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程广军 《职业》2008,(11):80-81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博学、多才,才能"教书";心理健康、心态平和,才能"育人".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如果把学生作为洁白无瑕的银幕,那么,教师就好比是清楚的拷贝,拷贝上的一切将毫不掩饰、毫无保留地投映到银幕上.教师的人格特征必将在学生的心灵中,在学生人格上,留下深远而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外教育史表明,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苏格拉底、孔子等都是如此.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的,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3.
在笔者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改革烦琐枯燥的理论学习方式,创设新颖轻松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愉快地学习.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乐学的氛围 要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学习.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4.
李军  王志良 《职业》2012,(21):48-49
近年来,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了严重的"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是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场所,其成败在于师资的水平的高低。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健康的维护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良的教师,除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使人将教师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相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学理念的更新,人们(包括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学习理念也随之而改变,与此同时,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因此,要想教好学生,让学生接受和认可,教师就必须适应新形势,运用新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另外,教学还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这个所教对象的具体特点,灵活地"教"学生,向学生传授知识,即要在"活"字上下功夫,绝不能干篇一律地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去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用更多的爱来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能及早成才,并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更好地融于社会,面对以后的生活.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更是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妥善解决呢?  相似文献   

8.
林涛 《职业》2010,(36)
中职学校的学生已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在尊重的基础上用情感去教育学生.情感教育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笔者一直努力追赶时代的脚步--是学校里第一批使用寻呼机的教师之一;第一批使用手机的教师之一;第一批使用家庭电脑的教师之一……这些第一为学生塑造了新时代教师的形象,拉近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笔者在享受着传道授业带来的巨大幸福感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享受和追求,因为现在的学生更喜欢生活方式现代化和个性阳光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邹戈奔 《现代交际》2014,(6):179-181
提升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本在于对学习的一方产生较好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标。但作为教师的一方,必须切实提升高职学校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包括人格提升、知识素养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提升等,夯实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多途径、全方位的对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迎 《职业》2016,(17):113-114
目前不少技工学校提出了"技能+品德"的人才培养模式.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旋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本文提出,语文学科在实施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教学内容能真实生动地体现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传统美德,真正地做到了寓德于教,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健全学生的人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赋予了我们教师新的工作内容,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由于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即我们的学生是拥有思想的鲜活生命,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要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完善的人格.避免采取过激的举动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充满爱心地去尊重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来塑造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教师直接承担着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师的不当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精神伤害。在现代教育下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运用合理的方法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温文章 《职业》2008,(5):33
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对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学生毕业即将走向社会时进行教育的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问题.如何高瞻远瞩,针对新形势要求,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掌握职业选择的技巧和规律,是职业学校必须认真对待和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强 《职业》2010,(14)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后进生,用心中的爱去感化他们,用智慧去改造他们,后进生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爱是后进生转化的根基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后进生由于平时受到的惩罚和指责多于赞扬和鼓励,所以更渴望得到老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15.
抓住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书育人是培育人格、塑造灵魂的劳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人格,把握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之欲、上进之心、自制之能,将教师对教学的主动转化为师生对学习的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爱与体罚     
岳红 《职业》2006,(Z1)
"只因学生写错两个字,老师就用板尺打了学生头部18下,导致学生住院治疗"。这是笔者在报纸上又看到了一则令人心痛的报道学生被打事件。一、教师应"爱生如子"《教师法》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有的教师却  相似文献   

17.
德乃国家之基、民族之魂、为人之本,德育是人的教育,人通过德育而成为"人".学校德育是所有工作的核心,要把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提升.中职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重视发展变化的现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现状,改变传统的教自方式,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彭引微  彭永微 《职业》2017,(15):98-99
处在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中的中职教育,学生大部分都来源于中考失利的初中阶段学生,中职院校生源质量堪忧.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缺失、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人文精神以及正确的自我认知等问题.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是一门具备纯粹理性与严谨形式的学科,蕴含着优化个人道德、塑造健康人格的力量.而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使得其教学过程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故应凸显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整体影响力和塑造力.因此,中职数学教育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该承担起中职学生的人格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对待学生耐心温和,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帮助学生,及时为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发现缺点时用火热的心肠去感化他们,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是他们的亲密的朋友,就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自己参加十余年的工作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杜华锋 《职业》2007,(18):95-96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气质、知识、能力、爱心等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力、辐射力,教学效果就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否形成友好、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品质.教育学家徐特立曾说:"因为教师是领导者,所以不能不谈教师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