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共识的诉求需要我们对价值共识这一论题本身进行澄清.反思价值共识的前提就将发现:克服虚无主义是价值共识的基本旨趣;差异性共在是价值共识的存在论基础;可知论信念是价值共识的认识论前提;公共性原則是价值共识的方法论原则;主体的基本德性是价值共识的伦理前提;社会的正义良序是价值共识的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2.
论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转化田海平自然科学的知识范式和方法典范,在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中,曾长期主宰着人们的理论思维。人们对普遍有效的真理的追求,对不变的知识基础和永恒的理性信念的迷恋与执著,构成了传统哲学反思科学基础的认识论旨趣。哲学在这种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21,(2):154-161
共同体的生活并不意味着相互之间生活的彼此妥协,而是意味着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过上有价值的生活。我们要追问的不是要在多大限度上来实现共同体,而应当是在共同体所暗含的公共价值中如何培育个体的共同文化的理性信念与公共品格,如何让公共生活领域走向一种具有文化价值的共同体。共同的文化理性信念和公共品格还意味着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整合性认同,推崇人类社群交往的差异共识,而这种认同和共识,并不是外向的诉求,而是内向的圆融,是每个人个体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态度的选择,意味着对一种文化的良性秩序、公正的伦理道德、合理的价值意义的公共生活、情感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界看来,西方科学的方法论精神似乎是不言自明的,比如尊重客观、有效、逻辑、理性等等。这些信念的合理性经常在系统认识论的框架内受到审查。但是,系统认识论的立场往往是科学精神的界限内的理论反思,因此,对科学精神自身的内在本质的揭示是无能为力的。本文从科学的方法论精神的根源处来回答它的实质和限度这一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探讨,打破源于西方文化的知识概念的统治,以促动对知识概念的多文化的考察,这对理解和发扬我们自己民族的知识传统也是一个决定性的步骤。一、从精神活动出发我们用“根源”这个语…  相似文献   

5.
科学力量越是强大的时代,越需要对科学进行反思.后现代主义人文学者就是反思科学的一支主要力量.本文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英美代表罗蒂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以及他对哲学文化的重新建构.罗蒂是在认识论批判中展开科学主义批判的.他从科学方法上、从科学与实在的密切关系上,消解科学在现代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后哲学文化中对科学重新定位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一起共同编织时代的信念之网,在这一点上科学并没有什么优越之处.罗蒂提出的"后哲学文化"在此意义上还不如说是后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6.
认识论只有到了融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时才算是全面的、深刻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认识论研究者从以往那种离开文化,就认识研究认识的狭小圈子里跳出来,转而把人类认识当作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而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观照、反思认识,就必须首先探讨认识的文化本性问题。认识与文化:员们的行界说要说明认识的文化本性,首先必须对认识和文化作出正确的界说。什么是认识,这似乎是一个简单明了、易于达到共识的问题,其实并非如此。从古至今的认识论基本上都是离开文化、从纯粹认知的角度就认识研究认识的,我们不妨把这种认识论称之为普遍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读康德真正是“苦莫大焉”。繁复艰涩、嗦嗦,随时随地的疑难丛生、莫名其妙、混沌一片。而正是这样的著作却要重建科学知识的形而上学基础,还科学以信心、价值和尊严。纵观科学发展史,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科学家是依靠“纯粹理性批判”来重建对科学的信念的,即便是那些大师级的哲人科学家也不例外。世世代代的科学家们只是依据科学界所公认的规范、方法进行研究,而很少反思过问这些规范、方法是否坚实,为什么有效。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只要面对科学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事实,就足以让科学家们对科学信心百倍了。是的,…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认识论相比,以探索人化世界为己任的文化认识论的涵义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为宽泛。基于传统认识论的局限性,以给文化科学提供一个充分的方法论基础,恩斯特·卡西尔曾将这种对传统形式的不充分性予以改善的现代形式称作“扩大了的认识论”。事实上,这种扩大不只是表现在其研究内容或域限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研究视角的宽泛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范式”(paradigm)是库恩 (ThomasKuhn)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 974 )一书中提出的概括科学共同体共有的概念框架 ,它包含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哲学观点、公认的科学成就、方法论准则、规定、习惯乃至于教科书或经典著作、实验仪器等等。当科学共同体开始质询一些基本问题、挑战目前方法的合理性时 ,就意味着“范式变换”。按照这种理解 ,我们可以把西方思想史上交织着自然本体论、自然认识论、自然价值论等内容的有机论解释框架、机械论解释框架和新有机论解释框架称之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读的三种“范式” ,每种范式的变换就是上述三…  相似文献   

