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人的一生中,人的精神生活始终都处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冲突之中。本文欲运用这一理论阐释毛姆著名的长篇小说《面纱》中的女主人公凯蒂的心路历程,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冲突和作用,从而使得凯蒂由放纵的本我走向救赎的超我,最终从出轨走向救赎。  相似文献   

2.
《我的安东尼亚》是以女主人公幼年时代的同伴吉姆的回忆为线索,通过独特的审美感悟、观察视点及高超的写作技巧,成功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安东尼亚的形象。本文力求从小说人物安排的角度,分析“平行”人物的对照如何构成小说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好莱坞热门电影《黑天鹅》中女主人公尼娜具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特征。依据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种人格的理论,试图探讨尼娜的精神世界。尼娜在"本我"(死亡本能和爱欲本能)和"超我"(母亲的规训和控制)之间进行激烈的挣扎和对抗,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其自我毁灭的一刹那也象征着本我人格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屋顶丽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的人物,认为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而屋顶的丽人则象征着外在环境。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5.
《蝴蝶梦》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吕蓓卡和“我”,分别是传统男性社会标准下的“妖妇”与“天使”.但在父权社会失语的吕蓓卡实为一个女性意识已经觉醒的双性同体,而拥有话语权的“我”却不过是一个被男性社会操控的木偶.她们二人最终的结局固然有时代的原因及顺从男权的成分,但这种伪装无法掩盖隐藏在小说题目和吕蓓卡影响力中的女性的呼喊.正是这种巧妙的双声话语,使得这部小说不仅颇有艺术价值,更有思想深度,从而成为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阐释<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感情变化以及最终放走易先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情结"与女性主义理论,解读迈尔斯·弗兰克林和其代表作《我的光辉生涯》中的女主人公西比拉·梅尔文反抗父权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说明了她们的叛逆和反抗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因在外貌、性别和缺乏关爱及教育等方面的劣势而产生的自卑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补偿自卑感而追求成功的努力成就了此小说,而过分追求优越的情结也造成了西比拉的过度敏感和矛盾抗争。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女主人公"我"进行分析研究,即从叙述者"我"所处的位置加以分析,发现她是一个喜欢"躲"起来的人, 她通过"躲"来逃避纷繁复杂的世界,"躲"是她洁身自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阐释,认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婛、塔贝和叙事者"我"依次是作者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伯纳德&#183;马拉默德的名篇《伙计》不仅揭示了犹太民族的文化母题,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主题。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理论来分析,主人公弗兰克&#183;阿尔派恩的成长历程就是经历了从本我压抑自我到超我战胜本我,从堕落到醒悟并升华到自我牺牲的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文化根基的深厚滋养是发生前提,战略目标的辩证统一是方向引领,核心要素的稳定运转是现实根基,评估优化的高效实施是可靠保证,系统机制的勾联融通是核心要旨。以内在逻辑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具备由文化根基层、目标引领层、核心要素层、评估优化层、系统机制层所构成的立体结构,呈现出开放性、整体性、结构性、稳定性、层次性的鲜明特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需要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坚实的学科体系支撑,注重系统运行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3.
国家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制度引导者、体系创新者、要素调配者和安全维护者。依循国家逻辑,要科学、理性地肯定、强化国家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要突出国家设计的数字乡村建设理念,突出国家主体的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突出政治引领的数字乡村建设路线,突出制度主导的数字乡村建设方式。防控乡村返贫,推进数字强国进程,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是数字乡村建设国家逻辑的价值取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国家逻辑应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协调城乡建设步伐,提高干部责任意识,追究违法违规责任,践行制度价值功效。  相似文献   

14.
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背景下,要实现老有所安和关怀少年的成长,国家体系化的高质量养老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一老一小”人口形势、生育意愿下降背后的原因,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认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要强调“一个中心”:敬老爱幼、安老怀少;“两翼互动”,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四轮驱动”,即高质量取决于服务的福利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及时性。研究还认为,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的服务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人群,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养老责任包括对这些人群的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公平养老和品质养老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的价值友好、文化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好;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育责任包括适度生育、优化生育、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要体现生育的价值(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婚姻友好和服务友好。研究表明,在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安老怀少”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社区是关键环节,需要顶层设计和分类推进相协调,才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重大影响,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厘清了“疫情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界定了“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并介绍了“疫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认为,“疫情经济学”的创立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包括流行病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政府有关疫情政策文件以及百年来人们应对疫情的实践经验; “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可以定位为一门涉及多种门类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人类社会在疫情发生、发展、疫后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关系,研究主线为疫情的管理、影响及机遇; “疫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疫情的概念及其演进、疫情的危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疫情预防、疫情控制与管理、疫后经济发展特点与政策、应急产业发展与管理和疫情管理体制等; 创立“疫情经济学”学科,能够通过系统分析疫情来源,研究疫情防控措施,从而对疫情进行事前预控、事初急控、事中管控以及疫后经济恢复、疫情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移动公司的实际调研,以调研设计中的关联属性为市场细分的纬度,分析了移动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在各细分市场的特征。分析数据显示:按照城乡、年龄、入网时间、品牌、年收入、月话费额等因素进行细分的各细分市场在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方面存在规律性的差异。基于此,提出了提高移动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思路,包括区分城乡市场、以年轻消费群体的服务要求为标准、延长在网时间、实施差异化品牌策略、建立多维市场细分体系、建立差异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多元文化场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传统文化场域与主流文化场域、现代文化场域、域外文化场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明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域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人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然而,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机械、片面、静止地认识传统文化与其他三者间的关系,破坏了多元文化场域共生共荣的格局,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影响了国人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唯有厘清关涉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三大关系,纠正其中的思想偏向,化解人们对于多元文化场域的分歧,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风采,成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9.
"非纵非横,非识所识",在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中,唯禅定智慧最深最贵。对中国佛学核心范畴的复读、辨析与重释,不仅可以阐发佛学的人生悟解、思想法脉、精神教化和辩证方法的现代语义,也可公度其"要机"随化的得失轻重。"瞬间持存,敞于域外",后现代境遇更策发了中国佛学陈厚故藏的延宕与造生。  相似文献   

20.
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以它出色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及印度教、佛教为载体,《五卷书》辗转流传到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译本数量仅次于基督教的《新约》《旧约》。在东方与东方、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流中,《五卷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由于社会风情、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翻译者风格等差异,以及时代跨度、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等因素,《五卷书》在各国形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变异,甚至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方式上的改变,即发生文学他国化变化。变异现象发生于文明交流活动的始终,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对异质文明的比较推进到异质文明的交汇上来,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