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豫菜文化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中国烹饪文化中,豫菜文化是发祥文化,豫莱文化是和中文化,豫菜文化是大众文化,豫菜文化是素食文化,豫菜文化是医食文化。豫菜文化是农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应该向工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化转化,从而实现豫菜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一要做到文化自觉,对以儒学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进行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第二要做到文化上的自信,反对和消除殖民文化心理和狭隘的自我中心观念;第三要在坚持民族主体意识、坚持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坚持现实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3.
徐国利 《江淮论坛》2012,(2):97-104
孙中山的历史观实为民本史观,具有浓厚和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在他看来,人类进化史应当是互助的道德文明进化史;道德理性的不断提升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历史发展就是道德文明不断提升的过程;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建立道德完善的大同世界;中西文化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文化是道德文明和王道文化,西方文化是物质文明和霸道文化,中国文化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往,学术界对中央苏区文化研究存在的根本问题是范式传统、方法单一、立意不深,大多局限于就苏区文化谈苏区文化,体现不出中央苏区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当前,要深化中央苏区文化的研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理清中央苏区文化的内涵;第二,进一步梳理中央苏区文化的发展脉络;第三,转换视角,深入研究中央苏区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第四,拓宽视野,深入研究中央苏区文化与五四文化传统之关系;第五,创新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文化传播与中央苏区文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其实在欧美国家,并没有西餐这个概念,只有法国菜、意大利菜、英国菜这样的定义.而在中国人眼中,"西餐"基本上是指包含了开胃菜、头盘、主菜、甜点等流程的餐食,而这套流程事实上是法国菜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国人说到西餐想到的就是法国菜. 法餐之所以如此得人心,不得不从它将西餐发展到极致说起.此时意大利人想必会不服气地搬出"西餐之母"的名头据理力争,但要论食材的广泛、用料的奢侈、摆盘的讲究、用餐礼仪的庄重等等,仅仅是意大利面和匹萨恐怕还无法企及.不过法国菜源于意大利菜这一点无可非议——16世纪意大利女子嫁作法兰西王妃,同时带去了意大利菜的烹饪方法,这也造就了后来法国菜的辉煌. 最初的法国菜系成形于法国大革命前的皇亲贵族家里,贴切地说应属于宫廷菜,因此选材必定是名贵的,贵族们以重金鼓励厨师创造新菜品,路易十四更是会摆下持续几天几夜的豪华宫廷宴,这些都是今天人们对法国菜奢侈印象的来源,不过也正是那时法国人对美食近乎穷奢极欲的追求使得法国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结束后,宫廷菜走向落寞,民间法国菜开始流行起来,人们选用新鲜常见的食材,用简单的做法烹饪出家庭式法国菜,类似特点在普罗旺斯菜肴中便可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根据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改造。首先,中国文化中与封建社会相联系的部分必须抛弃;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人性、做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要根据现代化的发展进行新的诠释;再次,必须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只有经过这样的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大华 《齐鲁学刊》2006,4(2):24-29
抗战时期钱穆的文化复兴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反对清末以来一些“革新派”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以西方文化为评价标准,不加分析地把中西历史文化传统与性格的不同,看成是先进(西方)与落后(中国)的区别,把自秦以来二千年的中国历史都说成是“中古时代”或“封建时代”的历史,否认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甚至自我菲薄,把中国历史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而主张对中国历史文化要有“温情与敬意”;二是对中国文化特殊性的阐释,在考察中国文化赖以产生的独特环境的基础上,就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在政治、经济、人生观念和宗教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文化演进过程的四期说;三是对文化复兴之道路的探索,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来接纳或吸取西方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经历了多次的文化转型与文化重构 ,每一次原创文化的再阐释 ,都在文化还原中促进了文化发展。中国原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跨文明阐释有三大互动体系 :古今文明体系 ,东西文明体系 ,俗雅文明体系。比较文学与文化复兴的另一重联系是 ,比较文学研究有三大理论前提与学术原则 ,亦是文化复兴与人文发展的三大定律 :一是要有文学自觉自律的历史文化自觉与独立学科及发展规律可循 ;二是要有跨文明整合的跨文化、跨学科互动体系 ;三是要有文化变革、文明重构的还原与复兴、转型与重构。中国原创文化的复兴 ,不仅需要比较文学的跨文明整合及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也促进了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学术探讨的深入。中国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是互动同步的一个开放结构 ,“引外融中”“借西改中”“用他构中”是中国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的三重境界。文化转型、文化变革、文化复兴成为比较文学发展的知识力量与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9.
论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西文化之争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思想家所关注的焦点。五四以后 ,年轻的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阐释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 ,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同时在辨析东西方文化异同优劣的基础上 ,主张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并强调要运用革命的手段 ,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文化。瞿秋白这一关于东西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阐述 ,既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也为五四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丁素 《中州学刊》2003,(5):138-141
中国近代以来的重大运动和历史转折 ,都始终相伴着对先进文化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国近代文化在黑暗、彷惶中选择的历史必然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拯救中国革命和导向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之必须的中国先进文化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在新的历史制高点上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群。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市场等方面产生了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严重影响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健康发展。文章利用库仑定律,构建了城市群利益冲突模型来测度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利益冲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河南省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前景日益广阔.但同时,河南也存在着人均产值低、城市化进程缓慢、经济发展总水平不高等问题.这是由于河南省在政策、制度、科技与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造成的.因此,河南要抓住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发挥自身地域优势,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式,促进河南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中原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河南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关系粮食生产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根据河南省未来十年粮食生产战略工程、河南农业资源的特点、实地调研数据,以及目前利用耕地、水、环境投入物等投入资源的使用情况,结合生态经济理论,河南应改进上述资源利用方法的针对性措施,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平 《河南社会科学》2001,9(5):115-117
文章论述了河南坠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分析了河南坠子的现实境遇,提出了让河南坠子走出困境的四点意见:(一)唱词、唱腔必须有所革新;(二)演出方式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三)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四)传媒应重视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5.
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东周的国都。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政冶、经济、军事、文化与教育急剧变革的时代,地处中原的河南占尽了各种风气之先。本文从大量的史料出发,分析论证了当时河南士阶层崛起和私学出现的历史背景与嬗变过程,从而得出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士阶层崛起和私学出现均滥筋于河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禾 《河北学刊》2001,21(3):19-23
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经济伦理的根据和可能条件,随后分析了全球经济伦理与西方经济伦理的关系,最后还就中国对全球经济伦理可能的贡献发表了看法.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争取中国在全球经济伦理问题上的发言权,是我们不可让与的权利.中国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者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伦理研究,对全球经济伦理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是风好扬帆时——关于打造河南文化旅游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五”期间,是中国旅游业承前启后的关键性历史时期,旅游业将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力培育和发展而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机遇,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两者的叠加将会为中国旅游业,包括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机遇。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不在自然资源而在文化资源。有效地开发建设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文化资源,使这些资源转化为产品,打造出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将会大大促进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河南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8.
关于河南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河南城镇化进程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河南的城镇化进程,重点是小城镇建设。目前在河南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一要科学规划,因势利导,塑造特色。二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三要加快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四要建立并完善农村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五要搞好小城镇发展中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形象是无形资产,是资源,是市场,是环境,是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必要条件。古代的河南,历史的河南是文明的、鼎盛的,形象是完美的。20世纪末,河南发生了几起突发事件,给河南抹了黑。但这决不代表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的整体形象应当是好的。河南人开始冷静地反思自己,重新打造河南形象也被省委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新世纪河南形象研讨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本文所综述的就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