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考察旅居南洋五年的刘以鬯的南洋叙事,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描绘南洋风景层面的冷静、锐利与温情脉脉,而在叙事风格上,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以及接地气的现代主义,徘徊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而若将之安放在马华文学史和香港文学史的双重观照之下,他则既是马华文学本土建构的参与者,又是年轻本土作家的模仿资源,同时反过来,南洋经验又成为刘以鬯提升自我、转化为香港作家的有力推助力。  相似文献   

2.
杨振声是我国早期著名现代作家。早在20年代初,便能自觉地运用弗洛伊德的文艺美学思想和意识流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并且构成其小说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实属创新之举。他的第一篇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磨面的老王》(1921年10月),比被人称道的成功地运用精神分析和意识流手法的小说──郭沫若的《残春》(1922年9月),还早发表1年。遗憾的是,对这位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还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也可以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3.
孙峻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59-160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世界著名的意识流文学大师,其《尤利西斯》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意识流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简要介绍了他的主要经历及其独特的人生追求,重点介绍和评价了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及其意识流小说的创作道路,并指出超越真理一步就是谬误,为艺术创新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流小说家认为小说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要求“作者退出小说”,专注于人物的主观世界,把多层次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来观察、体验和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淡化叙事情节、弱化叙事主体和转换叙述视角等叙事美学思想,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九世纪后期达到了无法超越的顶峰,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盛行,促成了对现实主义小说的突破,即:意识流小说的形成。它标志着现代主义小说时代的到来,在创作方法上,不再通过客观、如实的描述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是通过艺术想象,对繁复的意识流的描绘来表现、暗示人的主体情感;在创作题材上,不再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而是把人物的“意识流”当作题材,描写一个或几个人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研究在对新时期之初的“东方意识流”这一文学现象的梳理和归纳,多层次 探讨其本质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现有研究对于这一流派的东方化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原因则缺少发生学意义上的追踪和探源。据此试从东、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基础、作家的文化品格、文化语境和文学体制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对西方意识流东方化过程发生变异的原因作一探析。   相似文献   

7.
刘以鬯的实验小说在香港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其锐意创新精神及其相关文本亦令人耳目一新。从空间形式角度 (主要从外在空间和心理空间 )探析此类小说 ,我们不难发现刘氏在实验小说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也恰是从此角度我们隐然可见其叙事策略与香港性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小说相比,意识流小说具有一定的抗读性,甚至可以说缺乏可读性。如何帮助学生跨过意识流小说的抗读性应该是设计教学方法的中心。本文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意识流小说教学模式的构建功能,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意识流作品中的现实思维线索及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等知识,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意识流小说的阅读图式,解构其文本的抗读性。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创作者在小说文本的实验中,不仅仅是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在审美意蕴上彰曼了共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积淀,他们的文体实验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观念、审美机制和接受心理,集中体现了作家民族化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意识流文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由于意识流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在意识的把握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主要通过描述人的意识流动来组织故事,所以其故事情节的安排,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有时甚至打破正常的时空顺序.文章主要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中时空跳跃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1.
论精神分析学理论与心理时间学说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流派,20世纪20—4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和柏格森“直觉主义”、“心理时间”学说对意识流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时期中,意识流文学曾有过辉煌时期,并产生了像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及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一大批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伍尔夫在创作及理论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她认为客观真实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主张通过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来反映生活 ;她眼中未来小说的理想模式是一种诗化的小说 ,表现非个人化的、宇宙和人类的命运。伍尔夫的重要作品《到灯塔去》、《海浪》等都是她的小说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对倒》到电影《花样年华》,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情节到表现方式,两者似乎没有任何的相似.但是,具体到电影的镜头设置、电影拍摄的技法却又在"对倒"的构思上取得了相当的一致性.或许真正贯穿其中的,是他们对香港本土文化处境的思考和反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读《尤利西斯》,探讨了意识流小说的现实主义特性,并分析了意识流小说在反映客观现实方面的局限性,认为意识流小说虽然以创作革新为宗旨,但它毕竟衍生于现实主义,不可避免地具有现实主义的某些特性。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的掌握有助于正确了解西方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的理论和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用诗意的方式重新观照着世界 ,探索着世事人生 ,形成了一种诗化的哲理思考 ,表现出对人性的普遍关怀和对生命本质的终极追求。她的理论和创作中的哲学沉思 ,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一种新的角度和新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呈现出两种新的独立的文学叙述方式与结构方式,一种是“意识流”,一种是“生活流”。“意识流”遵守的不一定是线性的“顺序”时间,它常常是跳跃的、逆时的、散乱的、交叉性的,打破了因果论、逻辑阐释的时空基础,是对人心灵隐秘的一种原生状态的如实呈现。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国的“意识流”创作被单纯地看做一种技巧而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发展。所谓“生活流”小说创作同样是在结构原则上疏解“情节结构”对世界武断、封闭的阐释,以纪实的态度,还原生活本相,破解单一观念对世界的注释,以开放性的文本提供解读世界的多种可能。但是,在“生活流”小说创作中,由于知识分子放弃了干预生活的努力,从积极的人文立场上退却,一种极端世俗主义、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精神倾向在滋生蔓延、膨胀,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通过现代作家在“五四”及20世纪30年代对“意识流”的接受情况可展现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即“五四”作家在创作中对“意识流”的接受,源自对目的论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之追求以及作家内心“自我”意识的增强,由此造就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一批作家的焦虑性文学叙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最初形态.而20世纪30年代,以京派为主的新传统主义者如废名、凌叔华等人,通过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性批判立场上的“意识流”文学实践,成就了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特质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18.
乔伊斯与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创作观念上都追求形式创新,解构传统叙事结构,同时通过各种技巧进行共时性写作。他们通过主观的、非理性的写作,以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人物的心理真实,从而更好地展示小说人物的意识活动,揭示生活的本质与人性,以此构建小说内部世界可能的平衡与和谐。乔伊斯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建立了新的美学形式观,为文学阅读提供了新视角与新的审美经验。乔伊斯与伍尔夫的作品代表了英国小说艺术的一种极致。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时期文学复苏的标志 ,“伤痕小说”和“意识流小说”共同表达了当代文学批判“文革”历史、消解神话思想的集体诉求。但受制于“文革”神话思想的语言禁锢 ,“伤痕小说”的这一叙事努力却始终未能摆脱“文革”文学的影响。相反 ,“意识流小说”在实践创作方法革新的同时 ,却凭借自身的“语言之流” ,试图解放业已被“文革”神话思想异化了的文学语言 ,进而实践消解“文革”神话思想的启蒙诉求。  相似文献   

20.
王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勇于创新,拉开了新时期文学文体变革的序幕.他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技巧,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同时在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也表现出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汲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