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试论陈维崧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清词阳羡派的领袖。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他的词不仅以数量之多,而且以雄劲苍凉的豪放风格,在清词坛上独树一帜,清代词学界肯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锡鬯,其年出,而本朝词派始成……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八。”“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  相似文献   

2.
清代词创作与词学理论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又以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常州词派宗主张惠言最具有代表性。三位词派领袖,创作各有成就,理论各有建树,体现出创作先行、理论自觉、双向互动、繁荣词派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化家族是清代阳羡词学兴盛的重要支持力量。阳羡陈维崧家族、万树家族、史惟圆家族、徐喈凤家族、储方庆家族等,词人辈出。这些家族间彼此联姻,使清代阳羡词人因姻亲之缘而结为特殊的家族文学共同体,相互激发创作兴趣,共同展开词创作,积极建构地域词学传统。联姻,不仅加强了阳羡家族的文学交往,而且形成了特殊的创作机制。本文拟在家族视野中,探究联姻如何影响清代阳羡词的演变,揭示家族联姻与清代地域词学发展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众多文化家族投身于清代词学复兴的洪流之中,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究竟承担了怎样的责任,对清代词风产生了何种影响,这还是清词演进研究中的模糊环节之一.本文从研究阳羡储氏家族的词学成就入手,从词情、词艺、词学理念等方面,探究储氏词人与迦陵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创作风貌,通过描述清代阳羡词学的流变轨迹,试图揭示文化家族对推进清代词风演进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5.
面对明词流弊,晚明清初词坛许多词人和流派对此作出了很多反思、批判和探索,其中有云间派的复古崇雅,浙西派的以雅革俗,阳羡派的以豪放代柔糜等,这些都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是在这其中还有标举性灵,以真情铲消浮艳的一派人长期没有被足够重视,这部分人就是以纳兰性德为首的“真情派”。这一词派独抒性灵、张显个性,是清词中兴的灵魂力量,其影响遍及整个清代和民初的词学。  相似文献   

6.
清代前期相对宽容的文化政策取得了成效,汉族知识分子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朱彝尊诗词风格和文学思想之转变为文化政策影响文学的典型案例。朱彝尊博学鸿词试中第后,前期作品中所表现的出入之间的矛盾彷徨不复存在,其学习《乐府补题》所作的咏物词丧失了南宋遗民词的精神内核,远离了比兴寄托传统,其追求的"醇雅"实际上脱离了风雅精神。与浙西词派的兴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维崧和他所开创的阳羡词派。随着文化政策的变化,文风的推移,阳羡词派因词风不合时代精神变化之节拍而逐步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7.
<正> 由唐圭璋、施蛰有、马兴荣主编的《词学》,第四、五辑已于近日相继面世。《词学》各专栏以“论述”和“文献”为重点。第四、五辑的“论述”部分发表了《况周颐词论管窥》,对况周颐的词学观点。作了充分的研索和阐发。《论阳羡词派》一文从地域、意趣格调、渊源三个方面对被忽略的阳羡派进行了论证。此外还刊载了《袁去华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的研究包括文学创作史和文学接受史两方面.对文学接受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把握文学史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对清代词坛而言.唐宋词选本深刻地影响了清代词学的走向,故本文以<绝妙好词>在清代的接受状况为个案,考察其在清代的接受和传播情况.<绝妙好词>重行于世当是在1678-1684年之间,其在清代接受活动的对象主体主要是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正是在对前代词学的接受吸取中,清代词家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词学理论,清代成为一个词学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陈澧是清代词史上的一位重要词人。参加越台词社对陈澧的创作有重要影响。有学者以为陈澧词突破了浙西词派和阳羡词派,此说不确,事实上陈词正属浙西格调。陈澧词向有“学人之词”之誉,无论是从岭南词史还是整个清词史来看都值得重视,且这种特质还有功于清词词境之开拓。另外,考察陈澧词有助于对浙西词派后期的发展有更为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词占有特殊的地位,百派回流,名家辈出.从词派理论的贡献、词派的时代精神、词内容意境的开拓以及清代词家为地位的抗争等几个方面揭示清代词派在清词发展史中的作用,并在最后得出众多流派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词为小道末技局面的结论,而词学依然徘徊在文坛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黄景仁的《竹眠词》风追“苏辛”,实践“以诗为词”,为阳羡词风的派外流响。然通读其词,悲哀之气扑面而来。完全是盛世之哀音。文章试通过分析黄景仁反映政治理想、家庭和爱情生活的词在豪宕风格背后的悲剧色彩,来探求《竹眠词》独具的神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惠言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人物,其于治经上多得皖派学人的指导,从而成为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而其词学也颇多经学色彩。从张惠言治词之目的以及经学施之于词学两方面来考察皖派学人对其词学观的影响,可以展示出清代江南一带的士风和词风。  相似文献   

