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益关系协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出现了多样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引起了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并带来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格局的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本文着重就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劳资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产生矛盾、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平衡与协调机制,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此,需要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多元利益关系的整合力,增强政府对多元利益关系协调的执行力,并同时增强社会对多元利益关系发展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法理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南都学坛》2008,28(2):88-96
利益平衡既是一项立法原则,也是一项司法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也同样适用。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可以从法理学的角度加以认识:它是知识产权法中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中平等与正义价值的需要,是知识产权法平等正义价值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目标的需要,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之公共利益目标的基础和保障。特别是,知识产权法本身存在着重要的公共利益目标,而其本身作为保障私权的制度,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引入利益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当前利益分配实际出发,阐述了不同区域、行业、群体利益分配中存在的分配正义问题,面对大量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利益分配关系矛盾,提出了化解利益矛盾问题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路径,真正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增进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益与正义之结合 --浅谈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与正义的结合促成了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的产生。但在协调利益与正义的问题上,否决权的具体操作存在着许多缺陷。面对利益与正义的选择,各国往往会将利益放在正义之前。面对否决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利益与正义的结合终将促进否决权制度走上平等开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义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义实际上是对个人正当权利的认定和保护,因而对此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荀子的思想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对正义的诉求。荀子的正义思想以其对人性的判定为基础,从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两个层面展开,既体现了对程序正义的追求,又体现了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大的现实意义,值得现代人去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冲突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的社会问题,核心问题是控制日益表面的利益冲突。鉴于现阶段社会利益冲突的特殊性,用法律手段进行控制已是必然。实现法律对利益冲突的控制,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用公平立法确立各利益主体的合法地位,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社会利益的流向,在宏观上防范利益冲突的发生;二是用公正司法建立利益的救济机制和干预机制,抑制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在微观上解决具体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一个富于创意的表达,它准确地把握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把握了现代性至今难以化解的矛盾。而要实现社会和谐的法治途径有三:其一,社会和谐必须以制度正义为价值理念,形成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权力与权利、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运作与平衡;其二,必须形成基于公民个体自我意识的全社会稳定而有效的价值认同,从而为国家政权提供根本的合法性支持;其三,建构完善的法治机制,有机协调普遍利益、特殊利益与个别利益、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追求人权的保障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利益衡平视域下生态补偿规则的法律形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以环境损益补偿为形式,以利益诉求的全面协调与重新配置为内容的政策工具集,其本质在于通过公平分配权义达致利益衡平,实现环境时代生态利益增益和利益冲突最小化。由于政府治理与有效激励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拒斥与冲突,当前我国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形成和运行中遭遇了诸多现实困境。参与主体的单极化、激励机制的缺位和实施结果的公平性缺失,导致利益失衡与博弈失序进而引发社会公正议题。以权义平衡与协调为目标,通过完善生态补偿立法和政策决策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激励制度等方式,可以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正向激励,彰显生态补偿的社会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益衡量又称利益平衡,它和价值衡量密切相关,可分为法律制度层面的利益衡量和司法层面的利益衡量,民法即是一门利益衡量的艺术和学问,其目标指向正义.同时,民法中的利益衡量又须遵循相应规则,以避免主观、随意而达到客观、科学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律师的有效独立不但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实体性利益、程序性利益以及信赖利益,而且也能够保障律师自身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同时,律师的有效独立可以起到对市场经济秩序、权力运行秩序与多元社会秩序等维护之功能。而在正义实现方面,律师独立的价值就在于,在追求社会正义的道路上,让律师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存在,维护人权,制衡权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司法公正,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程序正义引领性作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义以起点平等、规则公平来规范利益诉求,强调过程本身的建设,以过程为中心,在过程中去追求正义.在缺乏程序正义传统的中国,程序正义引导人们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正当利益,引导社会形成和谐的秩序,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人们对和谐秩序的认同感,因而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从程序正义出发,以其内在的价值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专利法利益平衡机制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专利法是在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利益衡量、选择和整合以实现一种动态平衡的制度安排.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利益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的关键是专利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更广泛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为实现这种平衡机制,需要充分保障公众对专利技术的适当接近.为此,在专利法的制度设计上,需要确定适度与合理的专利保护范围,而这也是构建专利法利益平衡机制的基础.同时,专利法的利益平衡机制必须解决好专利技术的垄断与推广应用之间的平衡协调问题.专利法通过其特有的激励发明创造的机制和权利限制机制,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要通过社会契约法、理性反思法、排除法对正义的内涵、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指出制度只有符合平等自由的原则和差别原则从而达到自由和平等的恰当平衡时社会才是正义的。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原则、"代际平衡论"、制度与个人关系理论等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机会利益本身是一种损害,是一种不利益,是应当保护的.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国家对机会利益丧失的损害赔偿采取"比例赔偿"的方法,这就能很好地解决机会利益丧失的赔偿问题.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法官作为中立第三者的自由裁量权,因为存在比例难以确定或不可信的情况,所以法官仍然要以自由心证来实现法的公平和正义.同时,为避免造成诉讼泛滥和给对方当事人强加不合理的注意义务,机会利益丧失的损害赔偿也应该有所限制,以便更好地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益平衡是现代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也是著作权法修改和著作权制度设计的指南。从著作权制度的历史看,在著作权法中确立利益平衡原则是一个渐进过程,著作权法在平衡作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是成功的。著作权法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是适度的保护水平、追求著作权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平衡、确保公众对作品的适当接近等。  相似文献   

16.
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在经济法主体制度研究中应占有一定地位。行业协会存在的某些问题实质上源于行业协会自身特殊公益性与内部成员企业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混同与失衡。解决行业协会上述问题需要立法规制,即需要在利益平衡的原则下制定专门的行业协会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利益分配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社会成员利益关系的和谐。历史上,利益关系状况决定国家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今天,利益问题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紧密相联。公平处理社会利益问题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实质,就在于社会各阶层并没有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要重视维护和实现工农基本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的利益关系格局,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弱势群体,是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社会体制改革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有利于利益均衡和社会发展,也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通过构建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使其能够拥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利,自主、理性、合法地进行利益表达,从而由权利均衡走向利益均衡,是促进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侵权行为法具有利益平衡的功能.然而,其利益平衡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呢?我们认为侵权行为法之归责原则是其利益平衡的支点,社会的变迁引起侵权行为法功能的变迁正是通过归责原则的不断修正来实现的,从而维护侵权行为法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