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中的隐喻大致可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在这些隐喻中,广泛存在着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本文依据修辞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通过对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的实例分析,论述了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的生成基础,进而证明了在隐喻这个大系统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方位隐喻在英汉语言中都被大量使用.以"上"、"下"两个方位词为例,从认知角度比较分析发现,英汉方位隐喻存在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存条件和对世界体验的共识.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方位隐喻帮助人们实现了对时间、数量、状态和社会等级等抽象概念的认知.但由于受到文化的浸染,英汉之间对方位隐喻的运用也存在认知上的差异.通过这种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位隐喻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英汉“上/下”方位隐喻的认知文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抽象概念的认知需借助于方位隐喻.由"上/下(up / down)"域产生的隐喻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位隐喻,它以"上/下(up / down)"的空间意义为核心拓展出一系列丰富的隐喻意义.本文对英汉方位隐喻中的"上/下"源域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其认知基础,并深入剖析英汉语中"上/下"方位隐喻差异及其认知、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上下方位关系是现代汉语中最基本的方位关系,其可以通过隐喻映射在社会域、时间域和状态域而具有隐喻拓展意义,汉英语中上下方位关系有类似的隐喻拓展意义,但汉语中的上下方位关系的隐喻投射更为丰富的展现出差异性以及自身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历史悠久,隐喻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导致概念隐喻的差异,在隐喻翻译时应根据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以取得“功效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常规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 ,其中本体隐喻又包括管道隐喻和实体隐喻。语言使用者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一般不会意识到他所使用的某些表述方法是隐喻。隐喻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 ,对来自小说《围城》的语料所进行的分析可以说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也是隐喻性的。  相似文献   

7.
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借助COCA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对比分析近代汉语"深"与当代英语"deep"隐喻意义的异同,结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探讨译者对近代文学作品中"深"隐喻的认知与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近代汉语与当代英语普遍存在以"深"为代表的方位隐喻,二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这与汉英两种文化的认知共性与认知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修辞格的隐喻近二十多年来受到认知语言学派的挑战,让人们对语言有了重新认识,即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的角度对方位隐喻中的“上下”域的隐喻拓展意义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深入浅出,阐释、分析了英语隐喻中结构、实体及方位隐喻之普遍与特殊规律;文中例句,笔者无不斟酌,悉力以赴,不无一定之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介绍了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方位、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莱考夫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方位隐喻。根据这三类概念隐喻对英汉爱情概念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英汉爱情概念隐喻,也丰富了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分析“AT”作为隐喻意项在各目的域中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探讨“AT”的方位意项在英语作品中的隐喻表达功能。使用的语料来自艾米莉·勃朗特小说《呼啸山庄》构成的小型自制语料库。基于这部英文小说的空间隐喻分析,有益于读者从独特的视野来解读英语文化,并以认知观点来解析和理解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方位隐喻能更好地实现抽象概念的表达。英语和汉语中的up/down(上/下)、left/right(左/右)两组方位词,在时间、地位、数量等方面形成的方位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抽象文化意义体现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隐喻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译。文章从汉英音韵差异的角度,从隐喻的音韵美感、双关隐喻以及隐喻拟声词的翻译探讨了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构建和表达新概念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中心作用。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人类的基本情感“悲”、“喜”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英汉空间方位隐喻意义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对英汉"Up-Down"/"上-下"概念隐喻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概念隐喻化方面的差异性远大于相似性,表明不同语言系统具有独特的编码特征,语言的区别尤其是概念范畴的差异是不同文化之不同世界观的区别。这符合"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观点,是该假说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7.
利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及莱文森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能够进一步弄清人类是如何将自身对空间方位的体验逐渐形成概念后又投射到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上,尤其是对抽象事物或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上。同其他民族一样,傣族在其认知活动中,首先通过感知觉的感知能力学会了空间定位,使用方位词,对空间概念化,随后又将大脑中业已概念化的空间方位隐喻投射到其他事物上,使它适合其他语义域。具体说来,就是将空间方位隐喻中的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心、远近、高低等具体空间方位投射于情绪、行为、数量、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有力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概念隐喻的意义,并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文广告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进行了研究。认为概念隐喻在广告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从隐喻角度重点对方位介词IN进行认知语义拓展研究,着重探讨表层隐喻、中层隐喻和深层隐喻这三层隐喻的特点:隐喻的层次与该词汇的核心意义联系比较密切,隐喻取决于该词汇的核心意义,而隐喻的层次则取决于该核心意义与所隐喻的意义的距离远近;近距离的隐喻是低层次的表层隐喻,远距离的隐喻是深层次的中层或深层隐喻。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概念隐喻词汇存在于网络经济新闻语篇中,本文以认知机制为基础,选取经济观察网和经济学人(中文版)部分文章为研究资料,从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三个方面,论述了概念隐喻在网络经济新闻语篇中的词汇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