10.
从近代以来“科学”一词的翻译和引进及其与史学相联系的过程来看,科学并不是史学研究的具体规范,人们认为“史学是科学”只是希望以科学的方法规范史学研究,以期达到理想的境界。然在究竟使用何种科学方法,如何使用科学方法等方面则差别很大。反对者则试图以人文弥补科学的不足,虽然科学和人文精神在史学研究中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由于认识论的滞后,学者们在“史学是不是科学”问题上纠缠许久。中间虽然有新人文学派的补偏救弊,但始终没有从认识论上加以解决,这也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论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当然,各派建立科学史学的实践,仍然有力地促进了史学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逻辑方法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曾颇为关注逻辑方法论的研究和建树。他的逻辑方法论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有机部分。 逻辑方法论的对象乃是理论思维中带普遍性的观念和规范。它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存在着旧观念、旧规范同新观念、新规范之间的竞争与演进。逻辑方法论的发生与发展导源于科学的发生与发展,离开科学,逻辑方法论就失去生存的基地。另一方面,逻辑方法论作为一种哲学工具,它的发展也同社会的某种哲学思潮的兴衰相关连。它既是科学的工具,也是哲学的工具;可以说,逻辑方法论乃是科学与哲学的中介。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新物质材料,哲学的发展则又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新思想武器;而这种新的思想武器就是逻辑方法论的新观点与新规范。因此,历史上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与哲学家都重视逻辑方法论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规范自然主义的主张意味着认识论的强自然化特点.在劳丹看来这种极强的"描述性"方法论将会产生规范化的效果,但从理论的结果来看,科学方法论的自然化或经验化却往往导致取消主义或者是相对主义.为克服这种理论倾向,劳丹强调要从工具主义角度来理解科学的合理性,即把科学的手段与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假言命令的形式,方法论成为经验知识的一部分.可是,劳丹通过工具主义来实现方法论自然化和规范化的统一的努力还存在很多问题,他忽视了工具主义论证背后的认识论因素,科学哲学方法论走纯粹的工具化路线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3.
系统科学是政治学的科学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科学是政治学科学化的科学哲学基础。将系统科学引入政治学 ,有利于清除政治学研究中的不可知论、机械论和还原论倾向 ,加强政治学科学化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审美从来都是一种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展现,体现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既有精神性又有交往性的心理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意向和审美内涵;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以不同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为区分尺度,逐步形成不同的审美群体,即"趣味共同体"。这是理解当代审美泛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现象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从 2 0世纪力学的发展考察科学与认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为力学的进步提供信念与方法的指导 ;现代力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帮助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历史理论是符号学的第三理论来源。符号学在文本话语语义分析和文本形成制度分析的两大课题方面均与历史学发生密切关系。对历史的认知,尽管存在认识论上的可能性,却受到主客观技术性条件的限制。如何在限定的对象范围和方法论的条件内最大限度地增加科学认知的程度,是历史理论研究者的目的所在。在认识论模式H和史学实践论h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担负着异质性文本之间语义学沟通任务的符号学,将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符号学将根据跨学科和跨文化认识论和方法论,来对其语义学构成最为混乱的历史话语,进行无比重要的语义学整理工作。人们虽难以在历史话语中实证地考察历史信念的社会动态机制和功能,却可以将其置入近现代历史环境中来进行解释学的考察,历史话语成为人们了解人性、行为倾向、信念方式、信仰系统的书写文本资源。文化符号学一方面从社会性、历史性的事件描述形态中识别其真实的信念和信仰的存在本身;另一方面将此信念话语系统从其自行表述的历史关系中分离出来,瓦解其自行宣表的历史制约关系。符号学对于清理人类不同历史信念之间的语义学分歧来说,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两个基本的信念一直是科学家们从事研究活动的内在动力:1、外部世界以其固有的规律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科学的目的正在于如实地描述这个世界;2、事物的产生总是有确定原因的,科学理论就在于追寻自然事物所服从的因果律,以便对自然过程作充分解释和精确预测。上述两个基本信念由于科学家们在宏观领域内创造的伟大奇迹而受到鼓舞。然而,量子力学的出现却颠覆了这两个信念,它公然宣称:一个微观事件的发生直接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观测,而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解释和预测仅限于概率性。量子力学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应用层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量子力学对亚原子世界的解释是最终的吗?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率先对此表示质疑,从而在他与量子物理学家之间引爆了一场著名的争论。这场争论的哲学意义甚至超过了其物理学意义,值得今天的人们继续回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使认识论逐渐形成具有科学品质的认识论,这本是认识论研究的必然取向.因为,这种科学品质一是保证认识论思想的科学性,二是哲学上的认识论思想只有被科学化才能应用于人类发展.然而,这种认识论研究旨趣直到如今才初显较为成熟的迹象.现当代大部分哲学家都认为,依托传统的心理学、新生的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实证研究成果,人们对认识的研究已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认识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而应拓展到对认识具体的科学解释与模拟的应用层面.这种横向的拓展与纵向的深入呈现出认识论的自然化气象.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本期何卫平的文章旨在澄清解释学与认识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他认为,解释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哲学,与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认识论相互间虽有交叉但各自的哲学基础不同,因此明确两者的界限有利于把握各自特性并促进研究的进展。刘永富先生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文化共同体对共同生活的意义,并依据语言实践中对“生活”、“共同生活”、“共同体”、“文化”等术语的实际使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郜积意先生的文章对董仲舒的“《春秋》无达辞”展开学术追问,清理了董仲舒对于《春秋》的解释,得出了经典解释不仅是一种学术活…  相似文献   

20.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对传统的科学方法尤其是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本体论上,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对哲学世界图景产生了重大改变;在认识论上,对传统哲学认识论产生了重大冲击;在方法论上,复杂性科学与传统哲学思维及其研究方法存在很大差别,科学家们采用了很多与传统哲学方法不太一样的方法,拓展了哲学方法的领域。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既对科学观念和哲学思想产生重大冲击,需要哲学家对复杂性科学产生的各种哲学问题做出哲学回应,同时也需要哲学工作者对其中的哲学思想及时加以总结、归纳,以丰富我们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