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都是一种社会制度,并断定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是用生产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代替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主要表现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上,而有计划按比例正是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相对立的另一种经济形态。这种观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间,延续了一百多年了。今天,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独有的现象,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现象。这就是说,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不能成立的。这是一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关系的讨论中,有一个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因此,社会主义只能讲市场、市场性、市场关系、市场调节、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活动,而不能讲“市场经济”。由于这种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市场经济”一直持否定态度,在我国的经济学辞典中,甚至连“市场经济”的辞条都没有,更谈不上把它同“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和争论。许多人患有比较严重的“市场经济恐惧症”,认定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因此,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来划分和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已形成固定的观念。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明确揭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调节手段,这就使过去那种赋与两者特定的社会属性,并使之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人们在概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时,都把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作为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把计划经济看成是这一特有规律的实现形式,并以此来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相对比,作为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记。而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表明,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就迫使我们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这一传统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一、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虽然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它客观上要求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统一,但由于所有制性质的不同,两者的对立和统一的程度是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统一是根本的、主要的。这是因为: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都是覆盖整个国民经济、全社会的,这为两者的根本统一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提供了可能,能按照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任务的标志.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思想前提.一、实行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世纪初期,世界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之后的长时期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政治制度共存,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共存,并且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都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都暴露出各种弊端.尤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上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迫使人们认真思索:处于相同生产力发展阶段而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否应该采取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实践的结论,而是十九世纪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商品经济消亡的历史趋势及其被产品经济所替代的客观规律,而且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消除商品经济,建立计划经济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直到现在还是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领域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文章运用逻辑学的观点界定市场是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辩证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指出搞好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前提:科学地划分投资指令性计划、市场调节的范围;关键:健全和完善市场调节投资活动的利益诱导机制;哲学方法:正确处理其结合中的特殊性和矛盾性;核心:建立以提高投资效益与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有其客观必然性。从生产力来看,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从生产关系来看,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的统一性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实行计划经济成为现实。实行计划经济,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统一的计划对国民经济实行指导和管理,使各部门、各地区经济,以及再生产各环节按比例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计划经济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诚然,第二次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订并实施社会经济计划,对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起了一定作用。这表明经济计划是调节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下半期是世界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时期.这时期构成世界经济的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市场经济规律和现当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拥有巨大财富 ,都是富国.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曲折前进,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甚大.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因而一般把社会主义经济等同于计划经济;把资本主义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普遍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但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论述是完全正确的。现实与历史表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能够,而且必须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和合…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经济圈与辽宁经济孙丽娟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各国经济正在不断地向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和集团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摆脱这一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本世纪首先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般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把它们当作与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的范畴,即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联系起来,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起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总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说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在1992年春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时,发表了与此观点根本对立的著名讲话,那就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更明确地提出,我国“应当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江泽民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3月,八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提出绿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必然涉及社会上各种传统经济意识的更新和转变的和问题。所谓经济意识是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并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经济形态和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是指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对立,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一、经济意识的含义及其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哲…  相似文献   

17.
将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概括为“邓小平经济学不等式”,并用“两重性逻辑”的辩证模式予以解读,如此可以消解传统经济学僵化的两个教条。劳动产权的引入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奠基,能为马克思对雇佣劳动制度的批判与邓小平经济思想之间建立辩证的联系媒介。  相似文献   

18.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理论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但这种经济模式缺乏活力,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所特有、为社会主义所不容的僵化理论逐渐松动。但社会主义的中国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可以统一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要有市场,这些问题在理论上的突破经历了十几年的争论,才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1 从法学体系而言,经济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部门应用法学。但是,经济法学与一般部门应用法学如民法学、行政法学等相比较,显然具有不同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这种特殊性主要是指经济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般地说,经济法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相交叉的学科。经济法学之所以是一门交叉学科,这与经济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关。世界各国,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关系中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都制定了各种法律予以调整。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和复杂,各国制定管理(或干预)经济活动的法律也日益增多。因此,在法学领域内出现了研究这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律现象的经济法学。经济法学的理论是关于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的理论,是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或干预)经济的理论。对于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必然要求与经济学特别是经济管理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法学研究,并运用适合本身特点的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在我国,经济法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我们知道,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政治经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它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伦理道德的支持。由于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个人,因而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必须用社会功利来超越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社会功利,能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功利和公正统一起来,消解人道价值和效用价值的对立,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