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1853年初曾国藩在湖南长沙奉旨办理团练组建湘军,至1864年攻陷天京,曾国藩将其解散为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湘军活跃了十二年之久,在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挽救了清朝行将覆亡的命运。然而,湘军不仅征服了太平天国,而且对近代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拟从湘军筹组的特征,考察湘军崛起对晚清政局的影响,不当之处,请行家不吝赐教。一太平天国革命自广西金田村爆发后,转战两湖,席卷三江,定南京为国都,北伐、西征,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清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政府除调兵遣将、实施围剿外,还派遣大员在各地兴办团练。曾国藩丁忧在籍,也奉旨在长沙协助巡抚办理团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湘军是作为一个军事集团,进而作为一个政治集团为人们所认识和加以研究的。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出发,认为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晚清政局的同时,还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的文化功能。一、晚清文化人才的渊我湘军魁首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支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十分注意网罗和驾驭各类人才。早在曾国藩出山之时,就大肆宣传:“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①陆续招聘各类人员帮办各种事务。随着湘军的出省作战和湘军将帅的不断…  相似文献   

3.
郭嵩焘力促曾国藩、左宗棠出山 ,并用“创业垂统”观构建不同绿营制的湘军体系 ;又最早倡议建立水师 ,成为太平军的克星。郭奔忙于高级战将之间 ,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被湘军集团公认为“高参” ;最初想出开厘筹饷之计并付诸实施 ,郭嵩焘实为始作俑者之一 ,厘金成为湘军的主要饷源 ;他又因时度势征盐税和关税 ,再开两道财源。郭调兵遣将剿灭农民武装 ,将其残部镇压在血泊之中。心忧时局的郭嵩焘及时反省这种血的教训 ,企盼为延缓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作“资治”的“通鉴”。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湖南绅士为了稳固封建的统治秩序,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其中尤以湘乡、新宁等地的团练武装最为突出。他们在办团过程中,开创的“以书生训山农”,注重对团丁进行封建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思想教育工作,推行宗族组织和保甲合一政策,为曾国藩创办湘军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湘军幕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湘军治军书、参机要、领兵出征、理粮台、筹军伯等充当鹰大,效尽犬马之劳,助成了曾国藩等在短期内挽救清王朝。但湘军幕府在充当湘车的参谋部和后勤机关,帮助战争机器正常运转的同时,又促使晚清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湘军幕府在办理军务、赢得战争的旗号下,使湘军大帅等地方督抚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逐渐取得了军事大权、经济大权和人事大权。咸丰以前,由于清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督抚表面上拥有综治军事、统辖文武、考核官吏、督理关税、监临乡试、管理治政等大权,…  相似文献   

6.
启昌 《船山学刊》1995,(2):176-180
胡林翼(1812~1861),清末湘军的核心人物之一,与曾国藩并称“曾胡”。他出生在益阳长冈村胡家湾,字贶生,号润芝。道光进士。他以镇压贵州苗民和李元发起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功,而飞煌腾达,官至湖北巡抚,成为近代名震一时的封疆大吏、风云人物。在他一生中,大多是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中度过的。有镇压农民起义的污点,但不可否认,他与曾、左(宗棠)等人是清末的栋梁,对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故被誉为“中兴四臣”之一。在湖北巡抚任上,为官清正,大胆改革,提拔人才,给世人留下的政治家形象,也为后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7.
许顺富 《云梦学刊》2006,27(5):44-47
绅士是一种介于官民之间,享有一定特权,影响地方文教风化的社会势力。在近代无论是举贡生员还是乡居缙绅(职官),凡获得封建法律所认可的身份、功名、顶戴,“无论出仕未仕”,一概属于绅士阶层。近代湖南绅权势力的膨胀得益于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湘军是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应运产生的。短短数十年间,招募达数十万人之多。大批湘军将领由此而跻身于清王朝封疆大吏、枢府要员的行列;因军功而获保荐各类官职虚衔者,更是多得不可计数。但是由于湘军不是清王朝的经制之兵,即使在其存在期间,招募与裁撤也是比较频繁的。这样大量的军功人员,主要是保荐官职虚衔的人员,包括少数退职的显贵,不断地退归故里,加入绅士的行列。其数量之多,曾一度超过了作为绅士主体的举贡生员和离退职官僚,导致了咸、同时期湖南绅权势力的极度膨胀。绅士势力的膨胀,直接影响着近代湖南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正> 历史是五彩斑烂的,有许多奇特的现象,值得人们去探究其奥妙。王船山与曾国藩,都是清代人,但一个坚决抵抗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向清王朝屈服,被誉为爱国的思想家;一个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竭尽心力为清王朝效忠,被骂为“汉奸”、“卖国贼”。按理说,爱国者之于卖国贼,势如水火,试看岳飞不为秦桧所容,夏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即将成功却最终失败,腐朽衰败的清王朝行将灭亡竟意外获胜。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曾国藩以儒将领军,改革军制,独创湘军,重建一支富有生气的地主阶级武装,洵为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曾国藩极重军事。在其《杂著·劝诫委员四条》中就指出:“今世万事纷纭,要之不外四端:日军事,曰吏事,曰饷事,曰文事’,明确地把“军事”列为万事纷纭四端之首,作为必须整顿和变革的重点对象。而他在礼部侍郎兼署兵部侍郎任上就开始留意军事,回籍守丧期  相似文献   

