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对于学生情趣的陶冶、个性的发展、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强化“阅读反思”,注重课外积累,培养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基于“批判性阅读”基础上的挖掘文字叙述背后的真相、并将这“真相”准确描述出来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少需要“批判性阅读”、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部署,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调查研究正在各地火热展开,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工作量质齐升。调查研究要力戒假浅,倡导真深,务求实效。同时,有媒体指出,相较于真调实研,还需注重和克服“浅调研”现象,它介于真调研与假调研之间,只解决表面问题不解决实质问题,搞折中主义应付交差。透视辨析“浅调研”的种种表现,发现这是一种不接地气、不寻根源、不解难题的“虚浮症”。“浅调研”,“浅”在认识上。从出发点说,政治站位不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大道至简,须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中学生的作文时,常常会有一种失重感。所谓失重,是指语言贫乏、内容浮泛,缺乏厚重的质感和内在的蕴涵。这固然与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生活阅历相关,即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但究其根源还在于他们缺少文化底蕴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5.
阅读不是机械地看书,而是幼儿调动内部信息去观察、理解视觉所及的信息内容。对幼儿而言,他所能解读的符号信息,存在于它的学习、游戏、生活之中。因此,我们认为:凡是摄入孩子眼帘的视觉符号,孩子解读的过程就是阅读。阅读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游戏当中。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良好习惯及运用阅读经验探索解决问题,建立具有个人特点的表达表现方式,为其今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阅读影响儿童一生。以“图书、媒体阅读;生活体验阅读;艺术表演阅读”为活动类型,并通过“感知理解、观察表述、体验创造”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使课程的形式不仅是幼儿的学习,而且是幼儿的游戏与生活,让每个孩子在丰富的“阅读”中,“能说会道、能想会做”、养成习惯、使人格健全、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喜欢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密切相关。从心理学吸收与表达的角度来说,读(包括听)是吸收,写(包括说)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另外,就语文教学来说,吸收过程渗透着表达,表达过程也进行着吸收。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重阅读“吸收”,不重阅读“表达”,只管阅读“认识”,不管阅读“应用”,破坏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以读助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这种语文教学不仅违背了“课文是例子”的教学原则,而且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在注重“以读助写”的同时,加强“以写促读”并最终实现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实现读写良性循环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8.
南江县政府稳步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畅通公开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政务公开由“半”到“全”、由“量”到“质”、由“浅”到“深”的转变,成功助推了南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阅读不仅包括课内阅读,还包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更是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读书的习惯,收藏并与学生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相似文献   

10.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个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稍显陌生的节日,已经悄然走过了20年的历程。
  近日,多家机构的阅读调查已经显示,电子书正在逐渐取代纸质书,成为人们阅读的最主要途径。在这个数字化阅读、碎片式阅读蔚然成风的时代,中国人的阅读现状究竟如何?和以往捧一本纸书安静阅读相比,现在的人如何读书?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究竟有着怎样的读书习惯?而已经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民阅读”,又在经历着怎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怎样指导幼儿正确阅读也应是现代家庭中所应重视的环节。创设良好环境、选择适宜图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建构“感知-体验”与“感知-探索”的指导模式,寻找有效指导途径。遵循激励性原则、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阅读成长。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为此确立了三个方面的阅读教学理念。一是树立体验性阅读观,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二是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三是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即“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根据这三个阅读教学目标层次,可采用以下方法分别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还不会识别“行业竞争点”,还不会依据自己的战略,来刻意地“规划、培育核心竞争力”,于是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浅层次的价格竞争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低段的语文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15.
齐殿斌 《领导广角》2001,(10):54-55
我这里说“政绩”,不是指某些人搞的“虚政绩”、“假政绩”,而是指为官者在任期间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政绩”;我想,一个领导者的“政绩”背后,还应该有个“家绩”。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本文主要阐述了指导学生课文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其核心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扎实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王中山 《决策探索》2009,(22):84-84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的“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项目”表彰大会,在深圳召开,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喜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这是继今年1月该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之后,获得的又一项全国荣誉。河南省共有两个单位获此项荣誉,另一个为河南省天缘读者俱乐部。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早已不再是报纸与书籍,即便是市场中内容丰富的期刊杂志也越来越引起不了读者的重视,今天的大众阅读已经开始向电子化、网络化倾斜。人们通过各种电子媒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海量的资讯,这样的快餐文化便催生了浅阅读现象的出现。本文分析了浅阅读的起因、危害,探讨了如何借助图书馆来引导大众保持正确的阅读观。  相似文献   

20.
朱晖 《管理科学文摘》2012,(16):206-206
图书馆需要以读者为中心进行直接而主动的知识信息交流,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公益阅读活动搭建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强化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因此,重庆图书馆特别在“4.23世界读书日”的时候策划了一次全民阅读“新”体验的活动“借你一次亲密阅读——真人图书馆”。本文以此为例,简单谈一下图书馆公益活动的开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