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策纲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的最根本的东西。意识形态一方面支持政权,一方面条理社会,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两层功能,这种思想学说必须在相当程度上为国家和社会接受。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的显现的部分,它看得见摸得着,是意识形态的体现和延伸。中国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倡导民主、公正、公平的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向民主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意识形态概念出发,阐明意识形态与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剖析了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发端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是一种国际思潮,其引起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触动了现代政治最为敏感的神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哪一个是现实可行的方案?"意识形态终结论"在所谓客观的社会学研究背后,隐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它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在方法论上具有形而上学性。其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对精神分析与社会学方法的误用,滥用精神分析使得"社会心理化、心理生物化"成为解释社会历史的公式,而其意识形态的立场则使得社会学的实证方法不再客观,充满了先入为主的偏见。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与权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手段,它还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传媒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对意识形态功能的执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介权力这一桥梁来实现的.媒介权力的实质是物对人的控制,它有着自己的主体性特征与来源基础.媒介权力是历史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停地发生转移.如今,媒介权力体现出由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向"科技话语"和"消费话语"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是英国文化批评的先声.阿诺德的文化观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机器文明的反拨.一方面他将古希腊文化设定为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树立起纪念碑式的膜拜对象,另一方面,他认为人有着朝向完美和自由的使命,凡是不利于人性的自由发展的,都被视为文化的敌人.他寄厚望于人文教育者,希望他们以使徒传教般的热情传播文化;他也寄厚望于现实政治国家,后者在他那里作为最好的自我的共同的化身,保证文化伦理共同体——社群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阿诺德的文化批评关注理性、真理、自由、主体性等基础性话语,关注公民道德与社会正义,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是一致的,也难怪坚持社会政治批评的伊格尔顿将其视为自己社会政治和文化理论重建的逻辑起点.但是,回溯阿诺德的文化理论,在马克思的否定的意识形态论面前,他的“文化-国家意识形态论”流于简单化和平面化.他没有看到与阶级性相关联的文学艺术观念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与意识形态的支持或对抗的复杂关系,更没有看到意识形态的对现实政治的维护和对人的规范塑造等主体建构的实践功能.所以,他心目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联姻,那种诉诸现实国家作为文化的权威和传播中心的构想,只不过是维多利亚中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心中的幻象.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发表讲话,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说,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这三个"机会"的强调,阐述的是一种关于机会平等的政治伦理愿景。机会平等作为通往社会正义的路径和原则,在政治伦理的框架当中占有基石般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论、制度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范畴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性,使得它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具有独特的实践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不能仅仅从纯粹理论的维度来进行,而应该将制度与实践包括在内,这样才能提供一个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考察政治意识形态问题与现象的角度。基于此,本文探索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即政治意识形态的三个表现维度或形式:政治理论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传媒上发表和在展览馆展览的具有艺术性质的民间剪纸,其版权主体为域群和剪纸作者,域群和剪纸作者共同享有精神权——署名权和财产权——域群享有版权的20%,剪纸者享有80%。  相似文献   

8.
统一认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前提。意识形态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社会主义大学所独有,资本主义大学同样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要求——铸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的宪法地位是公务员在宪法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综合表现。西方国家公务员宪法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是西方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结果。它具有政治中立 ,职能独立 ,职务常任等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是那些帮助团体创造并达成共同目标者。国际政治中的领导者传统上一直是那些最强大的国家。不过,在国际政治的背景之下,硬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要高于其在民主国家内政治中的重要性。在国际关系中,征服或赤裸裸的胁迫并非领导,而只是发号施令。非同一般的实力有时被称为“霸权”,它虽说与领导有关联,但即使对霸主来说,价值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文学的审美及意识形态性葛启进从根本性质上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性”是文学区别于哲学、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以及宗教等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外层空间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既不是"无主物"、"公有物",也不是"共有物",人类对其并不全面享有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人类对共同继承财产享有的权利近似于用益物权。"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不是国际习惯、国际法原则、强行法、政治性质或哲学性质的观点,它是尚在发展中的具有重要进步意义的一个国际法概念,是对外层空间法律地位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风云剧烈变化的 1 976年重新出现的《人民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 ,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 ,它对政治做出了彻底的言说 ,无论是作为一个大文本还是其中各个小文本叙述的只是政治。在形式上 ,它是政治的产物 ,它出现的方式、作品的叙事模式都是政治化的。其中 ,斗争回忆不仅具有叙事学方面的功能 ,更是现实斗争合法性和必然性的确证。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的宪法地位是公务员在宪法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综合表现。西主国家公务员宪法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是西方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结果。它具有政治中立,职能独立,职务常任等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通过历史形成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崇高的道德规范。它是主导民族形成共同心态的灵魂,支撑国家整合构架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一方面表现为一种历史传统具有永恒的继承性;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又具有相对的差异性。这种由于时代的变迁,政治、经济状况的演变,不同时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由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经济思想、道德观、哲学、宗教等观念形式组成为错综复杂的巨大精神网络,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从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考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轨迹,从中找出它的特征,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任何文明若想延续,都需要有两个载体:一是精神的载体,即宗教或非宗教学说,构成了文明的意识形态;二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力量,构成了文明的制度保障。精神载体和政治载体缺一不可,否则文明就无所依赖,站立不稳。中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最早把文明的精神载体(孔子学说)和政治载体(帝国结构)结合起来,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目前,在这个纷繁变化的世界上,只有依靠所有文明的共同努力、携手共进,才能解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不同,它在内容上涉及到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是与一定社会形态中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明确的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下考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它的本质内涵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意识形态的矛盾分析表明,意识形态深陷理性与价值、理论与实践、普遍形式与特殊利益的矛盾之中,这些矛盾关系表明意识形态已经越出意识边界。对意识形态的政治关联性、总体性、相对独立性特征分析表明,意识形态深深地嵌入生活世界中,表现了政治对生活世界的总体渗透。意识形态具有的政治认识、合法性及经济变革功能是其实现政治嵌入的具体形式。意识形态的超越不可能通过理性批判实现,超越意识形态只能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实践,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一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自己的科学、文学、艺术等创作成果享有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属于财产权的范畴。从理论上讲,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同一般财产权相类似,它既可以由作者本人享有和使用,也可以依法通过转让、赠与和继承等方式,由他人享有和使用。但是,在我国,作者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