事前评价为主,不具备动态柔性评价的特点,本文试图从柔性评价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投资绩效柔性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重建以及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神经网络和模糊评价交互式建模进行探讨性研究,以期推进我国动态绩效研究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应该具备适应不可预测环境的能力。战略柔性和决策能力就赋予了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下,能够确定目标、调整战略方案、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从战略管理层面上分析战略柔性与决策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战略柔性和决策能力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密不可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孙悦  郭松洋 《兰州学刊》2013,(7):213-215
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凸显,社会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管理领域。将柔性管理手段与方法引入到社会管理领域成为补充现有刚性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尝试。柔性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强调运用非强制的手段引导民众的自觉行为,要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实现其自身关注的转变、理念的转变与角色的转变。在推行柔性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包含三方面内容:柔性社会管理的起点——尊重需求导向,规范需求表达;柔性社会管理的重点——寓管理于服务,引导民众的自觉行为;柔性社会管理的难点——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引领社会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6.
柔性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性管理是近年来倍受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管理思潮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柔性管理导入图书馆管理中 ,将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柔性管理与图书馆现行管理结合的过程中 ,应注意转变观念 ,协调好权力与非权力因素的关系 ,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 ,确立图书馆的柔性文化 ,实现柔性管理与图书馆的现行管理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有关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对于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及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极其少见.文章试图进入这一新的视野,探讨环境质量、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三者关系.通过研究1990~2006年间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情况,得出结论以银行信贷扩张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是以环境污染的上升为代价的,但在与废水、废气、废渣之间的各自关系上则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建立柔性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性生产和管理方式的产生是市场竞争和科技革命共同作用的结果。柔性生产和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 ,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在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柔性生产和管理方式必须加强研究开发、进行流程再造、注重人的培养、重建组织结构、推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实物期权与不确定性、管理柔性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传统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的缺陷和实物期权方法的优越性,以及建立实物期权方法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模式,认为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的关键在于理解实物期权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应用实物期权方法应注意识别实物期权并建立应用框架、构造实物期权定价模型、评估结果评定及实物期权再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人力资源柔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知识共享在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与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并且知识共享在两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时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柔性管理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柔性管理是一种倡导企业主动适应变化的管理思想 ,它和柔性制造系统、人本管理、权变管理虽有共同之处 ,却有本质区别。柔性管理的目标是追求企业的整体柔性 ,包括人员柔性、组织结构柔性、企业文化柔性等。实现柔性管理要以顾客要求为导向 ,以企业再造为手段 ,以学习型组织为目标 ,以信息化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2008—2018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在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企业影响显著,而成长期不显著;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影响较为显著,对国有企业、中部、西部地区企业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资产配置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企业投资收益、提高运营资金使用效率来影响企业价值,另外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等宏观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企业投资效率已成为学界、企业与监管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2014—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显著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并进一步检验了内部控制是否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且内部控制正向调节二者间的正相关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分别从政府、企业以及投资者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和资本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柔性组织:企业与市场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忠爱  刘东 《晋阳学刊》2004,17(6):33-36
在现代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企业的规模日益小型化,战略同盟、外包制、特许经营等许多柔性组织形态与日俱增,并开始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如果分析柔性组织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柔性组织和传统企业与市场的特征,便可以发现,柔性组织是微观行为主体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和技术条件变迁的结果,是对传统企业的替代和产品的延伸,是企业与市场的融合,其终极效应是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变化,企业的绩效考核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柔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正与中国思想文化相契合.对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柔性管理的相关理论,在企业柔性绩效考核的目的、方式、绩效沟通和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柔性体现于知识产权战略对不确定的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动态变化能力。它属于企业战略柔性的范畴,而企业战略柔性特别强调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适应的节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柔性可以从企业能力理论尤其是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翟君  王少华 《东岳论丛》2023,(3):159-173
在遏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所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金融科技能否赋能实体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助力企业“脱虚向实”?选取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宽松货币政策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脱虚向实”;金融科技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效果。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稳预期”与“促研发”两条渠道增强货币政策对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效果。此外,对于未建立银企关系企业和高主业增长水平的企业,金融科技协同货币政策主要抑制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对于建立银企关系企业和低主业增长水平的企业,金融科技协同货币政策主要抑制长期金融资产配置;与处于较劣政府与市场关系环境中的企业相比,金融科技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对处于较优关系环境中的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利益下的顾客满意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顾客满意度出发 ,研究满意度在供应链结构中的特殊表现 ,提出企业满意度的概念 ,认为企业满意度是供应链结构稳定的重要参数 ,它与供应链结构的柔性密切相关 ,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展示了供应链结构方面研究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成本粘性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决策,它与自由现金流和非效率投资的关系也一直缺失定量的研究.有必要基于我国2010~2015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自由现金流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构建以非效率投资为中介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会导致非效率投资,从而进一步产生成本粘性,非效率投资在自由现金流和成本粘性的关系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该研究为遏制自由现金流过度、制约非效率投资、控制成本粘性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与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方法的运用 ,以及企业柔性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营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