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陶瓷材料的脆性特点及增韧的要求 ,分析结构及脆性机理 ,提出了提高陶瓷断裂能和塑性滑移系统等的增韧措施 ,特别是针对 Zr O2 相变增韧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的液晶聚合物(LCP)增韧改性环氧树脂/聚酯纤维复合材料。利用冲击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增韧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及热性能分析,并研究了增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LCP的加入会使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韧性变好,当LCP质量分数为5%时,其冲击强度相比不添加LCP的复合材料时提高了88.3%;LCP的加入在降低储能模量的同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5%失重温度也有所提高;LCP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冲击断口变得粗糙,有利于吸收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3.
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可打破现代混凝土发展的瓶颈,因此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从聚合物改性、橡胶粉颗粒改性、纤维增韧、PVA纤维增韧4个方面介绍了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机理、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为深入研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金刚石/SiC复合材料,采用熔渗反应法,在真空环境和烧结温度为1500 -1 600℃的条件下进行制备。 分析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和在不同温度下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渗反应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致密度 高,烧结温度为l 550℃时得到的复合材料的硬度最高。反应烧结金刚石/SiC复合材料常温下的耐磨损性较好,但600 ℃下的磨损性能显著恶化  相似文献   

5.
选择微米、亚微米和纳米级碳酸钙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粒度对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少量CaCO3填充PVC复合材料使体系的加工流动性变好,大粒径颗粒填充PVC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更好。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断面出现大量的拉丝结构。采用纳米CaCO3填充PVC可使材料产生脆韧转变,显著提高PVC复合材料的韧性;微米CaCO3对PVC基本上没有增韧作用,拉伸强度随着填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粒径越大拉伸性能下降的趋势也越大。引入了TPT方程的半经验参数B对不同粒径的CaCO3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情况进行定量描述,发现碳酸钙颗粒粒径越小,界面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抗氧化性及抗热震性,探讨了不同制造工艺对多孔碳化硅陶瓷抗氧化性及抗热震性的影响。研究了SiC陶瓷在热处理过程中SiC颗粒表面氧化形成的SiO_2在不同热处理温度的状态变化及其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无压烧结方法原位合成制备了一种Al2O3/Ti3SiC2复合陶瓷。采用XRD、SEM分析复合陶瓷的物相和结构,测试复合陶瓷的硬度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1 350 ℃保温2 h,烧结的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相对密度达到90%以上,生成Ti3SiC2物相的比例在80%以上。由于Al2O3均匀弥散分布,增强了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的强度,其中Al2O3含量为10 wt%时,Al2O3/Ti3SiC2复合陶瓷的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5.3 ±0.4 GPa和352±6 MPa  相似文献   

8.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作为复合材料的树脂基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因此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但是,由于BMI的交联密度高、熔点高、性能脆、溶解性差等缺点,不能满足加工工艺和使用性能上的需要;而通过增韧改性却可以较好地改善其性能.本文介绍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改性原理及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聚合物橡胶增韧的银纹化理论研究情况,总结了橡胶组分含量、橡胶粒子尺寸、以及聚合物缠结密度对聚合物橡胶增韧的影响,对聚合物橡胶增韧的银纹研究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模拟转化思维方法、夸张思维方法、分割组合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方法、复合材料结合运用思维方法来阐述陶瓷造型设计的创作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目前广泛采用的聚丙烯改性方法——弹性体增韧、刚性体增韧和β成核剂改性,同时介绍各改性方法间协同复合改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帮助受教育者选择成才目标;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能力的训练;锻炼受教育者的意志。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IR)、乌氏黏度计表征了该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和特性黏度,并测定其在紫外光下的光降解性能.实验表明,PET/SiO2/TiO2体系中存在Si—O—Ti键,并与PET基体作用形成PET/SiO2/TiO2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特性黏度随体系中SiO2-TiO2含量增加而降低;在紫外光下,SiO2和Ti02纳米颗粒的引入可有效地提高PET的光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玻璃纤维增强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现状,对该类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特别是其界面层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指出了该类复合材料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简述木塑复合材料(WPC)的概念、原料、制成原理及特点,木塑复合材料现阶段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综述其在家具行业的应用优势及现有应用领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的外观和手感都与木材极为相似,其尺寸稳定性好,耐腐蚀等性能,运用于家具行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家具领域的应用极具发展潜力。讨论木塑复合材料在家具领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纤维段埋入法(SFFM)试验中载荷传递机理的微观力学模型。当纤维/树脂界面所受到的剪切应力超过了界面的粘结剪切强度后,界面将发生脱粘,并且脱粘裂纹将沿着界面扩展。以Weibull模型来模拟纤维轴向拉伸强度的统计分布。讨论了纤维轴向拉伸强度以及界面粘结剪切强度对复合材料各组分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认为在给定复合材料各相的弹性常数和几何参数后,根据不同的纤维轴向拉伸强度以及界面性能(包括界面粘结剪切强度、界面的摩擦系数和基体的径向压力),可以将单纤维段试验中纤维/树脂界面的状态清楚地分为三类:1)完全粘结界面;2)部分粘结界面;3)完全摩擦界面。给出了单纤维段试验过程中界面处于上述三种状态下时,所必须满足的一些条件。最后,还给出了极限纤维段长度的一个合理的定义,并说明该长度是由粘结纤维长度和脱粘纤维段长度所构成。  相似文献   

17.
湿通电法是加速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中钢筋锈蚀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本试验中将电流设定为一恒定值,测试在不同聚乙烯醇( polyvinyl alcohol 简称PVA)纤维掺量下的闭合回路电阻;以及在NaCl溶液侵蚀下PV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钢筋锈蚀率。试验结果表明,恒电流条件下,PVA纤维掺量的增加能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性,但对钢筋锈蚀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