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居住环境,是直接地(物理化学条件)和间接地(食物链港作用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最错综复杂的结合。一方面人类居于主动的地位,不同的居住形态是不断地被认识、创造、利用、改建和保护的对象的反映。另一方面,居住环境又经常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性和地域差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社会和生物这两条途径进行的。原始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无论是穴居野处、采集狩猎、种植饲养,还是兽驮舟行,都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关,都是利用或适应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由于人类所创建的人工居住环境能够减免自然因素对人的直接影响,所…  相似文献   

2.
地理符号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双向互动过程的产物,不仅是人类活动主动作用于地理环境的历史印记,而且体现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历程。地理符号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与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意义或价值相联系,是一个时代或时期的文化符号,与民族文化、民族认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行为的对象。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地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改变着自然界,也改变着人类自己,从而创造和发展前进着。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决定作用,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或认为地理环境影响人的生理、心理进而决定社会和法律的性质,或认为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人类社会;非决定论则或从人的理性和智慧的进步中寻找理由,或认为地理环境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决定论”、“非决定论”的理论前提都是把环境与历史进行二元劈分。马克思用感性一对象性活动即实践、劳动,把主体与对象、环境与历史相联接,从而不仅在逻辑上超越了前人…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它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另方面则取决于完成社会职能的需要。城市的独特功能正在于它以大量人群的长期聚居和直接面对面的交往实现了各种人类活动的综合和协调,由此扩大了人类活动和交往的种类和内容,保持了文化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城市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加速器和存贮器,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城市环境对个人来说,包括以自然物和人造物构成的物质环境以及由主体之外其他人物构成的社会环境。本文以考察城市的物质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自然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以及跨文化交往共同造就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在不同时期也面临着不同的困境与挑战,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困境与挑战显得更为复杂和明显,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任务也就更为艰巨和迫切。  相似文献   

7.
葛剑雄 《江汉论坛》2023,(2):109-113
<正>对“地理环境”的定义,我采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的说法:“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具体来说,“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上述三种环境各以某种特定的实体为中心,由具有一定地域关系的各种事物的条件和姿态所构成。这三种地理环境之间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但我认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可合称为人文环境(或人文地理环境),因为无论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都是人类在特定的空间中的活动所形成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契丹人的四时捺钵活动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契丹四时捺钵制度产生的根源,捺钵地的选择及捺钵时的活动无不体现着其资源环境特征。捺钵习俗是契丹人对生存环境的顺应与调适,对契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被金、元、清等王朝承袭。  相似文献   

9.
交往与文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立论基础,依据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理论,探讨交往活动与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认为:交往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和侧面,是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手段为媒介的、互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交往中具有否定性的、起媒介作用的要素,是导致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形成不同的交往结构的决定性因素。相应于不同的交往结构,人的社会性也表现为不同的水平和性质,从而有不同的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是随着交往结构的变革而历史地变动着的矛盾运动的动态关系。在不同的交往结构中所形成的客观价值关系系统,构成不同时代文化结构的核心。为这种价值关系系统所贯穿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三者互为媒介、相互制约,形成一定时代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进步着的人类永远面向真善美。永远追求真善美。这种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不仅贯穿于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同样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政治无论是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式,还是作为社会调节的一种机制,都是活生生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部分。既内涵着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现实的认识、服从、顺应,也内涵着人对外部世界和自身活动的自觉改造和能动选择,同时,还内涵着人对未来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外显与体现的成果,是生命力延续的媒介。人通过创造性的主体活动部分地实现着理想目标,在生命力延续过程中完成着一次次的蜕变。人的本质对象化过程同时就是文化活动的大量存在。历史的过程是行动的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恃其感性的活动及在此基础上累积演化的一定的理知行为,寻求着选择着未来的切近或迢遥的路程。人类正在不断增强着的主体意识的支配导向下,去实践并改造经验对象(依次递进的人化自然),最终与动物界脱离,走向文明的历程,迈向文化的阶梯。从而,人的感性和理性活动及其体系便构成了文化的核心内容。一个时代的文化,有着因社会内容的变动所带来的个性特征和时代差异,又有承启文化发展、蕴含传统的内涵。这其中,哲学信仰、价值取向构成时代社会思潮和学术文化发展的中心轴和结穴点,附着于具体文化内容的文化诸形式便依此变化发展,并规定着它的目标和位  相似文献   

12.
导言 (一) 语言和制造、使用工具的劳动一起,构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行为方式。它们同样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行为方式,只是在这里“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具体化为制造和使用仪器的操作。通过它们的中介作用,人和自然就具体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了:事物、现象割断了与自然的本然联系而被纳入社会历史的实践关系,对象化为客体,人也脱离了自身的个别性、本能性而上升为社会实践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经历了沧桑巨变,亘古至今已逾数千年。与之相适应的人类活动的大舞台——地理环境也在发生着急遽而深刻的变迁。自然造就了人类,人类改造了自然,两者互约共进,各自形成了自身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夏忠梅  陈忠岚 《东岳论丛》2006,27(4):184-186
坚持从泰山文化现象入手,扎扎实实地展开挖掘、整理,形成泰山文化的大框架和系统;综合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相联系、多学科结合参互论证、多向联系比较、历史研究与现实发展相统一等多种方法,才能比较准确地揭示出泰山文化的本质和精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泰山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发挥建设山东文化强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宗教作为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和与这种反映相联系的社会实体。尽管它的本质属性显示出它是上层建筑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颠倒了的世界观;但它还有社会实体的一面,即宗教多有典籍、信徒和活动场所,宗教界内部有比较严密的组织,除宗教生活活动外,又与整个人类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又显出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这样一些社会特征。所以,宗教又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来都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的宗教问题中的许多内容,多与历史积淀有关也是这个道理。那末,何谓宗教问题?笔  相似文献   

16.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上讲,环境科学与环境哲学都是一种文化现象,环境文化是社会成员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所获得的知识体系,环境科学与环境哲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类社会实践具有规范作用.环境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以环境科学和环境哲学为基础,可以科学合理地界定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内容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②因此我们认为,历史就是人的活动的结果的“积累”。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就是指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人的历史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各种生产活动;另一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经…  相似文献   

18.
论新编方志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新编方志的人文价值·来新夏地方志记述着各个地区历史与现状的社会文化现象,即一般所谓的“地情”记述。它既不是自然科学性质的,也不完全单纯是社会科学的,而是有机地结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精髓,体现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活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依据。中国历...  相似文献   

19.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有悠久的历史.融水的芦笙节庆反映了芦笙的文化发展,芦笙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功能.它反映了人类的审美追求.保护和发展芦笙文化是保护地方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审美与艺术活动始终指向着人类的现实世界。为此,康德、马克思在其各自入学语境中将审美视为重构人、社会、自然总体关系的价值对策,将审美与艺术活动理解为人的生成、发展和自我发现的历史过程,实现了具有当代性意蕴的审美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