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辞趣类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玲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8-13
辞趣是陈望道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术语 ,它是一类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文章立足于辞趣的三种主要类型和修辞效果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许钟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0,(5):123-126
“辞趣”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首创的修辞学术语,闪耀在“辞趣”理论里的语言美学思想和变异修辞观念对现实的变异修辞现象具有广泛的理论阐释力。同构串联句是语句修辞领域的“辞趣”现象,是利用句法编码“形趣”关顾句义表述“意趣”的变异修辞句式,倚重于语言美学效应提升修辞效益。 相似文献
3.
许钟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6):113-115
同形回复句的修辞机制,主要是通过句构调配上的“形趣”,来增益句义表达上的“意趣”。同形回复句侧重通过特殊的语句编码形式生成的美学信息,来提升语句修辞效益,体现出变异语句修辞的主要特征。其语用形式主要有关照同形回复句、对比同形回复句、首尾同形回复句三种。 相似文献
4.
辞趣作为一种积极修辞手法,在现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应用得极其广泛。本文在分析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语言的音义、文字的形貌、社会文化心理等辞趣形成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并提出衡量辞趣修辞价值的三条基本标准:适应题旨情境、具备逻辑理据、符合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5.
论隐实示虚的辞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新提出隐实示虚修辞法造词说:特意把词中实际理据隐蔽而代以谐音的虚假用字,以形成奇巧、智趣的风致。这是曲折、朦胧美与造词的结合。这类词古今一贯,为群众喜闻乐见,当代方言及近代俗语词中尤多,显出极大的普遍性、规律性。隐实示虚,虚中含实,与一般词语的见字明义大不相同。此为汉语独有,证明汉语词语可独立地兼有艺术欣赏性,汉语修辞特有“辞趣”一种,汉语造词之始就会有意中断词源,而与普通语言学所论词源中断大为不同。隐实示虚体现了汉语文化的艺术风格。这一研究可使方言词汇研究引向深入,也可在多方面丰富普通语言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7.
意趣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范畴之一,是"意"与"趣"在不断发展、衍化之后的结合物。意趣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来自它自身所具有的美学特点。意趣可以在形象直观中洞察。意趣体现出艺术家的终极思考。意趣源于现实生活,是世俗化、人情味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郑慧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32-35
中唐诗人卢仝,诗风险怪却具"俗"趣,从而融通了险怪和通俗,成就了虽怪却具亲和力的独特审美风格."俗"趣,即与当时民间趣味相契合从而具备通俗味、大众味的一种审美情趣,它在卢仝诗中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表达手法"俗";结构方式"俗";语言运用"俗". 相似文献
10.
孙兴香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59-60
清初美学家李渔受明末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与文艺创作中表现出对世俗之"趣"的崇尚:悠然闲乐的生活态度及"出自己裁"审美趣味、追求新奇与注重娱乐的文艺创作,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李渔的"趣"论仍然具有现代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语言象似性及其在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效果,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映象象似与拟像象似两个层次以及各层次的修辞效果。研究证明:象似性可以被应用到广告语言中取得相应的文体效果。这为修辞学研究做出了新的尝试,丰富和拓宽了象似性理论的研究,也为广告的创作和欣赏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崔秀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68-71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简要论述了模糊语言的修辞和交际功能,指出模糊语言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策略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更有效地传载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13.
温玲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5-79
数量象似性在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效果主要通过表达较复杂的概念意义或较简洁的概念意义取得。前者如冗言、重复、排比、委婉语、夸张、双关等,后者如简单句、祈使句,省略句等。创作者可遵循或违反该原则以达到特定的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石岩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
语言的创新性,指的是语言使用者产生和理解无穷多句子的创造性能力.这种创造性能力有两种:一种是规则制约的,即运用语法规则创造从未被人们使用过的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另一种是"修辞语言"的创造力,即将已有的语言单位按照认知规律用于新的情景,是对语法规则的有意偏离.所以,语言的创新与修辞是紧密相关的.基于此,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以拟声、谐音、仿拟、借代和隐喻等辞格为例,探讨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运用修辞手段创新语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无厘头电影对于喜剧情节、喜剧人物、喜剧动作、喜剧语言等各种喜剧元素进行了精心设计。其中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喜剧台词,正是使用了形形色色的喜剧语言修辞技巧,如谐音、夸张、不恰当比喻、重复、错综、仿拟、拼贴、反语等等,才制造了令观众捧腹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游戏与口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93-96
口语交际能力居于听、说、读、写“四会”之首,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应当率先得到发展。本文以认知的观点对课堂环境下的口语习得进行了探讨,提出:只有更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才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这就是游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是其后期哲学思想的精华,他从日常语言人手对语言意义作出经典阐释,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哲学观,而且对修辞学的哲学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中对意义使用的语境、目的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概念的阐释无不蕴涵着修辞哲学思想,对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贡献.从分析“语言游戏”三个特征出发,进而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上论述了“语言游戏”所蕴涵的修辞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郭远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8):202-208
解析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语言哲学清扫道路,需要回到语言修辞。本文首先呈现社会心理学修辞转向的历史逻辑,认为对修辞的信念和态度随着"人"作为主体的观念发生变化而变化,修辞因此被社会心理学发现并促进其理智地发展;然后分析社会心理学修辞转向的学科逻辑,认为"修辞转向"是破解社会心理学危机话语的一种变局方案,能够使社会心理学学科规划实现重构;最后着重介绍"修辞转向"下,社会心理学在社会认知、社会交际和后现代进路三个方面产生的叙述社会心理学、社会言语修辞和后现代修辞批判等特异理论并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刘挺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5):75-77
流行歌曲是当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流行歌曲进行界定,对其所运用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顶真、双关等修辞格及由此产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发现流行歌词中的修辞格运用能增强语言的可感受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单调为生动,使事物表现得更加生动活泼,思想表现得深刻隽永,意境表达得更加深远,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