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欣  柴春芽 《社区》2005,(17):54-56
北京中山公园后河沿——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青年男女大规模自发的相亲场所,被北京人称为“婚姻角”。如今在这条被大树环抱的石砖路上,来来往往走着行色各异的人,中老年居多。他们每个人的眼神都直勾勾地迎着对面走来的人,那是一种探询的目光,仿佛在寻找传说中的宝藏。征婚“布朗运动”石砖路不是很长,走到头,再扭头回来,往人群里扎,所有人都是这样来回溜达。“其实我们就是在做布朗运动,随便碰。”一位学理工出身的老年人总结说。他们在碰什么?碰合适的人——适合与自己儿子或闺女结婚的人。布朗运动,物理学名词,指微粒无休止无规则的…  相似文献   

2.
3.
冰和惠是20世纪80年代以传统婚姻方式结合的夫妻。冰是享受干部待遇的小学教师,惠初中毕业,相貌姣好,是个颇有教养的农家姑娘。婚后,小夫妻过得恩恩爱爱。第一年,惠白天里只知道拼命地干活,她不敢稍事停歇,因为活计一停就会想冰,想得是没完没了天昏地暗,冰回家要经过的山坳已一次次在惠的凝望中变矮。冰又何尝不是呢,每到周六,上完早课也不顾吃饭就风风火火往家赶,几十里山路在他脚下大步、快速地丈量,常人走三小时的路,冰不到两小时就走完了。情牵两地的日子过得既慢又快,一年的日历在思念与盼望中一天一天地扯完。有一天,冰对蕙说:“我要考出去,那山不能呆一辈子。”惠说:“考吧,我永远支持你。”  相似文献   

4.
小诗体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的诗歌品种之一,小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已走过90年的漫漫长途,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风貌,文章拟对上个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小诗体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再度兴起的小诗体进行对比研究,从产生背景与原因、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两个时期小诗体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甘肃社会问题极为严重,有天灾更有人祸。探讨这一时期的人祸问题有其必要,然多数学者更多关注20世纪30年代或抗战时期,对这一时期鲜有涉及。本文拟从兵燹匪祸严重、烟毒泛滥、捐税繁重三方面论述20世纪20年代甘肃社会的"人祸"问题,并分析其内在联系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发展史上十分关键的时期。当时在香港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世界船王包玉刚以其远见卓识和爱国爱港的立场积极参与香港各项事务和祖国统一大业,为香港的经济繁荣与平稳过渡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降的中国,迈向现代化是历史的大趋势,就这个宏大且一以贯之的历史逻辑而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只不过是这一"重大工程"之下的一个"子项目"而已。从发生学的角度加以考察,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兴起,完全可以视为告别革命话语之后,在"现代化"这个新的总体性规约之下,文学领域基于"技术主义"的鼎新求变。先锋文学是80年代中国现代性焦虑的重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企图通过对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等西方思想的输入和宣扬,从思想文化层面启蒙愚昧麻木落后的国民,但其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的分离,却使得"五四"启蒙最终陷入了"启而尚蒙"的悲哀;20世纪80年代文学试图延续并完成"五四"没有完成的启蒙任务,但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却远离了现代启蒙精神,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的命运,并很快被20世纪90年代的物质主义所解构。然而,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传统人文精神的启蒙与滋养,因此,启蒙并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经济背景、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近20年来,我国学者形成了三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高潮,并日益勾画出其研究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在新一轮社会解放思潮的推动下,父亲本位的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巨大冲击,在乡土小说中再次形成对父性权威解构和否弃的创作热潮。该时期乡土小说的父子伦理书写可谓是多元并存,既在启蒙视野下将父亲作为封建威权的象征进行解构和否弃,又在政治历史层面中展现出父子之间的权利让渡,还在文化寻根的背景下表达了重建父亲权威形象的焦虑。而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中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权利让渡并非单纯由现代商品经济观念所激发的金钱欲望使然,同时还交织着现代平等意识与阶级斗争观念的复杂纠葛;其中的“寻父”与十七年红色经典里热衷于寻找“革命父亲”也有着明显差异,其目的是重新寻找理想信仰、精神支柱以及确认自我价值,从而重建社会秩序和人文信仰以摆脱精神失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史学界拨乱反正,经过对建国以来史学的认真反思,在理论上正本清源以后,展开了对历史学自身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史学理论和方法呈现出多元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史学学科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又一大趋势;外国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大量介绍、研究和尝试运用,与国际史学界学术交流的加强,中国史学开始走向世界,迈向国际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第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是最先走进中国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世界现代小说中,感觉印象描写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经典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都非常重视感觉印象描摹,并将其视为沟通人物意识、潜意识以及生命意识的重要桥梁。中国当代作家在学习西方文学的过程中,也重视感性素材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对感觉的认识和描写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进程,一般停留在理性认知与理智感觉阶段,还没有伸入到人物意识里层,感官印象描写也常常融入主观个人化色彩。然而,无论如何,中国当代小说通过"化"用感觉印象等西方意识流表现手法,使作品对审美价值、个体价值的把握与呈现得以逐步展开,而其中对感觉与个体生命关联的探讨,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回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但是,由于美国政府信奉保守主义,推行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致使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存在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扭曲的高关税政策、疯狂的金融投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包含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直接导致了30年代的大危机。  相似文献   

14.
在组建婚姻这座大门时,人们总是挑来拣去,尽可能将那些高低、宽窄、薄厚甚至质地相似的门板安装在一起:男左女右,或女左男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抒情文学的形式批评想象达到了高峰,20世纪80年代关于叙事文学的形式批评想象达到了高峰。两次形式批评想象的高峰的形成都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关,一与佛学东渐有关,一与西学东渐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时间段是服装画发展历程中变化最为集中的和快速的一个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服装画在表现技法、表达方式、流通渠道和传播媒介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东西方服装画的发展也逐渐产生了对比和分化。本文从这一时期影响服装画发展的因素入手,分析并理顺这一阶段的服装画的发展概况及其特定的时代特征,找出东西方服装画发展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所在。以此为借鉴,探讨我国服装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 70年代末到整个 80年代是西方哲学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时代。这种影响之所以发生 ,主要是走向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中国萌生了诸多新的精神需要。虽然影响不能说是尽如人意的 ,但它完成了那个时代所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8日,大型谍战电视剧《旗袍》在横店开机。国内“电视一哥”李幼斌携相恋多年的亲密爱人史兰芽,满面春风地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这已经是他们第四次在银幕上扮演夫妻档。  相似文献   

19.
“闪婚”、“闪离”的婚姻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洁 《社区》2008,(21):20-21
“闪婚”又“闪离”,幸福在哪里“80后”已经长大成人,忙着结婚、分手、复合,爱了、恨了、痛了、分了……“80后”“闪婚”的热乎气刚过,又开始忙着“闪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美国妇女的婚姻家庭生活呈现新的特点,出现“伙伴关系”的婚姻,女性在物质享受和感情需求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避孕观念被普遍接受,生育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家务劳动大为简化,已婚妇女外出就业呈上升趋势。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新的角色,但传统的职责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