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友好城市,是国际城市政府之间建立的一种友好交往的官方关系,是国际间民间友好交往的重要提升和补充,也是促进民间友好交往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同时还是友城间开展实质性经贸文化等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本文从中国的友好城市工作发展历程、友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保障机制、友好城市外交的工作任务以及开展友好城市工作的原则四方面来审视当今友好城市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开展21世纪的友城工作,从而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对外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我国沿边开放型经济体制是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沿边与沿海独特的资源禀赋、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特点,我国沿边开放型经济与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具有重要差异,其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路径也存在巨大差异。本文论述了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与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差别,并提出沿边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的进程。为此,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经贸、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以民间往来为拓展的一种新的国际交流形式。中国与澳大利亚自1972年建交以来,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关系不断发展,它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深化。本文概述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建立的背景与现状,论述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建立的条件与动因,考察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并探讨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的关系在推动两国交流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强调在中澳关系中,友好省州(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特殊作用,它为中澳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纽带,促进了中澳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言银燕 《国际公关》2022,(23):16-19
中国与印尼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历史始于1992年,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中印尼友好城市的分布区域不均衡,友好城市在印尼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的爪哇岛,中国则主要分布在濒临南海、交通便利的福建、广西和广东三省。中印尼两国人文交流历史悠久,合作发展空间巨大,双方所建立的友好城市类型多样,包括地位对等型、地理位置或环境相似型、经济产业相似或互补性型与历史和民族渊源型。“一带一路”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印尼双方友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为促进中印尼友好城市的发展,针对中印尼友好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江苏省为例 ,运用金融发展的两个指标即货币化程度 (M2 /GDP)和证券化程度 (S/GDP)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得出江苏省的货币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证券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江苏省在今后的金融深化过程中 ,要在提高金融中介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兴凯湖是我国最大的界湖,也是我国尚未被污染的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把兴凯湖建设成国际生态旅游基地,不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东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将加快促进我省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形成。建设兴凯湖国际生态旅游基地需要明确思路,把握原则,选准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并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全面加大开发建设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对其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经研究发现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经营主体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较为离散,总体呈现"东部集聚,西北分散"的分布格局;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地区GDP和职工平均工资与休闲农业从业人数呈负向关系,和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呈正向关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和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和城镇居民数呈正向关系,和公路里程数呈负向关系。建议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完善休闲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成立了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强调以战略性制度创新来为我国未来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体系支撑。当前,湖南开放型经济存在国际分工参与度低、产业市场竞争力难以提升和产业经济运行环境欠佳等突出问题,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弱化,因为上海自贸区具有促进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重机制:市场自组织机制、学习机制和倒逼机制。不过,这些机制还不完善,需要充分发挥湖南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来促进它们的完善。同时,这些机制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也具有显著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西部地区为例,对落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模型测算。测算结果显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之间不存在短期内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存在长期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表明,从长期来看,以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提升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江苏的资源环境现状已承载不起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新时期江苏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变,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一种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模式而言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建设,需要正确处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统一推进与灵活协调两个基本关系,加强各层次循环经济主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江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如何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描述江苏苏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东西部城市经济的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西部城市与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的联动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应加强各区域城市间的合作,以城市这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辐射和带动各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广州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和广东省其它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相互促进,广州市存款量的增加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但贷款的利用效率不高,贷款量的增加并不能有效提高GDP值.因此,必须加大对信贷的指导力度,以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江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为江苏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正面临着跨越发展的机遇。但从全国的范围和“十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来看 ,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仍是一条“短腿”经济 ,主要表现为“一小、一少、一低” ,即 :经济总量小 ;上规模的企业少 ;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低。与部分发达省市相比 ,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法制的环境。通过完善地方立法 ,方能保障和促进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文论述了沈阳经济总量的发展现状:通过大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新骨架的构建,成功实现了推进工业向大规模调整升级和区域化集中发展两大战略转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沈阳经济总量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的比较,从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入手,找出沈阳与副省级“第一集团”城市的差距。最后,从构建产业集群,提高沈阳的城市的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提出了沈阳市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具体体现。以区域民营经济发达著称的中国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表现出较好的互动。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先是实施“强县战略”,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工业集聚和推进城市化,以求在地区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和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循环。而后主动实施都市化战略,则是为了拓宽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和视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规模和区域经济的集聚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产业是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基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间要素禀赋及价值功能的共性特征,厘清以城市为主要载体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不仅会增加举办城市旅游人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提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等,也会增加举办城市的交通压力、影响市场物价和城市环境等。研究表明,举办城市管理者要明确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和宣传工作,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构建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促进更高质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带动城市大型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实现“绿色、共享、开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