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的纯洁性是列宁党建理论中的重要论述。列宁指出,工人阶级政党保持纯洁性的关键在于: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党性原则并不断清理党的队伍,从而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理论、纲领、组织和党员的纯洁性。列宁的这一思想对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列宁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与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蒯正明  王玉 《学术论坛》2012,35(12):24-28
列宁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主要包括:共产党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武装,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质量,保持组织的纯洁性;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深化研究列宁上述思想,梳理其为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主要举措,对于今天保持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理论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切实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从产治党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从严治党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在保持纯洁性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及领导人的警醒意识,推动党高度重视纯洁性建设。在这一时期,党提出了一些加强纯洁性建设的有效举措:重视理论学习,公开建党、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严肃城市接收中的纪律性,倡导"两个务必"等。这一历史启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警醒意识始终重视纯洁性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发挥群众作用并始终把群众视为判断纯洁性高低的考官。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纯洁性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加强党的思想纯洁性、组织纯洁性、作风纯洁性和反腐倡廉建设采取了积极举措。对于今天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而言,不仅要分门别类地加强党的思想纯洁性、组织纯洁性、作风纯洁性和反腐倡廉的建设,更要在始终保持忧患意识的同时,实现将从严治党、党内民主建设、群众监督与制度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延安整风运动给党的思想建设以启示:不断创新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勇于开辟理论武装的新途径,才能保持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8.
一个政党能够立足、延存并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永葆青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政党立足的必然性、政党延存的优越性和政党领导的可持续性.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获得并非偶然,而是在诸多党派的大浪淘沙中,顺应了历史趋势,回答了时代问题,其立足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必然性.而中国共产党存在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党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确保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使得中国共产党迥异于西方其他政党,能够冷静、理智的把握方向.中国共产党"固守底线-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论,在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中推进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保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理论依据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源自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奠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浸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从发展脉络来看,要以百年历史为主线,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逻辑走向置于“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时代境遇中进行剖析。从经验启示来看,新征程上继续践行初心使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武装全党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筑牢党的群众根基;推进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扬斗争精神,为践行初心使命夯实精神基础;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深入推进制度治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仍然能够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继承与发展.在吸取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国化,并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提高党员的理论修养、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与时俱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等纳入党的建设中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维护和塑造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2.
坚定历史自信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历史自信是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历史自信根植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文明的深厚沃土,镜鉴于苏共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教训,内蕴于党百年奋斗中“四次伟大飞跃”的历史成就。从理论逻辑看,历史自信发轫于唯物史观的理论遵循。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真理自信与价值自信,夯实了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和思想前提;历史自信赓续于中共党史观的百年演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历史自信贯穿于百年奋斗实践,并且注重涵养自信的党史观,培塑出自信的政党品质和精神境界;历史自信提升于“两个结合”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两个结合”的实践过程,更加巩固了党的历史自信。从现实逻辑看,历史自信的生成蕴含着现实基础与现实需要的辩证逻辑,“两大奇迹”时代成就的国内国际价值意义为历史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解维度,历史自信既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迫切需要,又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3.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思想有着丰富的意蕴,主要包括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属性、政治灵魂、价值旨归和责任担当、关键举措、坚强保障及其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了百年辉煌。在我们党百年诞辰之际,中国共产党赓续坚守初心与承诺,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伟大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善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党史学习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党的很重要的思想工作和理论工作,是"党要管党"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进一步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表现在: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可以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有助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6.
厘清“何谓意识形态工作”,是回答“何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意识形态工作,围绕着为革命提供思想动员、为建设巩固理论基础、为改革奠定观念前提、为复兴凝聚价值共识而不断演变,逐步发展为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概言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意识形态的创建与研究、交流与批判、宣传与教育、引领与凝聚为主要内容,在政治、宣传、教育、文艺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引领性与协同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特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需厘清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等相关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赶考”精神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持续追问,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观察中,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观照中,从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突出共产党人应然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它既有着鲜明的历史延续性,也有着明确的时代指向性。它象征着新时代“革命者”永葆初心的斗争状态,也展现为新时代奋斗者勇往直前的奋进姿态。通过探究“赶考”精神的历史逻辑与理论衍化,厘清其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价值地位,聚焦百年大党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和艰辛跋涉、执政为民的历史态度。我们既要有矢志不渝、崇高远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想信念,也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自觉。同时,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中,面对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所处的百年大变局与战略机遇期,以及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艰巨任务,“赶考”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伟大发展奇迹的精神支撑,更是深刻体现出伟大民族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它既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当年“延安窑洞之问”的持续回应,也展现了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伟大自我革命的意志与决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历来有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大致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总结其特点,反思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于培娟 《理论界》2014,(1):12-15
本文认为,应该从理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维度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唯物史观和共产党的宗旨是理解群众路线的理论维度。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是理解群众路线的历史维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