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作为辽宁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直接服务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依托港口、区位、土地、政策等优势,成为辽宁和沈阳经济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前沿。开发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辽宁环渤海“五点一线”开发、加速全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辽宁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这一历史时刻,地处“两环”(环渤海、环京津)中心地带的河北省,掀开了转型谋变的历史新页。更加深入地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是河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抢抓机遇,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平台,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举措。在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融入方式与途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是河北独有的区位优势,“两环开放带动战略”也因此成为河北最具特色的主体战略之一。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比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对滞  相似文献   

4.
冀中南经济区发展战略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用了这样一个题目?一是不想说套话。稍有省情常识的人都知道有关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知识,山海坝、秦唐沧、两环、一线两厢、两区一带等,直接切入主题,可以省略某些铺垫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9日,中共河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是河北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报告在回顾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指导思想,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紧紧围绕“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河北”两大主要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四大主体战略,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这是顺应“环渤海”崛起的战略选择,是改变河北“东部区位、中部水平”状况的必然要求,是振奋精神,激发全省人民振兴河北巨大热情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枢纽位置,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可以预见,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能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打造出强力的区域引擎,使之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区域;能够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注入强大的区域动力,使之成长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能够为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起到承上启下的区域联动作用,使之作为新版块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国家区域开发的总体战略;能够改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的亚健康格局,使之为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做出新贡献。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所释放出的区域价值,能够促成一个牵动东北综合经济区、辐射环渤海经济圈,完善国家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进而达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高地,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通江达海"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7.
振兴环渤海地区:破解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密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关系到近5亿人的福祉,如何振兴环渤海地区,是本刊近期着力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期“战略思维”专栏刊发的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的这篇文章提出,作为和东南沿海地区齐列为中国经济核心和门户的环渤海地区,它的振兴应当成为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本文高屋建瓴,见解独到,论据充分,论证严谨。相信杨教授对振兴环渤海地区战略方向应坚持“三个基本定位”的系统阐述一定会使您深受启发。另外,本栏其他几篇文章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分工经济落后的原因等问题也作出了解答。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继续为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初辽宁省决定,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鼓励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区“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2月13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正式颁布,为“五点一线”开放战略的快速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实施“五点一线”战略,就是要依托大连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通过资源整合、要素整合、功能互补,实现沿海6城市一体化发展,通过外向型企业和关联产业向沿海集聚,形成产业链条体系,把沿海地区建成区域一体化的外向型经济协作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使锦州、葫芦岛成为辽西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辽西地区的发展;使丹东变成辽东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辽东山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明确闽东南地区对外经贸在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及今后发展的规模、速度,主攻方向,有必要把闽东南对外经贸现状与其他四个重点、优先发展区域作一比较,当然,这种比较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各个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一)与环渤海湾区域的对比 环渤海湾区域的主要特点是: 1.地域广阔。毗连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直辖市的沿海地区,土地面积、人口均在闽东南地区的3倍以上,居5个重点发展区域之首;闽东南要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发展,规模效益难与匹敌。  相似文献   

10.
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区域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发展布局,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廊坊市信息化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的思维模式,应该从区域经济圈的经济和信息化的协同化着眼考虑,把廊坊城市信息化与“大北京”、“环渤海”区域经济圈的信息化建设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廊坊市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这是传说中的精卫填海之地,这是洋务派领袖实业强国的梦工厂。毛泽东青年时期就曾在这里眺望大海;周恩来把部分骨灰洒向这里;邓小平在这里度过82岁生日并题写“开发区大有希望”;江泽民多次视察这里的工厂农村;胡锦涛在这里向全国发出抗击非典总攻令。温家宝总理率国家十五部委要员考察这里时强调,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环渤海区域及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走好这步棋,不仅对天津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都具有重大意义。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天津滨海新区已历史地肩负起中国发展“第三增长极”引擎的战略使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14-15
8月28日,山东省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即“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涵盖山东中西部11市的91个县(市、区),分别占全省面积、人口的62%和66%,部分地区在两个规划中略有重合。“一圈一带”是继“蓝黄”两大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深入实施重点区域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至此,山东的四大区域战略将17市全部覆盖。“一圈一带”规划的出台对带动山东中西部崛起、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河北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区位优势突出,城镇化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实施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全省城镇化进程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作为全国的中心,天津和河北都被其光芒遮盖,旅游发展-直较落后,因此,整合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资源,促进京津冀地区核心一边缘区域关系的变动和转型,最终实现构建"京津翼"乃至"环渤海"大旅游圈的战略举措,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东部、中部、西部三层次梯度发展的格局已经日趋明显,而作为东部的三个区域经济体即“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面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启动,河北经济究竟如何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正式出台,其中,"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发展"的表述颇为引人注目。由"秦唐沧"组成的河北沿海区域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获得了明确定位。经济和文化,要两手抓、两手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区域文化的创新。本文就区域文化创新产业的内涵及现状、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的途径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达到创新秦唐沧沿海区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的起点之一,处于中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地位。专家认为,这一地区作为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在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将带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东北振兴,对于解决中国经济南北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当前,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尤其是京津冀北地区,面临着“起飞契机”。本期“战略思维”栏继续把环渤海地区的研究作为重点,刊发了安虎森、朱妍、刘刚、周立群、卢嘉瑞、刘洪滨等专家学者的文章,分别就环渤海的京津冀比“长三角”、“珠三角”缺什么,环渤海地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如何依托环渤海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河北环京市县与北京的合作本期“战略思维”栏目继续刊发我们一直关注的环渤海经济圈问题。这一期的特点是几篇文章已经不再是泛泛地从纯理论的高度谈论环渤海或者京津冀一体化,而是更加深入地探讨一些具体的问题,可操作性更强。环首都地区发展课题组的《河北环京市县与北京的合作》就河北环京市县与北京的合作前景、存在问题、合作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吴殿廷的《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孙承平的《京津冀地区的工业技术创新》,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省外国专家局联合课题组的《河北省引智工作的战略思考》等文章也就某一具体部门或领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对龙岩市工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该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处于外延扩大和粗放增长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龙岩市未来区域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了从企业和工业园区两个层面构建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观点。探讨了龙岩市企业“小循环”体系从节水、节电、节煤,抓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采用先进技术促进资源深加工和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途径和工业园区主要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纽带,以优化企业项目布局为手段构建“大循环”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