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坛崭露头角之际,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便发现了这位作家艺术才华的独特性,是善于描绘人物的“思想或感情借以形成的隐秘的过程”。他指出: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的特点是,他“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艺术角度论述托尔斯泰对现代史诗性小说、开放性小说的贡献,把托翁作品的模式概括为“精神性叙事史诗”,这点前人似未曾道及;本文第一次提出,托翁作品中,与“忏悔的贵族”系列相应,还有“忏悔的农夫”系列,乃至其一切正面人物均具探索性与忏悔性;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心灵辩证法”中的“戏剧性”一语,也以“反向性”作了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写于1889年到1899年间,这个时期,随着俄国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深入发展,随着托尔斯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贵族地主阶级立场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复活》不仅体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思想特点,而且也体现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心灵辩证法”的艺术特点更加娴熟、更加完美了。所以,《复活》既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探索的总结,也是艺术探索的总结。这部巨著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水平推到了高峰,“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近一个世纪以来,《复活》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精湛无比的艺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并为世界各国文学丰富了自己的文学宝库,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借鉴。本文试图以《复活》为例,把托尔斯泰引起俄国作家乃至世界作家赞叹的“心灵辩证法”这种独具一格的心理描写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托尔斯泰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论述.分三部分。首先.论述托氏的心理描写艺术.着重指出托氏的“心灵辩证法”正是性格的辩证法.通过对人物复杂矛盾运动的心理过程和深层心理结构的描写分析,展现出了人物性格的辩证运动过程和性格结构丰富变化的层次。其次.指出托氏肖像描写的特点在于通过包含心理内容的人物肖像描写.着重表现的是人物的灵魂和精神气质,以及托氏在动态地描写人物肖像的过程中表现了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动态的内容。最后,论述托氏在小说中采取的多视角的叙述角度对子增强被描写人物的立体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人物心灵的辩证法,再现出人的心灵的真实,托尔斯泰经常采用以下几种艺术描写方法:把人物的生活经历划分为几个阶段,通过不同生活阶段的不同心理活动,写出他们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运用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式的内心语言,创造人物的内心独自;通过一连串的心理细节,反映人物心灵发展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眼于19世纪后期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对其不懈的探求精神、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声音的处理、结构特色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与传统现实主义、现代派文学的联系或区别,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了托尔斯泰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创造的心理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王维从事山水田园诗审美创造的心理动机,指出谋求心理的平衡、渴求生命的永恒和寻觅心灵的归依,是他创作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巨匠 ,《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 ,本文以该小说为切入点 ,从史诗描写、心理分析、艺术对比、拱形结构等多个角度 ,展现了托尔斯泰创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从其本体意义上看,可以说是人对自我本质力量的一种特殊把握,它以表现人的心灵、抒发人的情感见长,而“孤独”情感则是创作主体恒久不衰的情绪主旋律(除特殊时期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文学以外)。我们这里所说的孤独不单单是指人的外在的生存状态,而且是指人的一种内在的生存体验。具体地说,它不仅是个体与群体在物理空间中的距离,而且是心理空间中的疏远,是心灵与心灵之间难以达成沟通和理解的一种状况。回溯中外文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创作深深地影响了矛盾的创作。从选材布局、人物塑造、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可以明显的看出矛盾对托尔斯泰创作手法的借鉴。其代表作《子夜》是充分学习和借鉴托尔斯泰创作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并没有按照一种"标准"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进行创作,而是走向了泛现实主义化创作.所谓"泛现实主义化"创作,即作者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运用各种创作手法,去不断开拓现实主义"疆域",具体表现在创作中分别向心理的、自然的、古典的三个领域拓展,由此形成了三种"新"的现实主义:即心理主义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现实主义,其相应的代表作分别为<伊凡·伊里奇之死>、<哈吉穆拉特>和<复活>."泛现实主义化"创作现象的出现,既与作者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使其不甘于一种表现形式有关;也与当时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趋于衰落有关.托尔斯泰的"泛现实主义化"创作一方面使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暂时化解了现实主义所遭遇的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总的来看,"泛现实主义化"创作是对托尔斯泰一生创作风格摇曳多变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艺评论家一致公认列夫·托尔斯泰最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有的直接称他为“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家”。我国著名作家茅盾也曾指出:“托尔斯泰作品的宏伟规模、复杂结构、细腻的心理分析、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手法、以及他的无情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独特手法,都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反映现实的可能性,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托尔斯泰的艺术技巧是世界各同的作家都愿意学习的”。茅公这里所指出的“细腻的心理分析、表现心理活动的丰富手法”,就是托翁高超的艺术技巧中最突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 托尔斯泰创作和学说是十九世纪欧洲浩瀚复杂的文学和社会现象。在列宁之前,没有一个批评家能完成这样艰难的工作:理解托尔斯泰学说和创作活动的本质,完整地说明整个托尔斯泰。列宁,只有列宁才第一次阐明了托尔斯泰的全部复杂性、矛盾性和独创性,指出了他创作的真实意义。列宁是如何完成这一工作的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谈到如何理解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不平衡的现象时,曾经从方法论上给人们作了重要的启示:“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列宁的成功正是在于他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给人们启示的这一方法。他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学和美学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学创作不能一味模仿,也不能和传统割裂。其间最常见的是对传统采用肯定之否定或否定之肯定这两种形式。前者如普希金,他的历史小说创作是在承继司各特历史叙事方式的前提下,变革其叙事方法,是一种肯定中的否定。后者如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他们的史诗型小说的创新建立在对小说传统写法的变革上,但又汲取大量的小说传统作法,可说是一种否定中的肯定。与此相似,美学体系的创立也显示出这两种普遍形式的作用。俄国自成一格的别林斯基文学批评是对当时流行的法国批评和德国批评的融合,是肯定之否定。本文要探讨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或黑格尔派美学的继承关系,不是传统说法的单纯否定,而是一种否定之肯定。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与劳伦斯作为特定悲剧时代的清醒感知者,他们在创作中对女性的心理和命运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考.安娜与康妮美丽聪颖、气质高雅,她们热烈地追求着真挚的爱情,改写着自我的生存困境,两人的反抗都是真实的.她们迥异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归宿是由作者的主观创作心理和审美视角的不同决定的,她们身上其实都承栽着作者的创作使命.  相似文献   

