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文化价值观的失落与文化失序问题,从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角度,以文化哲学的理论分析方法,分别从文化超越意识、文化选择意识、文化边界意识等多个层面,对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要素作了全面的阐述。强调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不单是学理层面,更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对文化自觉意识养成问题的研究是对文化自觉在认识论领域的深化,也是对文化反思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新国民"思潮引起学者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与反思;初步培养了国民的权利意识、主体意识、科学意识;促进了真正现代意义的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它是以拯救民族为出发点,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以塑造适应中华民族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国民为目的的爱国进步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3.
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都属于政治意识范畴,但它们又属于不同层面的政治意识范畴。国家意识形态位于国家层面,是一个国家的主导的政治意识;而公民政治意识则处于社会层面,属于大众政治意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的亚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和公民政治意识在利益指向、结构、特征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某种差异和不同。从更广的角度上看,这种差异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背离或背离倾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分析女性主体意识的真正含义,即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当代在家庭关系、女性身体的他者化、女性社会话语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社会"规训"的效应、男权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公共活动的排挤等。当代"女性究竟该如何实现自身解放"的问题已经不能单纯集中在政治层面,更为重要是要在哲学层面给予恰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上 ,女性经历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女人时代———人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中 ,女性形象经历被歌颂———被书写———自我表现。中国女性文学经历寻找迷失了的自我———觉醒女性生命意识———醒女性主体意识。到了人的时代 ,会发现女性和文学都在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6.
实践层面的方法论运用体现的是一系列思维模式,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寻求方法论指 导,并自觉将方法论思维运用于研究之中的主动意识。具体言之,方法论意识包括运用“层面—关系”确定研 究位置的结构意识,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问题意识,注重历史继承与本土转化的时空意识,以及通过探索学 科方法论促进学科建设的自我意识。教学论研究者需具备这些方法论意识以提升研究品质。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运用语言时,多少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种反射性意识就是所谓的元语用意识。人们在运用语言时都会受到元语用意识的支配,它从高一级的层面---元语用层面上对语言的使用进行调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全面依法治国视 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舆论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家庭教育层面、个人思想层面等五个方面来 着手,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意识观  相似文献   

9.
主体意识的培养是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认为,主体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它强调的是人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自觉性,体现为人的认识和改造活动。主体意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理论研究认为,用静态抽象分析的方法,可把主体意识的内涵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自主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公民意识、人格意识、受动意识。文章分析了主体意识的内涵及其基本结构,认为完整界定主体意识结构应从逻辑和事实两个层面考虑,进而认为在实践中培养主体意识主要就是培养能力意识和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庄重文学作家史铁生在人生的痛苦中探究其终极的意义,使他的散文有着佛教意识、又超脱佛教意识的内涵:人类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及其超越的过程;给苦难中的人指示了一条拯救、赎罪之路;博大的爱和否定佛教消极人生态度的精神,它给芸芸众生以希望。  相似文献   

11.
杨·马特尔的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李安对该小说的电影改编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小说围绕“存活”的话题展开,揭示了作为存活之道的理性与信仰的统一和平衡。李安的电影更关注跨文化的宗教体验,淡化对理性力量的描写的同时,加大了对宗教氛围的渲染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思考,表现了不同宗教的融合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救赎作用。马特尔的文学创作受到加拿大文学的“存活”主题的影响,李安的电影离不开他具有的东西文化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长篇新著《带灯》聚焦于“乡村病”的书写.一是基于小说结构的“出走——外来”模式,阐释其视角陌生化与间距化的审美效果;二是通过带灯书信体的心灵独白,离析出农村基层问题的驳杂性与其性格组合的矛盾性;三是经由带灯“夜游症”意象分析,解构理想者的精神苦役与政治话语的游离;四是坐实在文本的叙事策略上,剥离出叙事交流的断裂性与实效性,内中探究作者叙事声音的罅隙性在场.  相似文献   

13.
作品出自作家之手,必然会受到作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又不断地从作品中汲取养料,以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赛珍珠在其代表作《大地三部曲》中成功地塑造了王虎太太这一人物形象,并在刻画这一形象时倾注了浓烈的个人色彩。本文通过对王虎太太的分析和诠释,剖析了赛珍珠本人的思维观念、婚姻观和人生观等,从而使读者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解读和领悟《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4.
《狂人日记》提供了思考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体等一系列理论命题的契机。作为巴赫金“思想小说”意义上的《狂人日记》,描绘了一种理性的、以“恐惧”为内核、有行动能力的现代主体。接续着以竹内好和伊藤虎丸为代表的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思考,指出这样的主体形态是中国独特的现代历史进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自我流放意识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主题。《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个人自传性质的小说,从这部小说的情节设置、主人公设置和文学语言特点,可以充分显现村上春树的自我流放意识。这种自我流放意识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对鲁迅小说中形容词重叠式中的AA式、AABB式、ABB式进行分析,借助现代汉语的理论,从状态形容词的结构形式、语法功能、语义特征方面来重点分析它们对文学作品中的功用。发现鲁迅小说作品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运用不仅使文本本身充满审美情趣,同时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也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研究其背后的语言价值对研读鲁迅小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其中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是持论公正、用情最深、力图遵从原著的《红楼梦》评注本。蔡义江的红学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中,包括对曹雪芹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红楼梦》续书的成与败等方面深刻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新作《风语2》,集中描写了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国民党军统黑室成员、破译天才陈家鹄的凄美爱情故事,显示出麦家创作的新动向和编织爱情故事的高超技能。现着重从故事、人物、语言几个方面对《风语2》进行评析,以破译出麦家爱情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高阳小说《胡雪岩全传》塑造了具有复杂人性的主人公胡雪岩形象,通过胡雪岩暴起暴落的人生历程的展现,广阔地反映了“历史的人”所处的特定时代---其政治经济风云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情状,并努力探索中国商人与商业和中国政治国体、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小说对商业与政治得失成败、对民族命脉盛衰因缘的深沉思考,表现出高阳非凡的史识。  相似文献   

20.
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运用"神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小说《人间王国》中,以描写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奴隶的民族觉醒和反抗、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种族仇恨、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欧洲殖民者醉心于拉美风光等现象,深刻反思了拉丁美洲社会的落魄、觉醒、反抗到适应的现实问题,提出拉美历史文化特色源于殖民宗主国文化同印第安及非洲黑人文化的相互融合性观点,并通过神话原型的显现展示了拉丁美洲文化的混杂和社会的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