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社会结构变迁是转型社会的核心特征.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转型的后果主要体现为社会结构的多方位、多层次、多向度的变迁.其中结构的分化向结构的定型化过渡,从而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逐步朝着阶级化型塑.这些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断裂与失衡,逐渐成为了当今较为显见的碎片化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实质是社会结构的改革。因此,研究社会结构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意义。 一、社会实践的两重性决定了社会结构的两重性 社会结构不是别的,正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活动结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社会结合的形式结构。社会实践对社会结构的制约性,由社会实践所决定的社会结构的两重性,具体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发展的社会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空结构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基础性结构 ,它参与形成和建构了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结构 ,以及形形色色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 1。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是社会现象的内在因素 ,它对于形成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过程具有作为构成要素的意义 ,因此时空特性就成为认识社会的重要维度 ,特别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就更是如此。由于我国自建国初期很快确立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使得我国农民实际上与城市居民不是在同一社会时空中发展的 ,农民是在时空压缩中求得发展的。本文拟对我国农民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社会时空进行分析。一、国内社会空间分析像大多数发…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奴隶主阶级统治、奴役奴隶阶级转向于地主阶级统治,剥削农民阶级的基本变化。社会结构的三个子系统——政治结构、军事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引起这种社会性质变化的根本因素,而这三个子系统的变化又相互影响和促进,最终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完全概括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发现,他划分了社会资源构成及其配置、社会分层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观念结构四个方面,也区分了社会存在的基础性领域、主导性领域和附属性领域。马克思正是抓住了社会存在的主导性领域而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社会结构的演变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开始讨论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结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曾经对社会的结构进行过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社会结构理论。不过,在这个理论中,社会结构范畴长期以来仅被人们理解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理解为利益性的社会结构。实际上,社会还存在着由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人与人之间的技术组织关系,以及社会的组织管理制度构成的社会技术组织结构,即功能性的社会结构。这两种结构构成了现实社会的整体。因此,本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就不局限于其中的一种,而是两种均有涉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在其分化中出现了贫富悬殊、社会整合机制缺失等非合理性的因素,社会结构基本上还是前现代的金字塔型。而一个发达、健全的市民社会的存在对于有效克服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非合理化因素,实现社会结构的合理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不同,只能是自觉的、政府主导的和合作性的。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结构的分化、重组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中国社会结构演变,构成了当代我国社会变迁中极为突出的历史性现象。改革之前,我们采取了凝固社会结构的做法:视农民的身份变革为非法;动员社会成员向下流动;以社会成员的整齐划一、集团贫困为满足;严格杜绝新的利益集团的出现。十年改革,使得蕴藏于社会结构内部的力量一下子迸发了出  相似文献   

9.
中产阶级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界的热点,本文则根据统计资料从阶层规模、职业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研究与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对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产阶级的概念,并且从收入特征、职业特征、消费特征、闲暇生活、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心态等方面分析了低产阶级的社会特征,探讨了低产阶级所具有的社会稳定的基石、代表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消费等社会功能.最后提出低产阶级研究将深化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并将成为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本土化的一个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在西欧庄园瓦解后,为何西藏的庄园社会仍然存续了几个世纪?现有相关研究难以作出充分科学的解释。文章基于已有研究,认为这关键在于西藏庄园社会中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由五大子结构系统构成:上层政治结构、基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行政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封闭单向控制的社会结构系统。庄园社会中“无发展无增长”的社会状态、固化的阶层以及无组织社会力量的缺失等,使西藏庄园内部难以形成内生力量去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状态,使超稳定结构能够长期存续。庄园社会长期处于“停滞性”运转的状态,促使西藏庄园社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有序运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现代国家力量的进驻,瓦解了西藏庄园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翻开了西藏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张伟胜,张丰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演变。本文不准备对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及其演变的具体细节作微观考察,而是将整个社会结构粗略地分为生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群体结构、组织结构、社区结构、制度结构、观...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具有双重性结构即职能性结构和利益性结构。社会的职能性结构,又称功能性结构、技术组织管理结构。社会的利益性结构,则指的是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在社会的职能性和利益性的双重结构中,利益结构更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利益结构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总的趋势看,人们的社会利益将经历一个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触发了我国社会结构的空前分化,社会结构的健会分化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大量分化是在同质性极强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展开的,一些与旧体制相关的社会因素,如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保护主义、集团内平均主义分别严重地制约着城乡、区域、集团三个社会结构分化的重要领域;封闭性的人事制度则成为社会结构良性分化的人事障碍;传统小而全意识则是社会结构良性分化的社会文化障碍;发育不良的市场机制、滞后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整合机制则成为社会结构分化中面临的突出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政治、文化所组成的社会基本结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基本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迁: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趋于松散化,各自追求本身目标。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既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科学发展观是正确认识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指导,为社会基本结构变迁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根本要求,同时也为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规定了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结构视阈下,量化社会结构张力与风险的预警指标包括作为基础要素的人口结构,体现社会整合方式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体现空间分布形式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体现生存活动方式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体现社会地位格局的社会阶层结构等。可通过因子分析法精简变量,构建包括四级指标在内的可操作化社会预警指标体系,以对当前我国因社会结构张力与风险而产生的社会冲突做科学预报,充分发挥转型社会预警机制的监测、预报及防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调解优先"的反思——以民事审判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当前确定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强化调解已经成为今后的基本趋势。根据民事审判结构理论,这一转换源于国家对当前社会矛盾高发的回应,其转换的逻辑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政法型司法体制层面政治对法律的深度介入——具体民事审判结构层面调解的强化。但是,社会结构层面矛盾的高发可能存在误判,而且还忽略了社会结构层面越来越强烈的法治化取向。因此,该政策转换不仅可能欠缺社会结构层面的原因,而且还与社会结构层面的法治化取向存在冲突。在双方合力的作用下,该政策转换将会从正反两方面产生叠加效应,对民事审判结构、司法体制、社会结构转型施加双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治理结构是指在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由国家、农村社会各治理主体在一整套制度安排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系框架。农村改革40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实现了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的转变,国家、基层政府、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农民个体以及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元治理主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具体表现为:宏观国家层面,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调适;中观乡镇层面,"乡政村治"结构的发展;微观村庄层面,村治结构的优化。总体而言,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演变遵循着由外生型治理结构向内生型治理结构转变的内在演进逻辑和善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代中国城乡社会发展的"社会事实",提出了"城乡多梯度差异社会结构"的命题和中国"六种区域社会文化类型"的理论观点.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多梯度差异化社会,并没有因为现代化的水平提升而变得缩小.在多梯度差异化的社会结构变迁中,中国区域社会形成了非同步化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变迁和多类型的区域社会.当代非同步化、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当代中国社会出现多类型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与区域社会文化类型与样态.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是一个多类型的、多元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体,不能把复杂的中国社会简单归结为"二元结构"关系,这一新的观点对于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现实特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云南藏族的寺院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近代云南藏区寺院的组织结构、收入来源、寺院经济的管理及运行方式,作了系统的概述。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藏族寺院经济在既往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作了分析,认为寺院经济是维系既往藏区社会结构的中介,寺院经济的中介作用促成了既往藏区社会结构所特有的要素关联方式。即通过扼制生产力变化的新因素,阻止生产力发展,来保持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社会结构的稳定,其结果使藏族社会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少数民族社会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庞大系统,由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等4个子系统所组成.少数民族社会的变迁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是总体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内在结构,即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变迁,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