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平 《经理人》2008,(8):44-49
“高成长”是过去10年中国企业的主旋律。 不少高速成长的企业,在企业资产、收入等硬指标上表现突出,在管理、制度、人才、创新、社会责任、价值观、技术、品牌等软实力上却遭遇瓶颈,面临成长的烦恼。 高速成长的企业,会因成长撕裂已有的管理体系和经营体系,会因成长引发更多的矛盾与冲突,陷入成长的陷阱:“没有成长等死,高速成长找死。”成长的企业有成长的烦恼;所以,成长是令人兴奋的,也是让人担忧的。 高成长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快速、持续和稳健发展?高成长企业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基因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相似文献   

2.
企业成长如同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成长“基因”推动企业系统内部的组织与功能不断地分化,从而促进企业系统机体不断扩张、新陈代谢,不断适应环境,并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企业也如同人一样要经历不同的生命周期,也拥有从出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一个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动态复杂化,新创企业成长中的不确定性使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陷入困惑,人们对新创企业成长的预测变得更加困难。本文试图从机遇管理的视角对新创企业成长进行研究,探析动态环境下机遇管理能力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引导新创企业加深对企业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把握,认识机遇和机遇管理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企业重组使不同企业的员工成为一个集体,他们自身都带着原来企业的文化烙印和行为准则。企业重组整合,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资产、管理方式、文化的融合,重组后,制定新的行为准则,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这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直接关系到重组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离开创新,企业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海尔总裁张瑞敏总结海尔的经验说:“海尔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最主要两个字:创新”。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指出,在竞争激烈及低成长期间,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创新。经营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环境适应业,能适应环境变化者才有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不能适应者自当淘汰。而今天适应变化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企业的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6.
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成长边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成长边界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动.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的能力体系,通过企业动态能力讨论企业边界,使企业能够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实现健康成长,并通过分析企业的成长模型,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的边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的“第一资源”。一个企业的成长是由每一位员工成长的合力推动的。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人才创造优秀的企业。我们也意识到,评价、衡量企业的指标多种多样,“世界五百强排行版”就是各大公司的竞技场,他们在那里被认知、赞扬、崇拜,也被遗忘、冷落、淘汰。在这大浪淘沙、百舸争流、千变万化的过程中,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是惟一不变的,它使企业起死回生,它使企业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非公经济迅猛发展,非公企业不断增多,非公企业党员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通过走访调查、发放问卷表和座谈了解,我们感到当前制约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的主要因素,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非公企业人员流动频繁。由于非公企业用人机制比较活,职工流动频繁。人员的相对不稳定性,制约了党员教育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9.
Ram Charan 《经理人》2011,(12):56-56
优秀的执行力,是凸显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关键。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9个能增强企业执行力的要素。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还包括帮助这些人不断成长,不断适应工作中出现的新需求。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在有效性上超过这一点。一些中小企业尤其要注意,企业成长非常快,但是一些员工可能没有跟上企业的脚步。如果不能帮助这些人和企业一起成长,在未来他们就可能成为企业成长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管理的“两手”,一支手是硬的,一支手是软的。两者密切关联,既相互补充、协同作用:但两者也可能相互冲突、相互削弱。因此,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必须正确认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梁俊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163-164
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的约束下呈现出两种显著的差异化成长类型:企业增长和企业发展。通过分析影响企业成长模式的因素分析,剖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成长模式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了经营者在传统的代理模式下倾向于忽视企业发展而不断追求企业增长。最后从委托代理角度,就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改进效率的方法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后,青年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更是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动力,如何创新共青团工作带领青年快速融入企业,是企业共青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作为一种理念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毫无疑问,有创新才会有新作为。企业共青团作为企业党组织与青年联系的桥梁,作为青年群体的代表者和发声者,只有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共青团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企业共青团工作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应是一个鲜活的有机体,既有各种硬件构成的躯体,又有一套精神理念软件塑成的灵魂。 这几年,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坚持从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结合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从一个榜上无名的亏损小厂,成长为华东地区粘合剂专业生产厂家、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其“黑松林”商标也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走进厂区就能感到他们强烈的市场意识:现场管理的“七无六不”,安全管理“双环钟”,环卫管理的“巡检表”等使人直观地了解到黑松林不仅在练唱功,更在练做功。 “六倡六戒”——编钟和警钟 “人事为本,…  相似文献   

14.
今天对于每一位中国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把美好的愿望化为实实在在的收获,似乎遇到了比预计更多的困难:不仅市场的格局在变,竞争的手段在变,财富聚集的速度在变,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成长战略也在变,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寻找到新的成长方式.这个新的成长方式可称之为价值成长,以这样的方式成长的企业即为价值型企业.首先,提出价值模型,在了解中国企业在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基础上,构建价值型企业的模型;其次,提出价值战略,即价值增长、突破边界、回归终端;随后,探讨如何完成价值实现:在中国本土市场领先,融合新的驱动要素,重塑新的管理;最后,探讨如何实现价值持续,即探讨真正融入全球化的企业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企业成长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成长资源和成长过程两方面分析了企业成长的一般机制,以及高技术企业成长对资源要素和过程要素的特殊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高技术企业成长制约因素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创业学习是新创企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尽管创业网络蕴含了大量可供新创企业学习的知识资源,然而少有研究对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本文整合社会资本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层次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对成长绩效有正向影响;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对成长绩效有正向影响;创业学习对创业网络与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社会资本理论与组织双元理论有重要贡献,对挖掘创业网络的学习价值并实现新创企业双元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范明  汤学俊 《管理世界》2004,(10):107-113
产业力纬度、技术力纬度、制度力纬度以及市场权力纬度构成企业可持续成长的4力纬度结构。企业系统是人工复杂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性。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现状、4力纬度结构和外部环境的随机涨落因素,从总体上确定了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跃迁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自组织机理表现为企业系统演化的不确定性、企业系统的序参量、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势函数和非平衡相变。中国企业必须重视产业、技术、制度和市场权力的培育及其交互作用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与运行的系统,是与人类社会、自然生态密不可分的文化领域,是按一定规律和周期运行的生命体.企业成长及发展的循环过程就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团队建立和完善的全过程.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企业,很多因素可以促成成功,有些因素带有偶然和幸运的色彩,有些因素只能是短期因素而不能持久。但无论如何成功的企业都会面临一个无法摆脱的问题:如何保持并放大成功?如何维系企业健康持续的生命?面对同样的课题,不同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解决路径——战略重组、经营转型、组织变革、领导更换、人力资源开发、流程再造、质量管理……但是,在变革这些方面时,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引变革方向,影响变革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从时间视角出发,聚焦研发情境下探索与利用的转换速度。融合间断平衡理论和组织双元理论,分析跨越式和渐进式两种不同速度的研发转换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冗余资源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8年中国A股1 03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检验,研究表明:总体上研发转换正向促进企业成长,意味着研发转换是企业适时切换技术赛道,以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跨越式研发转换有助于企业质的成长,但会折损企业量的成长,是组织以牺牲量的扩张为代价而获得质的攀升;渐进式研发转换对企业量的成长与质的成长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常规情境下是更佳的策略。冗余资源在研发转换与企业成长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其助推作用大于因管理层代理带来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