10.
1891年(光绪十七年)冬,在长城外的热河东部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者以“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为号召,在“东连奉省,西接热河,南靠迁安,北通藩部,方圆数千里”的辽阔地区毁教堂、拒官兵、焚衙署,致使直隶、奉天两省都受到波及。这次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各国宗教的侵华势力,清王朝调动直隶、奉天两省和热河地区的清军残酷野蛮地镇压了这次起义,被屠杀的起义人民达20000余人,可见这次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未编入一些  相似文献   

11.
试论曾国藩在攻陷金陵后主动裁撤湘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6 4年 7月 1 9日 ,曾国藩为首的湘淮军攻陷金陵 ,将历时 1 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血腥镇压下去。至此 ,湘军总数达到 30万人 ,曾幕人才济济 ,当时中国军政、科技、文化、教育之“精英”大多汇集于此。曾国藩成了威震天下、权倾一时的“中兴名臣”之首。然而 ,清廷在此时却未履行咸丰皇帝临终留下的“攻克金陵者王”的遗言 ,只给曾国藩一个一等侯爵的封赏 ,且纵使一些御用官吏制造罪据 ,纷纷参劾湘军将领 ,用以控制住尾大不掉的局势。一时间 ,曾国藩、曾国荃破坏纲纪 ,湘军纪律废弛 ,以及众多攻击湘军将领的诸多“劣迹”之言四起…  相似文献   

12.
关于左宗棠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左宗棠的评价问题胡滨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近代中国具有多方面影响。就军事方面来说,他手创的湘军兵制开了后世兵为将有之先河,其军事战略思想也值得后人研究。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在他多年从事的战争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当时太平军的顽强抗争与清廷的猜忌干扰这一双重压力之下的产物,本文拟从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历史出发,仅对其军事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奉命帮办团练,却超越了地方团练的组织边界,把地方团练训练成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导武装力量。从历史路径上分析,其"不以团练始,不以团练终"、"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盖朝廷四顾无人,不得已而用之"分别是团练最终成为湘军的政治博弈、制度创新和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梅乐 《船山学刊》2022,(4):105-114
从1906年的日记到1960年致友人的书信,胡适在多处对曾国藩进行了评述。在胡适笔下,曾国藩是修身之模范人物,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兴大将”,亦是带来清王朝短暂“中兴”的著名将相。胡适视曾国藩为修身之模范,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修身角度。实际上,他从早年起即不甚在意曾氏那些理学意味极浓的修身名言,对其理学成就更是忽略不提。关于曾国藩的古文,胡适肯定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功能,对曾氏在古文上的具体造诣却论述不多。胡适固然认为曾国藩是使清王朝“中兴”的关键人物,但明确指出曾氏的中兴事业并未长久,并加以批评。总之,胡适以他自己的标准描摹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曾国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湘军源起辩     
<正> 上世纪五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编练了以所谓“守道君子”为骨干的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以后,练勇就逐步取代了制兵(绿营),导致晚清兵制的重大演变。所以,湘  相似文献   

17.
一一八五○年(清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组织了太平军,太平军的发展,动摇了清皇朝的极权统治,也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权益。反动地主阶级看到了清皇朝的军队镇压不了革命,就自己组织了反革命的地主武装,其中最主要的一枝便是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为了个人的名位,保卫地主阶级的利益,忘记了清初汉人被屠杀的仇恨,帮助清军跟太平军搏斗了十二年。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者所称道的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清史上所讴歌的曾国藩的“中兴事业”,揭穿了说,还不是他最后投靠了帝国主义入侵的力量,才颠复了太平天国。曾国藩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者联结起一个反动同盟,创造了典型的范例,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他是屠杀中国人民的汉奸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五次“围剿”我们的时候,高喊“先安内而后攘外”,曾经抬出了“曾文正公”以制礼作乐,但是曾国藩的魔杖不灵了。尽管如此,右派分子要资产阶级复辟,章伯钧又高喊“读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手握屠刀 不能成佛——读曾国藩的自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越来越高,不仅是充分肯定他办“洋务”的功劳,而且连镇压太平天国也被充分肯定。有人甚至要以否定太平天国来肯定曾国藩,比如,有人说:“否定太平天国必然为曾国藩翻案,为曾国藩翻案必然否定太平天国,可以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期。”①问题发展到如斯地步,笔者不得不发表点看法,以正视听。从实而论,讴歌“曾文正公”的观点倒不是什么新观点,批判的才是新观点,不过人们善于忘却罢了。几十年前范文澜著文批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时过境迁,有人又以…  相似文献   

19.
左宗棠在兰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宗棠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又是洋务派首领之一。他一生中,办洋务、征讨受俄英支持的阿占柏,收复新疆失地,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镇压太平天国,陕甘回民起义,是最大的污点。他—生中,从1866年至1881年是在西北度过的。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驻兰州期间,除残酷镇压回民起义(这个问题论者颇多,本文不再重复)、创办兰州“二局”之外,为了挽救。政治、经济危机,曾采取过一系列强硬措施,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对于这个问题,已有的论著多被忽略。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评述。想必对研究甘肃地方史和对全面评价左宗棠,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蔡时先生撰写的《曾国藩评传》1996年11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董蔡时先生是著名的太平天国史和湘军史研究专家。近几年来,已有好几本关于曾国藩的书出版。董蔡时先生的这本《曾国藩评传洲别具一格,有鲜明的特色。第一,提出了很多独到的学术见解。董先生长期研究太平天国史,辛勤笔耕,积三十余年治学之经验和心得,厚积薄发,集大成于《曾国藩评传》。《评传》对曾国藩标榜“诚”、‘“信”、“仁爱”等道德观念作了行为上的剖析,指出:曾国藩强调“诚”、“信”、“仁爱”等,实际上并未普遍践行,而仅仅实行于与其党同代异的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