16.
微型小说以其短小、轻便、易成以及反映现实生活迅捷见长,为广大群众所喜爱。阿·托尔斯泰说:“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最好学校”。因此,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枝鲜花,而且是一种青年文学爱好者学习创作的入门文体。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探索微型小说的创作理论和创作规律,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本文拟就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作一肤浅探索。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在欧洲哲学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渊源,历来许多学者都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为重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需要指出的是,对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试就费希特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略作探讨,求教于前辈学者。 (一) 最初,费希特以讲解康德哲学而著称,不久,他认为康德关于“自我”学说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真正揭示“自我”能动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没有也不可能做到从一个  相似文献   

18.
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史诗式结构和心理描写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展示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宏阔视野与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表现的创作原则,决定了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质。托尔斯泰革新和完善了欧洲开放型长篇小说艺术,创造出了近代史诗式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托尔斯泰拓展了人类精神世界这一广阔的艺术空间,又为心理描写创造了多种独特技巧。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得以清晰展现  相似文献   

19.
中篇《哥萨克》是列·尼·托尔斯泰倾注心血最多的早期作品。它从1852年开始创作,经过几度反复修改和增补,到1862年冬脱稿,前后历时十载。到对这部作品进行最后加工、增补时,托尔斯泰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且在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从时代环境、文学环境以及作家个性等三个方面去分析茨威格把人的心灵作为艺术描写的主要对象的原因 ;从“心理现实主义”创作特点入手 ,谈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的“心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