13.
宋征璧为宋征舆从兄,号为"大宋",宋征舆则称"小宋"。他们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词学活动的最早组织与核心主持人,是云间词派词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也是云间词派创作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由于陈子龙崇高的历史地位,广泛而深远的文学影响,以及大小宋名节有亏,清代与此后的诸多词论家多淡化或不提大小宋的重要词学贡献,而将陈子龙视为云间词派的开派宗主。  相似文献   

14.
系统梳理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于历代词选的批评,以此凸现陈廷焯的选本理念。并以其对清代朱彝尊《词综》和张惠言《词选》的批评为考察重点,分析其词学观念在前、后期的变化轨迹,以此折射出晚清时期浙西和常州两派词学渐趋合流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素以诗、书、画著称而不以词名。其实他生前作词用力甚勤,且曾期望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其《词钞自序》中云:早年即从邑中前辈陆震学词,“燮作词四十年,屡改屡蹶者不可胜数。……而此中之酸甜苦辣备尝而有获者亦多矣。……吾愿少宽岁月以待之,必有屈曲达心,沉着痛快之妙。”又云:“少年游冶学秦(观)柳(永),中年感慨学辛(弃疾)苏(轼),老年淡忘学刘(过)蒋(捷),皆与时推移而不自知者。”他始为范县令时,即自订诗集、词集付梓,时人对其诗词的评价,以为“词好于诗”。板桥时代的词坛,影响最大的是主豪宕的阳羡派和主醇雅的浙西派,而常州词派则尚未  相似文献   

16.
清朝词的创作与词学理论,都呈现出中兴的局面,清代初期的词论,以王士祯为代表的“婉约派”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词学理论主要有下面几个核心论点:一、以“婉约”为正宗而不废“豪放”,主张融合两派之长,另创新体;二、重“自然”、“本色”,严诗、词曲之界限;三、对词中感情之作用及其它创作规律进行了有益探讨,清初“婉约派”的词学理论,为清代词坛的繁荣局面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17.
朱彝尊是浙西词派的领袖,也是一个卓有建树的词学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词学新见:学习南宋风格,以姜(夔)、张(炎)为宗,倡导雅正规范,构筑了系统的词学批评理论,奠定了浙西派的词学理论基础.朱彝尊的词论批评具有反拨明代词学观念的性质,有极强的针对性.从朱彝尊及浙西词派之后,清代词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并强化自己的特质,终于...  相似文献   

18.
清初词论家们努力恢复词的雅正传统,因此他们着重强调词曲之辨。在强调辨体的同时,清代词论家们愈益强调推尊词体,由浙西派朱彝尊到常州派张惠言周济再到晚清诸词论家,他们的词学观经历着较明显的由辨体向尊体的理论批评转向过程。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清代词学的成熟,它同时也是清代词创作繁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词学久成扞格的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在近代能走向合流,既是词学发展的必然,也与一二关键人物的倡导有关.端木埰即堪称清代词学向近代转型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过渡人物.他在创作方面兼师王沂孙与姜夔,旁涉苏轼,理论上远承张惠言和周济学说,近接金伟君、祁( )藻、周之琦及其尊人的词学观念,以"浙"济"常",以自己的创作、批点和选本,有力拓展了常州词派的理论格局,对"晚清四大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并由此而奠定了晚清词学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词论中的“江西派”概念是清入吸收诗学资源提出的词学命题,它出现于清代前期,一直延续到近代,迄今仍在引起争议.江西词派说由厉鹗首先提出,经过此后几代学人的阐释,这一命题在地域与词格两个层面逐渐达成统一,实现了江西词派向江西诗派的同质转化,并且应用于晚清词人调和南北宋之争的创作实践.词学语境中的江西宗派,既包含了清人对于前代词史的解读与接收,也涉及清词自身的整合与开拓,看似内容驳杂,实则环环相扣,具有合理的逻辑程序.对于当代词学研究者而言,它也是掌握清代词派流变的便捷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