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聚友 《东岳论丛》2002,23(5):118-121
子思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对儒家学说的丰富发展中 ,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和思想。子思的人格特点 ,主要表现在 :明道救世、笃志不移的远大理想 ,修德成善、不畏困苦的坚定意志 ,抗节守道、威武不屈的刚正品格。子思的思想特点 ,主要表现为 :强调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观 ,推崇德位相称的社会人伦观 ,提出仁义礼智圣的道德五行观 ,揭释守诚践道的天人合一观。子思的人格及思想 ,对儒家学说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居仁"奋志圣贤之学",以传承程朱理学为己任,是明初诸儒中恪守朱学最醇者。在宇宙天道观、理气关系、义利关系等方面承袭并发展了程朱学说。他"一生得力于敬","主敬"为其学术主旨。他重视"为己"之学,努力把儒家成圣成贤的人格修养理论变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把朱子学说向着专讲心性道德、追求士大夫道德人格的方向发展,并且躬身践履、笃志力行,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成为明代从祀孔庙的四贤之一。开创了"余干之学"这一学术派别,成为明初朱子学最有力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以性善的设定为基础,不仅论证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确立了道德修养的目标——理想人格,而且提出了许多自我修养方法,如存心、尽心、求放心、养气等,同时还探讨了环境和社会教化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体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基本文化特征和价值标准.经过孟子的发展,儒家道德修养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理想人格是中西古代人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理想人格的品质、修养方法和人生实践三个方面,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使人们对中西古代理想人格学说有大致了解,从而为新时期理想人格的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源远流长的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虽有糟粕但也不乏精华,其理想人格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提高民族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儒家理想人格的含义 所谓理想人格,就是人们向自己提出的道德上完美的为人形象,是儒家学说的出发点与归宿。儒家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上首先强调人之为人,重视人与禽兽的区别。《论语·乡党》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马的价格高于奴隶的价格,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儒家把奴隶从牲畜的地位提高到人的地位,肯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道家的代表,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建构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礼乐教化和儒家学说的独特的美育观。庄子美育观首先通过礼乐批判体现出来,并集中地表现在以“道”为原则的理想人格和以“虚静”为核心的人生修养论方面,对理想人格的艺术创造性也有深刻揭示。这种美育观与庄子追求精神解放和心灵自由的整体思想完全一致,与儒家美育观既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 ,高校肩负着大学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历史使命。为此 ,应强化道德修养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行为规范。应利用高校图书馆来完善大学生自我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开设文学修养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非中文类专业在注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文化科学知识修养、心理和身体修养的同时,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学修养的提高途径很多,文学修养课程的学习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可以起到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了解历史,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个人自觉修炼培养高尚品质与道德智慧,以求取德性人格之充实完美的实践活动。道德修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做人、成人,还可以完善我们的人格,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乃至不朽。道德修养对社会也有重要意义,体现为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社会目的的实现。道德修养的目标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现代理想道德人格应能体现和发挥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活力,并能在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适合形成这种理想道德人格的道德修养方法大致有外求博学、内省改过、自问反思、情绪调适、躬行践履和砥砺磨炼六种。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优秀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学说思想广博深邃,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人格修养目标,追求人格境界的不断完善,这对当今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塑造与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健全人格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大学生自警自省潜能,强化笃实躬行,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探索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作品中,吴敬样的《儒林外史》堪称杰作。小说批判了腐朽的八股取土制度,写出了封建本世的精神道德与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书中的社少卿是被研究者认为叠印着吴敬律影子的重要人物,是灌注着作家全部人生感受的一个形象。在社少卿的身上,折射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与人格内涵。在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曾对全人的人生观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杜少卿既追求儒家的理想人格,又对其表现出淡化、困惑的一面。分析这一形象,可以使我们对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有进一步的思考,从而认识这部被称为“思想家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及世界各国二千多年来都有重要影响,被视为东方文明的象征;他本人也被尊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尤其注重道德修养。他对于如何提高自我修养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是他本人教育实践和道德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他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所坚持的基本要求。对孔子倡导的道德修养方法,我们:“不  相似文献   

13.
孙英 《理论界》2005,(5):204-205
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中,修养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有关修养的理论博大精深,文献浩如烟海。许多古代思想家站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修身为本,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养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今人提高自我修养,培养崇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人格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儒家德性人格学说对权利人格的僭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德性人格学说对权利人格的僭越郭洪纪周秦以来,儒家创立了一套完整而缜密的德性人格学说。这种源于农业传统的人格观,把德化人生与政治规范巧妙地融为一体,作为儒家思想与小农文明结合的重要标志,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提供重要的伦理纲常的保证。但是,...  相似文献   

15.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是对人的道德修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把人的道德修养提高到这一境界,社会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才能真正植根于人们心田,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指导人们的的道德实践,从而使整个社会成为有序、理性、道德的社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修养中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精神,加强自我修养,大力提倡“慎独”精神。  相似文献   

16.
"自强不息"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经典理念,它具有独特的时代内涵和伦理精神品格。自强不息的时代内涵是:古代自强不息,侧重于个体的自强修养;近现代自强不息,侧重于民族自强和国家自强;当代自强不息,即是全体国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儒家自强不息的伦理精神品格体现为刚健品德、仁爱美德、独立人格意志、宽容和谐精神及积极进取精神。弘扬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引导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德性主体基础;要不断增强德性主体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注重"理想人格"的设定、探索"成人之道"的人生哲学,是古代儒家的传统之一。陈亮就是其中之一,他基于自己的生命实践与哲学理路,从事功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极具事功特色的"成人之道",包括"成人"的人格特征、修养目标及修养途径,为儒家传统"成人之道"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依然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网络生存中的一支主体力量,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儒家伦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借鉴,从其重德价值取向、诚信道德原则、修养理论、“慎独”境界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中找到共性和契合点,以此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塑造高尚医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医德医风是高等医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医德是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 ,其实就是医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在其职业活动中的体现。要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 ,就首先要培养其高尚的个人道德修养 ,即首先要教他怎么做人。而所谓的人文素质教育 ,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在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院校 ,领导者需更新观念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应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塑造高尚医德。  相似文献   

20.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它体现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在古代士人的人格建构中,儒家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儒家认为整个社会的秩序、安宁以及和谐都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和道德自觉之上,而道德实践则取决于个人的自我完善。先秦儒家强调在自我体悟、反求诸己的基础上的道德自律,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成为“君子”,成就理想人格。文章通过对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建立依据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可以看出,先秦儒家通过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为社会制定了许多道德和政治规范,强化了人的道德良心,启发人的理性,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变成人的内在心理要求,从而达到整合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